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漢演義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三回 李膺嚴肅振朝綱 誣忠系黨冤埋獄(2) |
|
彪曰:「愚聞朝廷信任權官,將太學朋黨及忠直之臣,無辜系獄。若此者,國政愈頹,而朝綱日息,尚何見治耶?今大人國之棟樑,帝之羽翼。大人不為訟釋,使皆抱恨黃泉,而塞絕忠言之路矣。」 武曰:「吾亦有此意。奈帝初懷忿恨,不可愈觸其怒。俟略散息而進,則言亦聽從,而枉可釋也。」 彪曰:「大人所言極當。」 遂拜辭出府。武親送相別而去。 彪又至尚書府,謁見霍諝,且將前事所告。諝亦如之。彪遂別回府去。次日,竇武入朝,上疏訟釋其枉。疏曰: 臣聞士有忍死之辱,必有就事之計。故季布屈節于朱家,管仲錯於召忽。此二臣以可死而不死者,非愛身於須臾,貪命于苟活。隱其智力,顧其權略,庶幸逢時,有所為耳。卒遭高帝之成業,齊桓之興伯。遣其逃亡之行,赦其射鉤之仇。勳效傳於百世,君臣載於篇籍。假今二主紀過於纖微,則此二臣同死於犬馬,沉名於溝壑,當何由得申其補過之功乎? 陛下即位以來,未開善政,近者奸臣張牢,造設黨議,取信陛下。遂收前司隸校尉李膺等逮考,連及數百餘人。曠年拘錄,事無數驗。臣竊見膺等,誡陛下稷禹伊呂之佐。而虛為奸臣賊子之所誣枉。願陛下留神澄省,無遺須臾之恩。令膺等有持忠入地之恨矣。 帝覽奏及霍諝之書,怒意稍釋。使中常侍王甫下獄考辨。 甫即就獄,見範滂等皆被枷、肘手、鎖腳,暴於階下。王甫以次辨詰曰:「君等更相拔舉,迭為辱恥如何?」 滂曰:「仲尼有言『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滂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願埋滂于首陽山側。 上不負皇天,下不負夷齊。」 甫聞,甚矜湣之,頓為改容,乃並解桔桎。後士詩讚滂曰: 耿耿忠心鐵石堅,棱棱義氣雪霜嚴。 英雄輔國能如是,今古何人不仰瞻。 是日,王甫入朝複奏,俱為解釋。膺等悉入謝恩。宦官懼,乃託辭請帝以天時宜赦。帝准其奏。六月,大赦天下,改元党二百餘人,放歸田裡。書名三府,禁錮終身。次早,範滂往見霍諝,揖而不謝。或讓之曰:「滂何無禮?霍諝為汝上書,乃得赦罪。今何不謝赦殺之恩乎?」 滂曰:「昔叔向不見祁奚,吾何謝焉!」 滂遂歸汝南。南陽士大夫迎之者,車數千輛。鄉人殷陶、黃穆,侍衛于傍,應對賓客。滂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 遂辭遁還鄉里。 卻說李文德,以膺等俱釋柱罪,賢士大夫罷歸鄉里,而朝廷無佐。乃思友人廷篤,善與相交。顧曰:「叔堅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欲薦引之。篤聞,乃修書急上文德,書曰: 夫道之將廢,命也。流聞乃欲相與求還東觀。來命雖罵,所未敢當。吾嘗昧爽櫛梳,坐於客堂。朝則誦羲文之《易》,虞夏之《書》。曆公旦之《典禮》,覽仲尼之《春秋》。夕則逍遙內階,詠詩南軒。百家眾氏,投間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煥爛兮其溢目也;紛紛欣欣兮其樂獨也。當此之時,不知天之為蓋,地之為輿。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軀也。 漸離擊築,旁若無人。高風讀書,不知暴雨。方之於吾,未足況也。且吾自束髮以來,為人臣不陷於不忠,為人子不陷於不孝。上交不陷,下交不瀆。從此而效,下見先君遠祖,可不慚赧,如此而以不善止者,恐如教羿射者也。慎勿迷其本,棄其生也。 *** 文德覽書,見其志在避名,懼於辱也。歎曰「非智者能如是乎!」 言罷,自吟一律,以述往情。詩曰: 幾多閑士拜金鑾,盡中奸雄百舌端。 系獄含愁冤氣重,殞身抱恨雨聲寒。 山河漸折劉風境,天地難移我志肝。 再入麒麟班振肅,史書青節萬年看。 吟罷,升堂理政,陳肅紀綱。 由是,朝廷莫不仰望。初詔下,舉鉤黨,合郡國所災相連及者,多至百數。惟平原相史弼,獨無所上。帝怒,乃令中郎責曰:「詔書疾惡黨人,旨意懇切之甚。青州六郡,其五有黨。 平原何治,而得獨無?」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土異齊,風俗不同。五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承奉上司,誣陷良善,淫刑濫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人,戶可為黨,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 中郎見其所言,默然無答。 返京奏于帝,方釋其過。 十二年丁醜,帝崩,竇太后臨朝。與城門校尉竇武定策禁中,迎河間孝王曾孫宏立之,時年十二歲,是為孝靈皇帝,名宏,字曰大。肅宗玄孫,解瀆亭侯萇之子也。桓帝無子,竇太后立之。在位二十二年而崩,壽三十四,葬于文陵山。 按:諡法亂而不損曰「靈」,改年號曰「建甯元年」。至六年,又改「光和元年」。至三年,又改「中平元年」。太子協即皇帝位,是為孝獻皇帝,名協,字曰台。董卓廢皇太后而立之,在位三十一年。曹丕篡位,廢帝為山陽公,壽五十四而崩,葬於禪陵山。 按:諡法聰明睿智曰「獻」,改年號曰「初平元年」。 按:東漢及此,是為一十二帝。即位之初,《三國傳》於是編起。二帝之事,俱備其傳。今但略集其名,餘悉不載。東漢十二帝之名,總具於後: 世祖光武皇帝,名秀,字文叔。在位三十三年而崩,壽六十二歲,葬于原陵山。 顯宗孝明皇帝,名莊,字曰嚴。在位十八年而崩,壽四十八歲,葬於節陵山。 肅宗孝章皇帝,名炰,字曰著。在位十三年而崩,壽三十一歲。葬於敬陵山。 孝和皇帝,名肇,字曰始。在位十七年而崩,壽二十七歲,葬於慎陵山。 孝殤皇帝,名陰,字曰盛。生近百日,即位一年而崩,壽二歲,葬于康陵山。 孝安皇帝,名祐,字曰福。在位一十九年而崩,三十四歲,葬於永陵山。 孝順皇帝,名保,字曰守。在位一十九年而崩,壽三十一歲,葬於順陵山。 孝沖皇帝,名炳,字曰明。在位一年而崩,壽七歲,葬於懷陵山。孝質皇帝,名纘,字曰繼。在位一年,為梁冀所弑而崩,壽九歲,葬於靜陵山。 孝桓皇帝,名志,字曰惠。在位二十一年而崩,壽三十六歲,葬于宣陵山。 孝靈皇帝,名宏,字曰大。在位三十二年而崩,壽三十四歲,葬于文陵山。 孝獻皇帝,名協,字曰台。在位三十一年,曹丕篡位廢,壽五十四歲而崩,葬於禪陵山。 (全書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