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八回 少海波罩薄後尊(3)


  吏人又言:「陛下實惜之,何言謙也?」

  帝大笑,複增一歲。二十六年,作壽陵。詔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他裁令流水而已。使迭興之後,與丘隴同體。

  上東巡,群臣請封禪,詔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何事汙七十二代之編錄。」

  於是群臣不敢複言。後讀《河圖會昌符》雲:「赤劉之九,會命岱宗。」

  遂禪泰山,宣佈圖讖於天下。上以《赤伏符》即位,信用讖文,多以決定嫌疑。桓譚上疏,極言讖之非經,上大怒曰:「桓譚非聖無法,將下斬之。」

  譚叩頭流血,良久乃得解。先是上與鄭興議郊祀事,上欲斷以讖,興對曰:「臣不為讖也。」

  上怒曰:「卿不為讖,非之耶?」

  興曰:「臣於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

  上意乃解。

  時禁綱尚疏,諸王皆在京師,競修名譽,爭禮四方賓客。壽光侯劉鯉,更始幼子也,得幸于沛王輔。鯉怨劉盆子害其父,因輔結客,報殺盆子之兄故式侯恭。詔收案法抵死。輔坐系詔獄,三日,乃得出。時沛太后郭氏已薨,於是詔郡縣捕王侯賓客,更相牽引,坐死者數千人。有呂種者,前為馬援行軍司馬,臨誅歎曰:「馬將軍誠神人也。」

  先是援嘗謂種曰:「自今以往,海內當安耳,但憂國家諸子並壯,而舊防未立。若多通賓客,則大獄起矣。卿曹戒慎之。」

  至是果應其言雲。始詔東海王彊,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淮陽王延,皆就國。

  上乃大會百官,詔求太子傅。郡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陰識可任。博士張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為陰氏乎?為天下乎?為天下,宜用天下之賢才。」

  帝稱善,曰:「欲置傅者,以傅太子也。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

  即拜佚為太子太傅,以博士桓榮為少傅。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也。少學長安,事九江朱普。貧窶無資,常客庸以自給十五年,精力不倦。至王莽篡位,乃歸。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莽敗,天下亂,榮抱其經書與弟子逃匿山谷,雖常饑困,而講論不輟。後複客授江、淮間。

  建武十九年,始辟大司徒府。顯宗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擢榮弟子豫章何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子。光武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桓榮。」

  帝即召榮,令說《尚書》。帝稱善,曰:「得生幾晚。」

  因拜為博士。車駕嘗幸太學,會諸博士論難於前,榮辯明經義,每以禮讓相,不以辭長勝人,儒者莫之及。至是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綬,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為太常。初榮未達,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曰:「但自苦氣力,何時複施用乎?」

  榮笑不應。及為太常,元卿來候,因歎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乃若是哉!」

  後顯宗即位,尊以師禮,封關內侯。年八十餘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子鬱襲爵,官至太常,教授肅宗、和帝。其門人楊震、朱寵皆位至三公焉。郁子普傳爵至曾孫。鬱中子焉,能世其家學。孫鸞。曾孫典、彬、嚴。彬少與蔡邑齊名。桓氏之學,代作帝師,與西漢伏生世為名儒,同其顯盛。敦崇聖學,足可宗也。

  帝既厭兵事,偃武修文,武臣亦多敦儒學。膠東侯賈複,少習《尚書》,後複治《易經》,關門養威重。高密侯鄧禹,欲遠名勢,不修產利,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其修整閨門,教養子孫,皆可為系世法。帝並重之。

  是時四裔賓服,西域則役屬匈奴、而匈奴斂稅重刻,諸國皆不堪命。二十一年,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道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上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皆還其侍子,厚遣之。後莎車王賢,自負兵強,欲並兼西域,諸國憂恐,複上書,願複遣子入侍,更請都護。天子不許,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於是車師、鄯善、複附匈奴,而莎車王賢益橫。會匈奴饑役,自相分爭,帝以問朗陵侯臧宮,宮曰:「匈奴貪利無信,窮則稽首,安則侵盜。個人畜疫死,旱蝗赤地,萬里死命懸在陛下。願得五千騎以立功。」

  帝笑曰:「常勝之家,難以慮敵。吾方自思之。」

  宮後複與揚虛侯馬武上書,請喻告高句驪、烏桓、鮮卑攻其左,發河西四郡、天水、隴西擊其右,以為萬世刻石之功。詔報曰:「《黃石公記》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複欲遠邊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且北狄尚強,而屯田警備,傳聞之事,恒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自是諸將莫敢複言兵事。三十一年,北匈奴遣使奉獻。

  明年,改元中元元年,大赦天下。是歲初起明堂、靈台、辟雍及北郊兆域。使司空告祠高廟曰:

  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墮,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後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

  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祗。遷呂太后廟主于國,四時上祭。是夏,京師醴泉湧出,飲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又有赤草生於水崖,郡國頻上甘露。群臣奏言:「嘉瑞顯慶,宜令太史撰集,以傳來世。」

  帝自謙無德,不納。

  二年,歲在丁已二月戊戎,帝崩於南宮前殿,年六十二。遣詔曰: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帝精勤政事,每旦視朝,日昃乃罷。數引公卿郎將,備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每次問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息寧。」

  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雖身濟大業,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明帝即位,上尊廟曰世祖。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克定禍亂曰武,此功此德,故溢稱光武雲。明章以後,迄於靈獻,敘其大綱,次之未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