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東晉志傳 | 上頁 下頁 |
晉哀帝登龍即位 |
|
五月,晉穆帝因疾而崩,時年十九,而無嗣,在位十七年,廟號「孝宗」。百官舉哀,葬于永平陵。是時孝宗無子,群臣立成帝子、琅玡王司馬丕為皇帝,立皇后王氏,尊何太后為穆皇后,改元「隆和」。 卻說哀帝,名丕,字千齡,成帝長子。初封為琅玡王,及穆帝崩無嗣,大臣迎丕立之。在位四年,改元者二,曰:隆和及興寧。 史說中書侍郎范甯,字武子,少博學,多所通覽。時以浮虛相標,儒雅日潛,寧以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紂。寧乃著論非之曰:「王、何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辭浮說,波蕩後生;使縉紳之徒,翻然改轍,以至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為患。桀、紂縱暴一時,適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豈能回百姓之視聽哉?故吾以為一世之禍輕,歷代之患重,自喪其惡小,迷眾之罪大也。是以人皆以此論貶之太過,吾觀貶之宜也。」 十二月,秦王苻堅下詔,命牧伯守宰各舉孝悌廉直、文學政事,察其所舉,得人者賞之,非其人者罪,由是人人莫敢妄舉,而請托不行。當是之時,內外文官,率皆稱職,田疇修辟,倉庫充實,道不拾遺,盜賊屏息,因是鳳凰集于東闕。秦王苻堅大喜,平旦召王猛、苻融入露臺,悉屏去左右,密議大赦境內。王猛、苻融親送紙筆,秦王堅自為赦文,正持筆間,忽有一大蒼蠅,自穿牖孔而入,鳴聲甚大,集於筆端。堅驅之複來,忽然去之。秦王堅在內為赦文,俄而長安城中,街上有一黑衣小兒大叫曰:「今日官家大赦天下。」 須臾小兒去了,因此街巷市里,人人相告曰:「官家有赦!」 境內由是喧哄,有司聞知,入朝奏請,聞赦何事。秦王堅大驚,謂融、猛曰:「孤與卿議於禁中,又無屬垣之耳,事從何泄也?」 遂問群臣曰:「其聞赦事,何處得來?」 群臣奏曰:「長安城中士民在城中傳說官家有赦,不知何人先說也?」 猛奏曰:「可令武士出朝門外,執城中百姓入來問之,必知端的。」 秦王堅曰:「卿言是也。」 堅即使武士出去捉之,不一時,武士擁得老者四五人,至殿下。秦王堅問百姓曰:「誰人說道朕有赦出?你可從實說來。」 老者咸曰:「有一小人,衣黑衣,大呼於市曰:『今官家有大赦,』須臾不見。」 堅知神泄其事,於是遣老者還。秦王堅即遣使頒書,大赦境內。 時,秦王堅謂群臣王猛等歎曰:「其向蒼蠅,身狀非常,吾固惡之。諺曰:『欲人弗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事未形而必著者,此之謂也。」 於是秦王堅命廣修學宮,集郡國學生通一經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孫,並遣入學受業;其有學為通儒、才堪幹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於是天下號「秦多士」。 壬戌隆和元年正月,征西大將軍桓溫與長史孟嘉等議曰:「吾欲威振朝廷,群臣不服,何計可施?」 嘉曰:「為明公計,可上表詐請遷都洛陽以試之,朝廷若從公請,不待立威而群臣自服;若不允,百官逆異於公,正如昔日指鹿為馬,以察百官也。」 溫曰:「其計大善。」 次日,使人入朝上疏曰: 江東自先帝立,今六十餘年,氣數已衰落矣。洛陽舊都,乃霸業之所,士民思之已久。請皇帝陛下與百僚俱各促裝,治日北徙洛陽,以實河南都之,則中原指日可得矣! 卻說晉哀帝得桓溫疏,讀訖,大驚,謂群臣曰:「今大將軍桓溫主意遷都,其事若何?」 時群臣皆懼溫勢,不敢言異。 人情疑懼,雖知不可,莫敢先諫。惟有散騎常侍孫綽上疏曰: 昔中宗龍飛,惟信順協於天人,實賴萬里長江畫而守之耳。今自喪亂以來六十餘年,河洛丘墟,函夏蕭條,士民播流江表,已經數世。存者老子長孫,亡者丘隴成行,雖北風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憂,實為交切。植根外數十年矣,一朝頓欲拔之,驅蹴於空荒之地,瞻望萬里,逾險浮深,離墳墓,棄祖業,田宅不可複售,舟車無從而得,舍安樂之國適他鄉,國家所宜深慮也。 晉帝覽疏猶豫。當散騎常侍王述曰:「陛下休憂,桓溫欲以虛聲威振朝廷耳,非實事也!但從之,自無事矣。」 於是遣使人去回說從之,治吉起行。 卻說使人既還報于桓溫曰:「帝與群臣皆樂從之,聽將軍之請,願遷洛陽。」 溫大悅,問孟嘉曰:「先生計果奇,百官不敢拒意,而今朝廷要遷洛陽,倘若遷之,則秦、燕乘此起兵而國家亂,我等事務未備,事皆危矣!」 嘉曰:「此事易耳! 將軍可複使人入朝再奏曰:「遷之宜矣,而關中殘破,宜先使人修理,若移洛陽鐘虡,權且暫停,候再擇期。」 於是溫從之,複使人入朝奏知其事,暫且停止。 晉帝遂問常侍王述日:「其事若何計議回之?」 王述曰:「臣自作書回復,無勞聖意。」 於是王述領使人出朝歸第,作書與使,帶回去複桓溫。桓溫得書開讀曰: 永嘉不兢,暫都江左。方當蕩平區宇,旋軫舊京。若其不爾,宜改遷園陵,不應先事鐘虡。 桓溫讀畢謂眾曰:「朝廷大臣,明知不可,而懼我莫敢言之。既如此,權罷遷都,暫且停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