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周列國志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 衛元咺公館對獄(1)


  話說周襄王二十年,下勞晉文公於踐土,事畢歸周,諸侯亦各辭回本國。衛成公疑歂犬之言,遣人密地打探,見元縠奉叔武入盟,名列載書,不暇致詳,即時回報衛侯。衛侯大怒曰:「叔武果自立矣!」

  大罵:「元縠背君之賊!自己貪圖富貴,扶立新君,卻又使兒子來窺吾動靜。吾豈容汝父子乎?」

  元角方欲置辯,衛侯拔劍一揮,頭已墜地。冤哉!元角從人,慌忙逃回,報知其父縠。縠曰:「子之生死,命也!君雖負縠,縠豈可負太叔乎?」

  司馬瞞謂元縠曰:「君既疑子,子亦當避嫌。何不辭位而去,以明子之心耶?」

  縠歎曰:「縠若辭位,誰與太叔共守此國者?夫殺子,私怨也,守國,大事也。以私怨而廢大事,非人臣所以報國之義也。」

  乃言于叔武,使奉書晉侯,求其複成公之位。此乃是元縠的好處。這事暫且擱過一邊。

  再說晉文公受了冊命而回,虎賁①弓矢,擺列前後,另是一番氣象。入國之日,一路百姓,扶老攜幼,爭睹威儀。簞食壺漿,共迎師旅。歎聲嘖嘖,都誇「吾主英雄!」

  喜色欣欣,盡道「晉家興旺。」

  正是:

  捍艱複纘②文侯緒③,攘楚重修桓伯勳。
  十九年前流落客,一朝聲價上青雲。

  〔①虎賁:勇士。
  ②纘:繼承。
  ③緒:功業。〕


  晉文公臨朝受賀,論功行賞,以狐偃為首功,先軫次之。諸將請曰:「城濮之役,設奇破楚,皆先軫之功,今反以狐偃為首,何也?」

  文公曰:「城濮之役,軫曰:『必戰楚,毋失敵。』偃曰:『必避楚,毋失信。』夫勝敵者,一時之功也;全信者,萬世之利也。奈何以一時之功,而加萬世之利乎?是以先之。」

  諸將無不悅服。狐偃又奏:「先臣荀息,死于奚齊、卓子之難,忠節可嘉。宜錄其後,以勵臣節。」

  文公准奏,遂召荀息之子荀林父為大夫。舟之僑正在家中守著妻子,聞晉侯將到,趕至半路相迎。文公命囚之後車。行賞已畢,使司馬趙衰議罪,當誅。舟之僑自陳妻病求寬,文公曰:「事君者不顧其身,況妻子乎?」

  喝命斬首示眾。文公此番出軍,第一次斬了顛頡,第二次斬子祁瞞,今日第三次,又斬了舟之僑。這三個都是有名的宿將。違令必誅,全不輕宥。所以三軍畏服,諸將用命。正所謂:「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

  此文公所以能伯諸侯也。文公與先軫等商議,欲增軍額,以強其國,又不敢上同天子之六軍,乃假名添作「三行」。以荀林父為中行大夫,先蔑屠擊為左右行大夫。前後三軍三行,分明是六軍,但避其名而已。以此兵多將廣,天下莫比其強。

  一日,文公坐朝,正與狐偃等議曹、衛之事,近臣奏:「衛國有書到。」

  文公曰:「此必叔武為兄求寬也。」

  啟而觀之,書曰:

  君侯不泯①衛之社稷,許複故君。舉國臣民,鹹引領②以望高義③。惟君侯早圖之!

  〔①泯:滅。②引領:抬頭。③高義:正義行動。〕

  陳穆公亦有使命至晉,代衛、鄭致悔罪自新之意。文公乃各發回書,聽其複歸故國,諭卻步揚不必領兵邀阻。叔武得晉侯寬釋之信,急發車騎如陳,往迎衛侯。陳穆公亦遣人勸駕。公子歂犬謂成公曰:「太叔為君已久,國人歸附,鄰國同盟,此番來迎,不可輕信。」

  衛侯曰:「寡人亦慮之。」

  乃遣甯俞先到楚丘,探其實信。甯俞只得奉命而行。至衛,正值叔武在朝中議政。甯俞入朝,望見叔武設座于殿堂之東,西向而坐。一見甯俞,降坐而迎,敘禮甚恭。甯俞佯問曰:「大叔攝位而不禦正,何以未觀瞻耶?」

  叔武曰:「此正位吾兄所禦,吾雖側其傍,尚癎癎不自安,敢居正乎?」

  甯俞曰:「俞今日方見太叔之心矣。」

  叔武曰:「吾思兄念切,朝暮懸懸,望大夫早勸君兄還朝,以慰我心也。」

  俞遂與訂期,約以六月辛未吉日入城。甯俞出朝,采聽人言,但聞得百宮之眾,紛紛議論,言:「故君若複入,未免分別居、行二項,行者有功,居者有罪,如何是好?」

  甯俞曰:「我奉故君來此傳諭爾眾:『不論行居,有功無罪。』如或不信,當歃血立誓。」

  眾皆曰:「若能共盟,更有何疑!」

  俞遂對天設誓曰:「行者衛主,居者守國,若內若外,各宣其力。君臣和協,共保社稷,倘有相欺,明神是殛!」

  眾皆欣然而散,曰:「寧子不欺吾也。」

  叔武又遣大夫長癏,專守國門,吩咐:「如有南來人到,不拘早晚,立刻放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