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故宮外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一百三十一回 國民軍剷除封建制 清帝妃實行平民化(1) |
|
話說攝政王拔出劍來,欲要把大福晉和楊伴兒兩個人砍死,待到動手時,那楊伴兒已是溜之乎也。又想,自己是個攝政王,若把這事宣揚出去,與自己名譽大有妨礙。現在正謀復辟清朝,成功之日,那天大福晉說不定也有皇太后的希望。倘若她打壞,也要累及溥儀,於復辟阻礙,亦是不少。今見大福晉,跪在面前,眼淚汪汪地只是向他苦苦哀求,頓時想到多年夫妻也未免有些不忍。便慢慢地將這怒氣平了下去,由此一來,只得長歎一聲,對大福晉下了一道嚴格的話:「不准再與楊伴兒往來,否則留心腦袋。」 大福晉聞得此言,如囚犯聞了赦詔一般如何不答應,遂扶著攝政王進去,走到內室,聽得桌上電話亂響,攝政王接過來一聽,原來是張大將軍,請攝政王到瑾太妃那兒奏請復辟。攝政王隨即應允,當夜命洵貝勒乘了汽車進宮豈知瑾太妃堅執不從,她說與其看清室滅族,不如自己先死,免得無顏去見先帝。後經眾臣和內監勸阻,張勳力保無憂,瑾太妃終是不聽,大罵康有為,誤了先帝,如今又要弄溥儀入圈套了,他害得清廷骨肉離異,心還不足,必要弄得滅族才肯放棄哩。瑜太妃也再三的解釋不應復辟的利害關係,無奈那喪心病狂的張大辮等早已木已成舟不能停頓,北京城內重複龍旗招飄,立時呈出滿清舊時的氣象來。 這種消息傳到各省,一般督軍,也有事前已贊成的,有口裡附和,有不出口而默許的,也有看風頭做事的,騎著牆看誰勝,就望那邊倒,也有幾個不贊成的,其是,倒惱了一位在野的偉人。此人是誰,就是清代陸軍三傑之一的段祺瑞。他在袁世凱做總統任期,也做過內閣總理因不洽輿情下野。他身雖在野,威望尚在。於是便在馬廠誓師,聲討復辟党張勳,通電全國馮國璋首先響應,李純等和之,聲勢浩大,當下段祺瑞率兵進京,把張勳的辮子兵,打的四散奔逃。 張勳也躲入荷蘭使館。這樁事果然為難了宣統帝,因這復辟的事,雖是張勳主謀,然而宣統究竟是主要份子。況且打倒復辟的軍隊,大炮直往宮中飛入,溥儀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如何不怕呢?瑾瑜兩妃知這場大禍,已被一班舊臣們闖下來了,更是著急。當時即與英文教習莊士敦商量,請他保護著宣統,把他送入德國使館。一面就請各國公使,向段祺瑞交涉,停止攻擊,並向國民政府,聲明這次復辟完全出於張勳等一班臣下的主張,確非清室主意。況且廢帝年幼沒有力量來壓制他們,所以弄得人民塗炭。 段祺瑞想張勳已經逃走,復辟亦以消滅,況且前次下臺,是為府院相爭。黎元洪已逃入公使界,也是失卻民國總統的資格。他的權位仍舊恢復遂電馮國璋由副總統繼任代理大總統。對於清室這樁復辟事,也不加深究。那宣統也暗暗裡由德國公使館跑回宮內。迨到冬季,廢帝宣統實行大婚禮。那天三更時分,由內監傳命,用鑾輿往迎新人,從皇城根走安定門,過了丁字街,進東安門,再入東華門軍警前導,到東華門止住。軍警隨著鹵簿直到了乾清門外,也停止了,鑾輿直進乾清宮,方才停下來。 自乾清門到大殿,都用紅緞毯鋪地,殿上燈燭輝煌,有說不盡的華美。宮門外面侍衛十六人,都執長槍和指揮刀,站在門前。殿旁列著大鐘巨鼓,以及古時帝王祭太廟樂器,殿階之下,二人著黃緞衣服,手裡拿著金編戲鞭一根,樂工的奏樂,止樂,悉瞧戲鞭動作,戲鞭交叉時樂聲大作,戲鞭分開時,樂聲便立刻停止,還有戲鞭上合作大樂,下垂鳴細樂的分別。又有黃衣黃帽的內監二人,各執靜鞭一支,這個東西,是古時天子上殿所用。靜鞭響三下,文武兩邊排,就是這個意思。因天子升殿,一經靜鞭三響,文武立時無聲。 中正殿上,又放著黃緞的華蓋,這華蓋是表示天子出殿用的,在這個時候,大禮官引著溥儀就位行敬迎禮,樂聲三奏戲鞭上合,大樂齊作,溥儀退入,由載洵、載振兩王福晉,引新人就位,那面也有大禮官引溥儀就位,大禮官唱禮。溥儀夫婦並立行天地禮,奏樂,樂止行祖先禮,仍奏樂,樂止由大禮官慢唱皇婚禮,並加冠禮,禮畢。行君臣禮,到君臣禮行定,才行夫婦交拜禮,禮畢。溥儀夫婦正位,受大臣及親王們的朝賀禮。 這時滿族親王們依著三跪九叩首的舊規,朝拜過了,就是些親王福晉等一一行禮畢,才是滿漢大臣,列班朝拜,大臣之後,便是太監宮女,也都齊齊叩拜,朝禮既畢,由大禮官唱退班禮,四班宮女各掌著明燈,送新夫婦進宮。香氣氤氳,真是一件洞天之樂。溥儀入宮,身穿著黃緞服嵌金馬褂,戴著雀頂金翎,神采奕奕。溥儀夫人也穿著黃緞子繡袍,胸前佩著金珀球頭上戴著緞髻,金釵銀鈿,益顯出她的龍鳳之姿來。 第二天,是溥儀接見個人的日期。這天上午溥儀夫婦同升大殿,後面是洵振兩貝勒的福晉,侍立在夫人之側,當時樂聲齊奏,外賓分班入賀,溥儀微笑著,並操起很純熟的英語說道:「咱們今天和諸位同在一堂,是非常的榮幸,又承諸位相賀,咱也很是感激,願諸位今後共享安全的樂處。」 說著,便和外賓一握手,各國公使始興辭而出。外賓既去,又是些清室大臣,如寶琛、梁敦產、聯芳、世續等也列著隊就殿階下朝拜。因辜鴻銘來晚了,乾清宮侍衛不許他進去,辜鴻銘急得沒法,便跪在乾清宮門前叩頭,大哭一場,方才自去。他這舉動似乎是表現自己一片忠忱,不能獲知於故主,所以一腔悲憤,無可發洩,只得大哭了一場。溥儀這場婚禮,事前雖不通知外面,但事後卻哄傳了各省,皆詫為奇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