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四回 張國梁投歿丹陽河 周天受戰死甯國府(4)


  時洪仁玕出師安撫各省。惟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在南京執權。那洪仁發,自洪秀全既定金陵之後,與平時性情大異:從前是個天真爛漫的人,胸中別無心計;惟洪仁達則度量狹隘,性尤忌刻,至是更唆動洪仁發,同為一氣,只是攬權持勢,妒忌功臣。那洪秀全性又過柔,以兄弟之情,不大敦責。故洪仁發、洪仁達,更為得意。朝中文武,大半趨承其意。洪仁達性又貪婪,臣僚中如有供應的,則視為莫逆;否則諸多阻撓。前既迫走石達開,此時又忌及李秀成。因洪秀全當時政事之權,俱在議政局:那局長實掌政治大權。自楊秀清既死,石達開既去,於是議政局長一任,乃以李秀成領之。

  洪仁達欲為議政局長不得,更嫉李秀成。李秀成亦知其意,每欲以局長之職讓之,奈洪秀全不允,諸臣亦以為然。故李秀成雖然出征,亦遙領局長之權。及此次大捷而回,數月之間,如王有齡、和春、張國梁皆清國有名將官,盡死于李秀成之手,斬清兵數萬,拓地數千里,威望愈著,而洪仁達之妒忌亦愈深。當李秀成既回金陵,力請北伐,洪秀全已有允意;惟洪仁達百般阻撓,但言東南未靖,一旦北伐,不無內顧之憂。洪秀全因是又不能決。乃以李秀成連年疲戰,暫行休兵江甯,再商進取。

  單說皖南甯國府,逼近浙江。從前李秀成下杭州,曾國藩調趙景賢駐守甯國後,以甯國力秀成必爭之地,更令提督周天受領兵五千助守。然自李秀成由浙旋師,已令古隆賢扼甯國一路;及定了蘇、常回金陵,知甯國為四戰之地,不容輕視,乃令部將吳汝孝、陳士章,由高淳移兵,會攻甯國。至是古隆賢、陳士章、吳汝孝三路雲集,共攻甯國府城。

  時清將趙景賢,以本部人馬屯紮城外;而以周天受守城,為內外相應。

  古隆賢乃請吳汝孝、陳士章合攻趙景賢;自己卻親自攻城,果然陳士章、吳汝孝分兩路夾擊趙軍,趙景賢寡不敵眾,欲退入城中,與周天受合守,又為陳士章所截,不能進城。那甯國絕少山嶺,多是草場戰地,無隘可扼。那陳士章、吳汝孝,自以人馬倍于趙景賢,不用奇兵,只用混戰:初猶兩軍合擊,繼而各自輪戰,趙景賢無可休息。連日爭戰,損傷極眾。

  那一日吳汝孝、陳士章,乘景賢兵己疲憊,乃奮力合出,趙景賢大敗。

  部下折兵三千有餘,又不能回城,只得引敗殘人馬,走回銅陵而去;周天受又不能出城援應。自趙景賢敗後,守勢亦孤。陳士章、吳汝孝,乃悉銳助古隆賢,合攻府城。周文受百計死守,終不忍棄城而去。那古隆賢、吳汝孝、陳士章,將甯國圍得鐵桶相似,水泄不通,以絕甯國援應。計自九月初四日,圍至十三 日,前後十天,城內糧餉已絕。周文受只望外應,惟絕不見有援兵馳到。眼見糧盡,軍士多有餓斃,遂於十三那一夜,率死士三千人,突開城門,直沖洪軍。但那裡敵得太平兵馬多眾。管教:死士三千,陡見營前摧上將;孤城七載,又教城內殞良才。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