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一回 斡離不舉兵南寇(1) |
|
天地元先一氣胚,乾坤定位有三才。 洪荒世代無稽考,三皇之世尚難推。 畫卦造書從太昊,神農耕種始交財。 干戈戰鬥軒轅始,服冕封官築室台。 五帝少昊並顓頊,帝嚳唐堯仁義推。 孝弟兩全姚氏子,有虞禪位得巍危。 三王夏禹殷湯繼,滅紂周家民自歸。 離亂七雄侯十二,秦傳一世國多災。 漢王入關楚背約,重瞳雖勇刎於垓。 漢家據蜀分三國,篡魏除劉晉祚輝。 兩晉出於司馬懿,江南接晉宋齊來。 後樑國滅陳家繼,北有胡君作亂階。 北周已被楊堅篡,兩朝歸一國稱隋。 煬帝不仁從李氏,唐家立國用人材。 二十四君哀帝盡,五代梁唐晉漢柴。 周家二姓並柴郭,天理循環瑞氣回。 甲馬營中生明主,紫氣紅光映玉台。 受周禪位為天子,一統山河歸正排。 卻說宋朝徽宗皇帝,大興土木,極侈窮奢,寵用小人,誅戮大臣。天下民怨,盜賊蠭起。猶與金人約滅大遼,開邊生事。 未及一年,金太宗完顏晟,差斡離不領人馬從東路進,自燕直犯河北;大太子粘罕領人馬從西路進,自河東直犯代、忻等州,徑取太原。宋家無備,如入無人之境。況中原久不知兵,內無賢相,外無勇將,束手無措,坐看中原沒于夷狄,生靈塗炭,不可勝悲。 是時,金兵將至汴梁。邊報猝至,朝廷震懼,不覆議戰守,惟日謀避金人之計。始遣李鄴代給事中,至金營講和。降詔罪己,召天下勤王之師。且命皇太子為開封府牧,以理天下事。 當日眾臣聞賊馬逼近,聚議都堂中,茫然無策,只將各人家屬散之四方,以避禍矣。有太常少卿李綱,素與給事中吳敏相善。 及聞朝廷欲以皇太子為開封府牧,群臣各欲退避,是夜過吳敏家,與敏議曰:「目今金兵臨城,眾人束手無計,事已急矣。 陛下以皇太子建牧之議,豈非欲委以留守之任乎?且東宮恭儉之德,聞於天下,當禪以正位,以守宗社是也。今建以為牧,非也。尚值庶民塗炭,大盜猖獗如此。使宗社難守,中原且無人種,自非傳以位號,使招徠天下豪傑,與之共守,何以能濟。 公今從官給事中之列,以獻納論思為職,何不為上極言之?使言不合意,不過一死。死有輕於鴻毛者,此其時也。」 敏曰:「依公之議,皇太子不宜為開封府牧。我來日奏知,使君上用之監國可乎?」 綱曰:「不可。昔唐肅宗靈武之事,當時不建號,不足以複邦。而建號之議,不出於明皇,後世惜之。今上聰明仁慈,倘感公言,萬有一能行此,金人且將悔禍退師,宗社安寧,豈徒都城之人得安,天下之人皆受福矣。此事非發勇猛廣大慈悲之心,亡身殉國者,孰能任此。」 敏曰:「吾來日當以公言極奏。倘上不允,繼之以死。」 綱曰:「君肯如此,天下幸甚。」 言罷辭退。 次日早,敏入奏徽宗,具道禪讓之意,且曰:「陛下果能用臣言,則宗社靈長,聖壽無疆。」 上曰:「何以言之?」 敏曰:「神霄萬壽宮所謂長生大帝君者,陛下也。必有青華帝君以助之,其兆已見於此。」 上感悟歎息。敏又奏:「李綱之論,蓋與臣同。」 上意決。是夕,命皇太子入禁中,諭以禪讓意,覆以禦袍。皇太子俯伏流涕,不勝悲咽。力辭,因得疾。 上即召東宮官耿南仲視醫。夜半,始少蘇。次日,又固辭,不肯接位。上與群臣決議,始登大寶,禦垂拱殿,朝會百官,是為欽宗皇帝。立妃朱氏為皇后。尊父皇為教主道君皇帝,移居龍德宮。封敏為掌樞密院事,李棁同管院事,李綱為尚書右丞相,蔡懋為尚書左丞相,李邦彥為太宰,張邦昌為少宰。改元曰「靖康」。大赦天下,日與群臣議退金兵之計。 李綱奏曰:「陛下養德東宮,十有餘年,恭儉日聞,海內屬望。道君太上皇帝觀天意、順人心,為宗社計,傳位陛下。受禪之際,燦然明白,下視有唐,為不足道也。願致天下之養,極所以崇奉太上皇者,以昭陛下之孝。今金寇侵犯,聲勢雖若可畏,然聞有內禪之事,必欲請和,厚有所邀,求於朝廷。臣竊料之,大概有五:欲稱尊號,一也;欲得歸朝人,二也;欲增歲幣,三也;欲求犒師之物,四也;欲割疆土,五也。臣請為陛下詳陳之。欲稱尊號,如契丹故事,當效以大事小之義,不足惜;欲得歸朝人,當盡以與之,以示大信,不足惜;欲增歲幣,陛下當告以舊約,以燕山、雲中歸中國,故歲增幣於大遼者兩倍。今你既背約自取之,則歲幣當減其數。奈緣國家欲敦示和好,不計較貨財,姑如原數可也。彼欲求犒師之物,當量力以與之。至於疆土,則皆祖宗之地,子孫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願陛下留意于此數事,勿為浮議所搖,可無後患。」 並陳禦敵固守之策。欽宗大悅,皆嘉納其言。 卻說斡離不率金兵距河而陣,濬州已破。宋將梁方平與戰,其兵大敗,燒橋而遁。何灌部下軍馬,望風逃散。賊遂渡河。聲息報入京城,道君太上皇帝知的時,夜漏下二鼓矣。大驚無措,即出通津門東,欲避乎難。道君太上皇後及皇子帝姬等,相續以行。侍從百官,往往潛遁。尚未啟行,時人報知李綱。綱聞此事,披衣直入見帝,因啟奏曰:「臣聞諸道路執政者,欲奉陛下出狩,以避狄人之難。若果有之,宗社危矣。且道君太上皇帝以宗社之故,傳位與陛下。今舍之而去,可乎?」 上聞奏默然。太宰白時中曰:「主上不出狩,金人已濟河矣,都城豈可以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