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黃世仲簡介


  黃世仲(1872~1912),番禺大橋鄉(今屬廣州芳村區)人,別名黃小配。資產階級革命家、宣傳家、小說家。

  1905年加入同盟會,參加過大量的革命實際工作。是著名的報人,曾在《天南新報》、《中國日報》、《世界公益報》、《香港少年報》等10多種革命報刊擔任主編或參加編輯工作。

  辛亥革命後,黃世仲被推舉為廣東民團局長,後因與都督陳炯明不和,被其以「侵吞軍餉」之罪名殺害。終年40歲。其主要作品有《洪秀全演義》《大馬扁》《廿載繁華夢》《黨人碑》《岑春煊》《宦海升沉錄》《黃粱夢》《宦海潮》、《陳開演義》等。

  ***

  黃世仲,原名小配,號禹山世次郎。1872年生。黃世仲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小說家、革命報人的評價,是早已得到公認的。

  早年黃世仲的父親常挑菜往佛山賣,常把瓜菜寄放在一位紙廠老闆家中,長期交往成為老友,老闆收其在廠打工,後又將紙廠交其打理。

  黃世仲兒時常隨父兄看戲,常常全神貫注戲中劇情,回家後,就能向旁人講述劇情。12歲,就隨父到紙廠幫忙。13歲入讀佛山書院。

  1890年,到兄長伯耀在番禺麥村開設的私塾中擔任助手。當年與麥村一女子麥氏結婚。幾年後,與兄長伯耀等一起赴南洋吉隆坡、新加坡等地謀生。起初,在一間賭館任文書,同時為一些華僑團體擔任義務文書,並為僑商邱菽園所辦的維新派報紙《天南新報》撰文。

  1902年7月,正式受聘為該報主筆。此時的黃世仲在《天南新報》寫了多篇愛國、強國、反封建政論。如1902年7月31日,發表了《論廣西礦務不宜給法商辦理》。8月14、16日發表《三綱毒》,指出君臣、父子、夫妻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8月29日,發表《論蔡公使要求警察署捕解留學生事》,譴責清廷駐日公使要求日方拘捕遞解中國留學生。9月10日發表《論樊增祥陷宋伯魯永遠監禁》,譴責樊迫害維新人士。10月4日發表《論自立》,由人之自立談到國之自立。10月24日發表《論平滿漢之難》,討論了消除滿漢界限的問題。10月8日發表《辦報館愛國之責及其立論之要》。11月18日發表《梁廷棟、劉錫鴻為中國大阻力合論》,對劉廷棟阻派留學生、劉錫鴻阻建鐵路提出批評。12月29日發表《體制革命說》,認為對封建國家制度改革是歷史必然,等等。在當年,與孫中山並稱「反清四大寇」的尢列到南洋宣傳革命,黃世仲轉而接受了革命派的主張,加入了尢列在新加坡組織的興中會外圍組織「中和堂」。看到黃世仲革命抱負與寫作天才,尢列推薦他到香港陳少白創辦的革命報紙《中國日報》任記者。

  1903年4月,黃世仲回到香港。

  時廣州《嶺海報》主筆胡鴻鶚(胡漢民之兄)借洪福全反清起義被鎮壓失敗事,在報紙上攻擊革命排滿為大逆不道。黃世仲與同仁陳詩仲一起,在《中國日報》上撰文痛斥,論戰月餘。

  春夏間,黃世仲的長篇政論《辨康有為證見書》在《中國日報》上連載,對康有為認為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駁。此文還早于章太炎對康的批駁文章。是年冬,《辨康有為政見書》在香港出版成書。是年,黃世仲還是《中國日報》的註冊督印人。

  1904年,鄭貫公在香港先後創辦《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黃世仲跟隨鄭貫公先後任該兩報編輯、記者。以筆名「黃裔」、「轅孫」等發表了多篇評論廣東時政的文章。

  1905年6月,鄭貫公在香港創辦唯一趣報《有所謂》通俗小報,黃世仲參加編輯、撰稿。黃世仲的長篇小說《洪秀全演義》在該報創刊起連載,謳歌反清鬥士,打造反清輿論。同時以「轅」的筆名撰寫了多篇嘲諷清廷和康党的文章。9月,潘達微、高劍父等在廣州西關創辦《時事畫報》,黃世仲在該報推出四十回長篇小說《廿載繁華夢》,揭露滿清官場的黑暗腐敗。10月,黃世仲加入香港中國同盟會,被選為交際。

  1906年5月,黃世仲主編《少年報》。黃以「棣」為筆名,發表多篇評議兩廣及國內時政的文章,尤其集中關注了粵漢鐵路總公司的歷史發展與現存矛盾,並連續發表了包括結論在內共十六部分的長篇連載評論《岑春煊》。

  1907年,黃世仲繼續以「棣」為筆名發表多篇評議國內時政的政論文章、故事、劇本。5月,與其兄一起在廣州創辦了《廣東白話報》。是年春夏間,黃世仲參加了由報界志士組織的「優天影」劇團,用戲劇宣傳革命,社會上稱為「志士班」。10月,黃世仲的連載小說《廿載繁華夢》在廣州成書出版。12月,與其兄在香港創辦《社會公報》,以「世」為筆名,發表了多篇政論時評。是年,黃世仲編寫的長篇章回小說《鏡中影》(現名《西太后李蓮英豔史》),被英國博物館收藏。

  1908年2月,香港同盟會機構改選,黃世仲當選為庶務。是年夏天,他的30萬字長篇小說《洪秀全演義》在香港成書出版。12月,長篇章回小說《宦海潮》在香港成書出版。是年,他以「世次郎」筆名寫的30回廣東歷史小說《南漢演義》,在香港《世界公益報》上連載。

  1909年,他以「世次郎」的筆名,撰寫近事小說《朝鮮血》,謳歌了韓國志士的抗日鬥爭。是年,陳炯明加入同盟會,在香港結識黃世仲,兩人結為換帖兄弟。

  1910年2月,黃世仲的近世小說《宦海升沉錄》完稿。

  1911年,廣州爆發「三·二九」起義,起義失敗後,黃以知情者之身份用筆名「世次郎」在《南越報》上發表報告文學式的近事小說《五日風聲》,記述起義經過。該小說11章,3萬字,連載了五十多天。8月,黃的《吳三桂演義》在香港成書出版。

  武昌起義後,黃世仲以同盟會香港支部聯絡員身份在廣州設立機關,聯繫各地起義民軍。至廣東大局將定,由於多路民軍首領為中和堂成員,黃世仲電邀尢列回粵主持大計,尢列電複「一切聽命中山」而奔赴雲南聯繫蔡鍔。廣東獨立,各界推舉胡漢民為都督。黃世仲與兄長在香港創辦了《新漢日報》,自認總司理兼撰述員。1911年11月17日,廣東軍政府都督胡漢民提出軍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名單獲各方通過,黃世仲任軍政府樞密處參議。

  11月下旬,軍政府成立民團督辦處,以此機關總攬各地民軍。劉永福任總長。12月初,廣東各地民軍陸續開入廣州,共有51路隊伍,近15萬人。12月6日,各民軍首領一起成立了「廣東軍團協會」,陳炯明任會長,黃世仲等任副會長。12月下旬,黃世仲接替劉永福,出任廣東民團督辦處總長。12月21日,孫中山從歐洲經香港回國,召胡漢民隨行北上。胡推薦陳炯明任代理都督。

  1912年1月1日,上海《申報》刊登黃世仲為廣東反清烈士史堅如鑄銅像紀念的倡議。

  1月中旬,陳炯明與廣東省議會就留駐廣州的9萬民軍處置辦法達成一致:遣散其中十分之三的老兵、非武裝人員,發給三個月退伍金。兩萬派往南京,由中央發餉。兩萬編成工兵團,拆城牆修馬路。兩萬編成警察、河警。

  由於廣東各界對粵督人選有很多不同意見,陳炯明曾言辭代督職,1912年2月9日孫中山致電陳炯明,勸其留任。黃世仲與民軍一些首領、同盟會員曾多次推舉孫中山之兄孫眉任粵督,2月21日孫中山公開致電反對此議,同時孫中山又致電孫眉告知切勿接受推舉。

  1912年2月27日,石字營民軍首領石錦泉被陳炯明槍殺。3月7日至12日,陳炯明開始以武力解散不聽調遣的民軍,王和順的惠軍、楊萬夫的協軍、關仁甫的仁軍均被打敗。陳炯明再次通電辭職,稱朱執信、廖仲愷、胡毅生、陳少白、黃世仲均可有能力任粵督職。孫中山再次挽留。黃世仲欲辭廣東民團總長一職,也未能如願。

  3月18、19日,陳炯明下令查封披露王和順事件的《總商會報》、《公言報》、《佗城獨立報》,逮捕報社總司理、編輯、記者。《公言報》和《佗城獨立報》主辦人陳慶琛(又名陳聽香)一度逃港暫避,後又潛回,1912年於4月6日被逮捕,10日下午被槍斃。4月初,陳炯明到西關黃世仲家吃飯,議事中不歡而散。4月9日,陳炯明通知黃前往都督府,即把黃扣押,加以「遇事欺瞞,輒敢舞弊營私,串通民軍統領冒領軍餉,私圖分肥」「借石樓鄉陳仲佳畏罪自溺一案,強壓多人,供詞需索,受賄愈萬」等罪。

  1912年4月25日,孫中山辭去大總統職後與胡漢民等返到廣州。陳炯明以探親為名不辭而別,避往香港。1912年4月27日,胡漢民經正式選舉任省都督。5月初,胡漢民未經審訊就以陳炯明原定罪把黃世仲槍斃。為歷史留下了一個疑案。特別是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炮轟孫中山廣州總統府的反叛行動,使人們更願意重新審視黃世仲事件。

  以後,人們知道黃世仲的第二條「罪狀」其實是他的弟弟黃燦所為。而第一條「罪狀」應是強加於他頭上的,起因只是黃不同意陳炯明對待反清起義軍——民團的手法。如何評價這一歷史事件,今天的學者仍有兩種不同看法:有的學者認為「其受賄之事未必確鑿,但在民軍與軍政府之間,他的立場是有問題的。」蔣祖緣、方志欽等學者則認為:「民軍與他軍的矛盾是革命隊伍內部矛盾,陳炯明以對待敵人的辦法解決民軍,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1924年,曾被陳炯明追殺的民軍首領王和順重新在廣東軍政府中擔任軍職,應算是對這一事件的一次「平反」吧。今後更深入的研究將有可能揭示這一歷史疑案的真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