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周列國志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 召士會壽余紿秦(5)


  次早,趙盾奏知靈公,言:「秦人屢次侵晉,宜令河東諸邑宰,各各團練甲伍,結寨于黃河岸口,輪番戍守。並責成食采之人③,往督其事。倘有夭利,即行削奪,庶肯用心防範。」

  靈公准奏。趙盾又曰:「魏大邑也。魏倡④之,諸邑無敢不從矣。」

  乃以靈公之命召魏壽餘,使督責有司,團兵出戌。壽餘奏曰:「臣蒙主上錄先世之工功,衣食大縣,從未知軍旅之事。況河上綿延百餘裡,處處可濟,暴露軍士,守之無益。」

  〔③食采之人:受國家分封田地者,即大臣。
  ④倡:提倡,帶頭。〕


  趙盾怒曰:「小臣何敢撓吾大計?限汝三日內,取軍籍呈報!再若抗違,當正軍法!」

  壽餘歎息而出,回家悶悶不悅。妻子叩問其故,壽餘曰:「趙盾無道,卻我督戍河口,何日了期?汝可收拾家資,隨我往秦國,從士會去可也。」

  吩咐家人整備車馬。是夜索酒痛飲,以進饌不潔,鞭膳夫百餘,猶恨恨不絕,言欲殺之。膳夫奔趙府,首告壽余欲叛晉奔秦之事。趙盾使韓厥帥兵往捕之。厥放走壽餘,只擒獲其妻子,下于獄中。壽余連夜遁往秦國,見秦康公告訴趙盾如此恁般,強橫無道。「妻子陷獄,某孤身走脫,特來投降。」

  康公問士會:「真否?」

  士會曰:「晉人多詐,不可信也。若壽餘果真降,當以何物獻功?」

  壽余於袖中出一文書,乃是魏邑土地人民之數,獻于康公曰:「明公能收壽餘,願以食邑奉獻。」

  康公又問士會:「魏可取否?」

  壽餘以目盼士會,且躡其足。士會雖奔在秦,然心亦思晉,見壽餘如此光景,陰會其意,乃對曰:「秦棄河東五城,為姻好也。今兩國治兵相攻,數年不息,攻城取邑,惟力是視。河東諸城,無大於魏者,若得魏而據之,以漸收河東之地,亦是長策。只恐魏有司懼晉之討,不肯來歸耳!」

  壽餘曰:「魏有司雖晉臣,實魏氏之私也。若明公率一軍屯於河西,遙為聲援,臣力能致之。」

  秦康公顧士會曰:「卿熟知晉事,須同寡人一行。」

  乃拜西乞術為將,士會副之,親率大軍前進。
 
  既至河口,安營了畢,前哨報:「河東有一枝軍屯紮,不知何意?」

  壽餘曰:「此必魏人聞有秦兵,故為備耳。彼未知臣之在秦也。誠得一東方之人,熟知晉事者,與臣先往,諭以禍福,不愁魏有司不從。」

  康公命士會同往。士會頓首辭曰:「晉人虎狼之性,暴不可測。倘臣往諭而從。是國家之福也。萬一不從,拘執臣身,君複以臣不堪事之故,加罪于臣之妻孥,無益於君,而臣之身家,枉被其殃,九泉之下,可追悔乎?」

  康公不知士會為詐,乃曰:「卿宜盡心前往。若得魏地,重加封賞。倘被晉人拘留,寡人當送還家口,以表相與之情。」

  與士會指黃河為誓。秦大夫統朝諫曰:「士會,晉之謀臣,此去如巨魚縱壑①,必不來矣。君奈何輕信壽餘之言,而以謀臣資敵乎?」

  康公曰:「此事寡人能任之,卿其勿疑。」

  士會同壽余辭康公而行。繞朝慌忙駕車追送,以皮鞭贈士會曰:「子莫欺秦國無智士也,但主公不聽吾言耳。子持此鞭馬速回,遲則有禍。」

  士會拜謝,遂馳車急走。史臣有詩雲:

  策馬揮衣古道前,殷勤贈友有長鞭。
  休言秦國無名士,爭奈康公不納言。

  士會等渡河而東。未知如何歸晉,再看下回分解。

  〔①壑:深溝。縱: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