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故宮外史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一回 親王託病居家 高道士募捐修廟(1)


  話說醇親王第二天果然上了奏摺請病假。奉旨給假十日,期滿又續請二十天。皇太后便派太醫去診視。醇親王密囑太醫,做個氣弱痰喘的脈案,複奏上去。皇太后見了這脈案心中甚為懷疑。便命李蓮英前往問疾,李蓮英領旨,到醇王府,進了醇親王寢室,醇親王故意裝病。李蓮英見醇親王不像有病的樣子,就傳懿旨勸醇親王銷假。醇親王只是連說病重。李蓮英無法,只得告辭。醇親王賞了他兩個荷包,李蓮英請安謝賞而退。回宮奏明太后,太后更疑。

  等到醇親王假期將滿,果然遞上一個奏請開去差使的摺子,措辭很為懇摯皇太后又命禮親王世鐸前往傳旨慰留。禮親王見了醇親王,醇親王仍是裝病,並且臥床不起。禮親王便說道:「爺(按八家親王,俗呼曰王爺。皇子俗稱曰爺。咸豐帝行四,親兄弟六人。五爺、六爺、七爺皆為親王,八爺、九爺為郡王,皆稱曰爺)的病,在世鐸看起來,不像要緊的樣子,只怕其中或有別的緣故。」

  醇親王聽了禮王之言,把臉一沉說道:「有什麼緣故,我自己不知道,你說吧。」

  禮王忙道:「這是世鐸揣度之辭,請爺大度寬容不必深究。如果爺的病體,少見輕減,還是請爺銷假的好。至於開去差使,似乎可以不必世鐸明天奏請皇太后,再給爺一月的病假,爺的病自然吉人天相,早愈勿藥了。」

  醇親親王道:「我的病,不必你分心。」

  禮王見醇親王臉色不對,面帶怒容,不敢再往下說,忙請安告辭。次日禮王進內,奏明太后。太后再賞給醇親王病假一月,奏請開去差使,著毋庸議散門之後(俗稱退朝為散門),慈禧太后忙將醇王福晉傳到宮中。福晉進殿,叩見太后太后便問醇王的病,從何而起,要緊不要緊。七福晉奏道:「奕譞的病,倒不甚要緊。只因妨嫌起見,不敢擔任軍國大事,所以奏請開差使。」

  慈禧太后問過:「什麼叫做妨嫌呀?我偏叫他當差。」

  七福晉奏道:「太后何必定要奕譞當差使,何不叫恭親王出來呢?」

  慈禧太后怒道:「你是我的妹妹,你不知恭親王遇事就監督我嗎?孝貞死了,他逼著我替孝貞穿孝行禮;我要到太廟,他說自古以來,太后到太廟的,只有武則天一人。他當面嘲笑我,這些事都是你知道的,況且他殺了小安子,更對不起我。你別替他說話,你別忘了你是葉赫那拉氏。」

  七晉奏道:「皇太后以國法命奕譞秉政,豈知背後還有以家法約束奕譞的人呢?」

  慈禧道:「是誰?誰敢這樣的大膽。」

  七福晉道:「家有長子,國有大臣,奕譞不敢違抗五爺的話,是五爺叫他辭差的。」

  西太后更怒道:「惇王也敢阻撓我的事嗎?你去告訴七爺,就傳我的懿旨,叫他期滿銷假,看惇王敢怎樣辦。」

  七福晉道:「請皇太后息怒,此事還要慎重五爺說了,如果奕譞再干預內廷政事,五爺就要以身殉國,告祭太廟了。」

  西太后聞言大驚,顏色陡變,咬牙切齒地說道:「既是這樣同我過不去,也好!以後近支宗室,我滿不用啦!七爺銷假不銷假,由他的便,你去吧。」

  七福晉不敢再奏,只好請安退出。那慈禧太后深知惇王性情固執,說得出,就做得到。萬一真鬧得告祭太廟,發生意外事故,招出內外臣工反對,可就不妙了。不如忍耐著,再慢慢收拾他。醇親王假期已滿,仍請開去內廷差使。慈禧太后便批准了。再說那惇王心中更不以慈禧太后為然。有一天,慈禧太后上朝,並未梳頭,僅挽了一個扁髫。群臣皆以為有失體統,但是無人敢諫。惇王見了,心中好不難受。等到太後退朝,又要游北海。

  惇王便先趕到北海,在王龍亭旁邊,自己將袍套脫去,只穿一身白布褂褲,坐在海邊釣魚。皇太后果然領著宮眷來了,仍梳的是扁髫,髫上插著一朵鮮花。從漪瀾堂坐船,過了海,到五龍亭旁下船。忽見五爺在海邊釣魚,不穿官服。見了太后,又昂然不動。太后大怒,故意問李蓮英:「前邊是什麼人,敢這樣的膽大妄為。」

  李蓮英奏道:「那不是五爺嗎?」

  太后道:「你去問他,為什麼這般放肆,快叫他退下。」

  李蓮英便走到海邊,見了惇王,請過安。對惇王說道:「老佛爺來了,請爺回避。」

  惇王道:「老佛爺駕到,我得去請安,為什麼叫我回避?」

  李蓮英道:「爺不曾穿官服,怎好去請安呢?」

  惇王道:「不要緊。」

  說著就站起來,向慈禧太后那邊走過去。李蓮英那敢阻攔。太后見惇王不但不回避,反倒走過來,不由氣往上撞。立刻止住腳步等候。惇王走到太后面前,跪見太后。

  太后怒容滿面地問道:「爺這樣打扮,是來見我的嗎?爺的身份,也不算不高了。為什麼不穿官衣,反這樣的打扮?不怕被奴才們笑話嗎?」

  惇王即莊顏正色地奏道:「奴才有一言,請示皇太后。皇太后今日臨朝,為什麼不梳頭而挽髫,難道太后不怕群臣笑話?奴才倒反怕別人笑話嗎?」

  太后道:「我這幾天是有點不爽快,起來的時候稍晚。因為忙著上殿辦事,所以來不及梳頭。」

  醇王奏道:「奴才今天也以為皇太后沒有梳頭,便不能出來遊覽海景,故敢不穿官衣在海邊釣魚。豈知皇太后駕到,一時倉猝不及穿起,請皇太后恕奴才的罪。」

  慈禧太后被惇王這一來,弄得沒有辦法,心裡雖然氣極,又不敢與惇王爭辯。只得忍著氣,一言不發就走了。慈禧太后轉身回宮,惇王也離開北海。那慈禧太后回到宮中,自己一想:恭親王是得罪了,醇親王又准其開去差使,如今惇王屢次瀆犯自己。把文宗三個兄弟,滿都得罪,萬一內外臣工,群起反對,怕自己難以應付。想了好些日子,無法挽救,只得命人將福晉傳進宮來。命七福晉常安慰醇王,並賜他十萬兩銀子,又送了兩個美貌宮女,賞給醇王伺候一切。

  七福晉已知太后之意,便勸醇王改變宗旨,醇王那裡肯聽,每天只在王府中看戲取樂,仍是不問內廷之事,慈禧太后又對於恭親王特別賞賜許多寶物,將恭王之女,封為榮壽固倫公主,賞用金頂黃轎,以示優遇只有那醇親王一輩子也得不著差使,連賞也沒有。這且按下不提。且說京師西直門外,有一個白雲觀,觀中有一個老道,姓高名元峒。因為李蓮英的關係,在慈禧面前,時常誇講高老道的法術高深,能捉妖魔鬼怪。這一年宮中忽然出了妖魔慈禧太后便聽了李蓮英的話,傳高老道進宮,作了一天一夜的法。李蓮英便說妖怪被高老道捉住了。

  慈禧太后也很為相信。從此便把高老道信任起來。下了一道上諭,封高元峒為總道教司,與江西龍虎山的正乙真人,受同等的禮遇;又發庫銀一萬兩,替他重建白雲觀那高老道又仗著皇太后的勢力,到各王爺各大臣家中去募捐。京城募足了,又到外省去募上到督撫司道,下到州縣佐雜,都要孝敬他。足足捐了六七十萬兩銀子,便將白雲觀舊址從新翻造。外面閣寬宏,裡而亭台曲折,輝煌壯麗,金碧一新。落成那一日,高老道進宮去,恭請皇太后拈香,替菩薩開光。慈禧太后便下諭揀定正月十五日聖駕新臨,並著宮眷命婦,隨駕前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