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故宮外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五回 入宮見妒遽唱離鸞 棄國如遺徒歌長恨(1) |
|
卻說董小宛入宮後,順治帝十分鍾愛,無奈她念念不忘冒公子,終日沒精打采,日子久了,她覺得這位皇帝倒是好性兒,心中的悲愁,也慢慢地減輕下來。宮女見她肯說話了,便背裡問她的來歷。董小宛告訴了她,那宮女說道:「這樣說來,洪承疇是你的仇人,若想報仇,第一步便要順從皇帝,得了皇帝的寵愛,便可以借皇帝的勢力,報你的私仇。」 一句話說得董小宛恍然大悟。心想,既入宮門,休想再出宮去,不如將計就計,替冒公子報這個仇吧。不到幾天,皇帝果然封小宛做淑妃,又怕外人說他娶漢女做妃子,便賜姓董鄂氏,改稱董鄂妃。從此卿卿我我,一雙兩好,真不讓唐明皇和楊貴妃兩人這般恩愛。董鄂妃一心一意伺候皇帝,暗地裡卻買通太后宮裡的太監宮女,打聽太后和洪承疇的秘密。這時太后雖紅顏已老,仍是顧影自憐,自從多爾袞死去以後,春花秋月,宮闈冷落,每到煩悶時候,便把洪承疇傳進宮去,談笑解憂。 那洪承疇當日獻小宛進宮,不過避台諫的攻擊,又想她生性貞烈,一定要死在宮裡,也是借刀殺人的手段。不料她一進宮去,異常寵倖,明知她早晚定然在皇帝跟前說他壞話,借報私仇,便想出一條先發制人的計策。把皇帝私幸漢女荒廢朝政的話,對太后說了。太后大怒,立刻便要發作,洪承疇攔住說,這事須得慢慢地斟酌。太后不如先下一道懿旨禁止漢女進宮。他日搜查宮廷,便有所藉口。 太后依了他的計劃,便發下懿旨,禁止滿漢通婚又不許選漢女當宮女。在神武門外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的文字皇帝看了,心中暗暗地替董鄂妃擔憂。有一天,皇帝正和董鄂妃細細談心,董鄂妃忽然想起冒公子,不覺撲簌簌地下了兩行熱淚。 皇帝問她什麼回事,她嗚咽著說道:「臣妾賤同小草,一時得依日光,享榮華,受富貴,轉眼秋風紈扇,拋入冷宮,到那時不知要受盡多少淒涼呢。」 皇帝說道:「愛卿盡可放心,朕得愛卿如魚得水,不但此生願白頭偕老,並願世世生生結為夫婦。正是唐明皇說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卿如不信,朕當對天立誓。」 說著,伸手按住董鄂妃的肩頭,雙雙跪倒在地,皇帝說道:「我愛新覺羅福臨,與妃子董鄂氏,原今世白頭偕老,世世結為夫婦,永不厭棄倘然中途有變,情願拋棄天下,保全俺倆的恩情。」 董鄂妃忙磕頭謝恩。皇帝扶她起來,她便趁此機會,奏明自己被洪承疇如何強掠進京。原來是姓冒,並非姓董。家中還有一個胞兄名叫巢民,不知生死如何,求皇上天恩,把巢民宣召進宮,俾兄妹得見一面,死也瞑目。皇帝答應了。第二天,便下旨給江南總督,宣召巢民進京。巢民到了北京,董鄂妃在坤甯宮召見。兩人見面,悲喜交集,只因宮女站在跟前,只好兄妹相稱。 皇帝也把巢民召去,問了幾句,在宮中賜宴。宴罷,巢民又進宮和小宛說話。說起從前的恩情,和今後的分離,四行眼淚如潮水一般淌下來。只因宮中不能久坐,硬著頭皮,告辭出來。臨走的時候皇帝賞他黃金五百兩,又下旨給江南總督,替他在家鄉蓋造花園,隨時保護。 這董小宛自從巢民去後,勾起了萬斛愁腸,不覺害起病來。終日睡在床上,皇帝陪伴著她,噓暖問寒,不離左右;忽然宮女報說,太后來了,慌得小宛出了一身冷汗。正想掙扎起來,已被太后帶來的幾個宮女,橫施豎揪住她的雲髻,向腦脖子後面一拉。太后冷笑一聲,說道:「長得好狐媚的臉,替我掌嘴。」 宮女便揚起手掌,向兩麵粉臉兒上打去。皇帝見了這個情形,十分難忍。太后又吩咐宮女把她打死。便有幾個拿著紅漆棍,幾個拿著紅布袋,要把小宛裝進袋去,然後一頓亂棍打死。這是宮裡的刑罰。皇帝到了這時候,再也忍不住了,當下跪倒在地求著。說道:「她原是好人家的女兒,是洪學士送進宮來的。太后倘然要打死她,應當先辦洪學士的罪。」 太后聽皇帝說起洪學士,便觸動了私心,那口氣也便軟了下來。吩咐宮女攆她出去。皇帝又道:「這漢女已經進宮多日,如今攆她出宮,於皇家體面不好看。」 太后一想也是不錯,便吩咐送她到西山玉泉寺,皇帝再要求時,太后指著皇帝的臉,大聲說道:「你可看見神武門外俺的旨意麼。漢女進宮便砍腦袋。今天我還看在皇帝面上,饒了這賤人一條狗命呢。」 說罷,催著宮女把小宛扶入一乘小轎,四名內監抬著,直送到西山玉泉寺去。小宛住在寺裡,倒也覺得清淨,天天念經禮佛,自知紅顏命薄,看破了紅塵。她原是有夙根的人,不多時,居然把各項經卷讀熟,參透奧妙。心中恩怨兩忘,什麼冒巢民,什麼順治皇帝,都不掛在心頭。 獨有那順治帝迷戀得利害,自從小宛出宮以後,廢寢忘餐,日夜悲啼。有一天,忍耐不住,囑咐太監宮女們,瞞著太后,悄悄地偷上西山去。一見小宛,便抱頭痛哭,小宛把許多紅塵虛幻的話,勸慰他一番。皇帝還是依依不捨,在玉泉寺一連住了三天。後來給太后知道,打發總管太監抬著軟轎來接駕。又說皇上倘然不肯回宮,太后便要自己上山來了。小宛再三勸說道:「陛下倘不忘臣妾,將來在五臺山上,還得一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