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漢宮二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八回 私燒棧道計聽言從 暗渡陳倉出奇制勝(2) |
|
韓信絕口不答,市人在旁環視。 屠人子又對眾嘲他道:「信能拼死,不妨刺我,否則只好鑽我胯下。」 邊說邊把他的兩胯分開,作騎馬式,立在街上。韓信端詳一會,就將身子匍伏,向屠人子的胯下爬過。市人無不竊笑。韓信不以為辱,起身自去。嗣聞項梁渡淮,他便仗劍過從,投入麾下。梁亦不甚重視,僅給微秩。至項梁敗死,又隸項羽。 項羽使為郎中,他也曾經獻策,項羽並不採納。複又棄楚歸漢,漢王亦淡漠相遇,給他一個尋常官職,叫作連敖。連敖系楚官名,大約與軍中司馬相類。韓信仍不得志,薄有牢騷,偶與同僚十三人,聚酒談心,酒後忘形,口出狂言,龐然自大。 有人密報夏侯嬰,夏侯嬰又去告知漢王。漢王正在酒後,不問姓名,只命一併問斬。 誰知將那十三人已經砍畢,正要再斬韓信,韓信始大喊道:「漢王想得天下,何為妄殺壯士?」 夏侯嬰奇之,力請漢王赦了韓信。他雖然被赦,心中仍是鬱鬱不樂。 他一想在此也無出頭之日,於是逃去。幸得蕭何已知其才,一見他逃,自己親去追回。 不佞敘至此地,蕭何所築之壇,大概已經告成,不佞便接著敘韓信登壇拜將的事情了。漢王這天見壇築就,擇了吉期,帶領文武官吏,來至壇前,徐步而上。只見壇前懸著大旗,迎風飄蕩,四面列著戈矛,肅靜無嘩。天公更是做美,一輪紅日,光照全壇,萬覺得旌旗耀武,甲杖生威,心中分外高興。此時丞相蕭何已將符印斧鉞,呈與漢王。壇下一班金盔鐵甲的將官,都在翹首佇望,不知這顆鬥大金印,究竟屬何人。 內中如樊噲、周勃、灌嬰諸將,身經百戰,功績最多,更是眼巴巴望著,想來總要輪到自身。忽見丞相蕭何代宣王命,高聲喊道:「謹請大將登壇行禮。」 當下陡然閃出一人,從容步上將壇。大眾的目光,誰不注在此人身上。仔細一看,乃是淮陰人氏,治粟都尉姓韓名信的便是。不由得出人意外,一軍皆驚。韓信上登將壇,向北肅立。就在響過行雲一片悠揚受樂之中,只見執禮官朗聲宣儀:「第一次授印,第二次授符,第三次授斧鉞。」 都由漢王親自交代,韓信一一拜受。漢王複面諭道:「閫外軍事,均歸將軍節制。將軍當善體我意,與士卒同甘苦,無胥戕,無胥虐,除暴安良,匡扶王業。如有違令者,准以軍法從事,先斬後奏。」 說到末句,喉嚨更加提高,有意要使眾將聞知。 眾聽見,果然失色。韓信當下拜謝道:「臣敢不竭盡努力仰報大王知遇之恩!」 漢王聽了,忙問韓信,究以何策,可成大業?韓信道:「現今上策,只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使他們不備。」 漢王一聽韓信所言,正與張良暗暗相合,自然大喜。乃擇定漢王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諸將此時已知韓信確有大將之才,也無異辭,大家情願隨著韓信,替漢王奪取天下。 此時雍王章邯聞知漢王已拜韓信為大將,親自同了韓信正在督修棧道,不日出兵。他便大笑道:「既想出兵,何以又燒棧道?現在修造,不知何年何月,方能修成。真笨賊也!」 說完,又問韓信何人,左右忙將韓信的歷史對他說明。他複大笑道:「胯下庸夫,有何將才?」 於是毫不防備。一日,忽有陳倉的敗兵,逃至廢邱。 報稱漢王親率大軍奪了陳倉,殺死戍將,即日就要攻至此地來了。章邯至此,方始大大地著急起來。趕忙引兵迎戰,哪裡是漢兵的對手,一敗二敗,早已敗到廢邱,他的長子名平,本守好畦地方,也被漢兵擒去。章邯正待向翟塞二王處討救,漢兵已是蜂擁而至,無法抵敵,自刎而死,雍地盡歸漢有。漢王便乘勝移兵轉攻司馬欣、董翳二人。二人一聽章邯敗死,自知決非漢敵,只得投降。三秦地方,不到兩月都歸漢王。項王的第一著計策,已完全失敗了。趙相張耳,西行入關,正值漢兵平定三秦,也既投順漢王。漢王兵力,因此益強。項王前聞齊趙皆叛,已是忿恨。此時又知三秦失去,已成漢屬,不由得大肆咆哮,急欲西向擊漢。一面命故吳令鄭昌為韓王牽制漢兵,一面使蕭公角,率兵數千,往攻彭越。彭越擊敗蕭公角,項王更為大怒,自思彭越小丑何能為力,必是仗著齊王。欲除彭越,不得不先除齊王。於是既欲攻漢,又欲攻齊。 可巧張良給他一信,說的是漢王失職,但已收復三秦,仍是為的前約,如約既止,決不東進。惟有齊梁蠢動,連同趙國,要想滅楚等語。這明明是幫助漢王,要使項王攻齊而不攻漢,好叫漢王乘隙東進的意思。誰知項王有勇無謀,竟被張良一激,真的先去攻齊。張良得信,忙親自去告知漢王,且為漢王劃策東行。漢王乃使從前誤當他是蕭何所追回的韓信那個韓庶子信領兵圖韓,許他俟韓地平定後,即封他為韓王。那個韓庶子信,奉命去訖。張良又欲從韓庶子信東去,漢王堅留不放,始居幕中,並受封為成信侯。漢王複遣酈商等,往取上郡北地,俱皆得手。再使將軍薛敺王吸,引兵前往南陽,會同王陵徒眾,東入豐沛;迎取太公、呂雉全家之人入關。王陵亦是沛人,素與漢王相識,頗有膽略。漢王因他年紀較長,事以兄禮。 及起兵西進,路過南陽,適值王陵亦集眾數千,在南陽獨樹一幟,漢王因遣人招請王陵。王陵當時尚不甘居漢王下,託辭不往。此次薛、王二將複奉命去約王陵,王陵聞漢王已得三秦,其勢非小,始決意歸漢。且有老母在沛,正好乘此迎接,脫離危機,於是合兵東行。到了陽夏,卻被楚兵攔住,不得前進,只得暫時停駐,派人報知漢王,那時已是漢王二年了。漢王得薛、王二將報告,本擬既日東略,又因項王兵威,尚未大挫,正是一個勁敵,未便輕舉妄動。所以正在廣為號召,思俟兵力十分充足的時候,方敢啟行。 那時項王一面攻齊,一面密令英布,照計行事,不得有違。 英布接了這道密令,不禁大費躊躇。因為依了項王之命辦理,必召惡名,不依項王之命辦理,又是違命。想了半天,與其仗義違令,立攖項王之怒,自己王位便要不保,寧受身後駡名,到底圖了眼前的安穩。這就是威力戰勝天理,世人大都如此,也不好單責英布。那麼究竟是一件什麼大事呢?不佞要將它說得如此鄭重,閱者細細看了下去,便知真的有些鄭重。原來義帝自從被項王逼出彭城,要他遷都長沙郴地。可憐他手無寸鐵,部無一兵,哪敢不依。無如手下的隨從,皆戀故鄉,不肯即行起程,挨了許久,方始乘舟前進。又因大家看他不起,今天行五裡,明天行十裡,走走停停,走了半年,剛剛起過九江。這個九江地方,乃是英布的封地。項王那時正在軍事不甚順手之際,複想弑了義帝,就此即這帝位。一聽義帝行至九江地方,他便密令英布,叫他命人假裝水盜,擁入帝舟將義帝戕害。諸君,你們想想這件事情,鄭重不鄭重呀?義帝既已被弑,於是放出謠言,說他死于水盜。豈知人口難瞞,當時的人,誰不知義帝死在一位目有重瞳,心無仁義的亂臣賊子手中。不過懼他威力,大家不敢聲張就是了。正是:拼死來過皇帝癮,謀生不及牧童多。 不知項王既命英布弑了義帝之後,何人前來討他,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