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漢演義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九回 強乘入朝辭懦主 埋輪當道劾奸臣(1)


  卻說楊倫為安帝崩世,奔喪號泣闕下,不絕悲聲。閻太后聞而怒之,以其專權擅政,故抵罪於獄。順帝即位,知倫被陷,詔下免刑,留行喪事於恭陵,服闋征拜侍中郎。時邵陵縣尹任嘉,在職貪穢,因遷武威太守。有人上章奏嘉,贓罪千萬。帝怒,征還考核。凡所牽染將相大臣百有餘人。倫乃上書為其追訟,疏曰:

  臣聞《春秋》「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

  今任嘉所坐狼藉,未受事戮,狠以垢臭,改典大郡,自非案坐舉者,無以禁絕奸萌。往者湖陸令張疊、蕭令駟賢、徐州刺史劉禍等,釁機既彰,鹹伏其誅。而豺狼之吏,至今不絕,豈非本舉之主,不加之罪乎!昔齊威之霸,殺奸臣五人,並及舉者,以弭謗讟。當斷不斷,黃石所戒。夫聖主所以聽庸夫匹婦之言者,猶塵加高岱,霧集淮海。雖未有益,不為損也。

  惟陛下留神省察,納直庸言。

  遇有司以倫言切直,辭不遜順。下之尚書入殿宣奏,言倫探知其事,不宜坐罪,並訟書呈上於帝。帝覽書,詔下,以倫數進忠言,特原之,免嘉刑罪,罷歸田裡。由是朝廷莫不稱倫之善。一日,帝思南陽逸士樊英,遣使齎策書征之。時樊英少受業三輔,習京氏《易圖》,兼明五經之義,名著海內,隱於壺山之陽。受業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後禮請不應。公卿舉賢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初,安帝聞其賢名,征之不就。嘗有暴風從西方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上火起甚盛。」

  言罷,含水一口,向西方而噴,曰:「以此救之。」

  眾乃寫下日時,記其果否。後數日,有從蜀都來者,皆曰是日大火,忽有黑雲從東而起,須臾大雨降下,火遂得滅。於是天下鹹稱其神。

  一日,正與諸儒講議經略,忽人報曰:「朝廷遣使來至。」

  英遂出案交拜。禮畢,延坐於上,問曰:「大人此來何意?」

  使者即將策書度與英接覽畢,謂曰:「聖上錯矣!求士安邦,必須雄才明智之士。吾乃一村庸耳,豈足是責?」

  使者答曰:「主思賢士高名,先帝未能屈下,心懷繾綣,不能自已。故遣小使來迎,匡扶國政,願賢士早赴無拒。」

  英固辭不下,乃托疾篤以拒之。

  使者遂回入朝見帝,具奏所事。帝乃下詔州郡,令切責之。

  英不得已而赴。及到京,稱病不起。故強乘輿入殿見帝,猶不肯屈。帝怒,謂英曰:「朕能生君,能殺君,能貴君,能賤君,能富君,能貧君。何以慢朕命之甚耶?」

  英曰:「臣受命於天,生盡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殺臣?臣見暴君如見仇仇,立其朝猶不肯,何得而貴乎?雖在布衣之列,環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萬乘之尊,又何得而賤乎?陛下焉能貴臣?焉能賤臣?臣非禮之祿,雖萬鐘不受。若申其志,雖簞食不厭。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貧臣?」

  帝曰:「季齊朕終不能下汝耶。」

  遂敬其名而使出就太醫,養疾,月致羊酒以待。數日,帝令設壇席,使尚書奉引賜幾杖,待以師傅之禮,延問得失。英不敢辭,遂拜五宮中郎。

  英初被詔命,眾皆以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與英善,因與其書,多引古譬喻,勸使就聘。及後應對,又無奇策,談者以為失望。時河南張楷與英俱征,既就而謂英曰:「天下有二道,出與處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輔是君也,濟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貲之身,怒萬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祿,又不聞匡救之術,則進退無所據矣。」

  英不答。朝廷以其善術,每有災異,帝輒召問變複之效。英所對言,多有效驗。由是,益深愛之。

  帝又聞廣漢楊厚、江夏黃瓊之賢,亦下詔征。厚即隨使至京,入朝見帝。劄畢,厚預陳漢三百五十年之厄,有以為戒。

  帝善,即拜厚為議郎,厚謝恩出。

  黃瓊將至,時翰林博士李邰之子李固,少辯好學,常改易姓名,杖策驅驢,負芨從師。不遠千里,究竟墳籍,為世大儒。

  每到太學,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令同業諸生知其為邰子也。

  原與黃瓊相善,知瓊就聘,乃作書以遺之。書曰:

  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不夷不惠,可否之間,聖賢居身之所珍也。誠欲遂枕山棲穀,擬跡巢由,斯亦可矣。若當輔政濟民,今其時也。自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士行其志,終無時矣。嘗聞《語》曰「嶢嶢者易缺,皎皎者易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近樊英被征,初至朝廷,設壇席猶待神明。雖大異,而言行所守,亦無所缺而譭謗布流。應時折減者,豈非觀聽望深,聲名大盛乎?是故,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願先生弘此遠謨,令眾人仰服,一雪此言爾。

  ***

  瓊覽書,微微而笑,乃藏入於袖,同使入朝見帝。拜畢,亦授議郎之職。後複遷為尚書僕射。次日,順帝設朝,文武拜畢,瓊出班奏曰:「陛下即位已數年矣,不可久曠內事。可選有德者立為皇后,以正諸姬。」

  帝准奏,下詔以貴人梁氏為皇后。忽尚書左雄上疏,奏言吏治,曰:

  昔宣帝以為吏數變易,則下不安業。久於其事,則民服教化,其有政治者,輒以璽書封勉厲,增秩賜金。公卿缺則以次用之,是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漢世良吏,于茲為盛。今典城百里,轉動無常。各懷一切,莫慮長久。臣愚以為,守相長吏惠和有顯效者,可就增秩,勿移徙。

  帝感其言,複申無故去官之禁。而宦官不便,終不能行。

  雄又上言: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禮稱強仕。」

  請自今孝廉年不滿四十,不得察舉。陛下不可以此而論。若有茂才異行,如顏淵、子奇者,不荊年齒,而可舉之。

  帝聞奏,深納其言。

  時廣陵太守所舉孝廉徐淑,年未四十。有台郎官以雄之言詰之。淑曰:「詔書言『有如顏淵、子奇者,不拘年齒』。是故本郡以吾充垂,即不能屈。」

  左雄詰之曰:「昔顏回聞一知十,爾能知幾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