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春秋列國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六回 晉解揚出使不屈 養由基百步穿楊(1)


  公視之,此人姓解名揚字聲遠,曲沃人也。眾皆曰:「聲遠抱忠心不貪大位,執古道不求名譽,非此子則不可往也!」

  景公許之。解揚遂與來使辭謝出城,將至衡雍,忽有數十遊騎奄至,問是何人?解楊以其實告,遊騎遂擄解楊而去。宋使樂嬰齊尚差三五裡聞知,遂匿林中方得脫難。

  原來此數十游騎乃楚王差出打探者也,遂囚解揚來見楚王。楚王見解揚,峨冠博帶,顏色端莊,又且聞其名譽,乃親出轅門,釋其綁縛,延入中軍賜坐。問曰:「大夫欲往何國?吾左右不識高士,自犯行軒,萬希恕責犨。」

  揚亦知其挾己,乃正色而告曰:「臣奉寡君之命,往寬宋氏,教其堅守城池,不可出降!」

  楚王曰:「大夫乃高明之士,懷仁慈之德,此回入宋,萬望改晉侯之命,教宋公出降,免致屠陷生民,豈不美哉?」

  解揚對曰:「大王倘不納三國之怨,解圍班師,庶免刀兵不動;果欲圍宋,臣當入宋報知,使其堅守,焉敢政命,而令出降乎?」

  伍參從旁出曰:「解揚抗拒吾主,何不梟之?」

  揚視參曰:「人臣事君,知奉其令而已,何謂抗拒?」

  楚王笑曰:「聲遠之言是也!然吾治兵百萬,圍宋三匝,宋城陷於目下,大夫更令匆降,則是徒勞生民而已!煩大夫一言,教宋公出城降楚,免卻全城之命,亦大夫之德也。」

  解揚本欲不從,然在其掌握之中,不得不從。乃詐許曰:「諾!」

  於是楚王厚宴待之,令高車駟馬,送解揚至宋城下,密令將士守護,不與入城。解揚至城下,大叫宋侯。宋侯在城上相見了,解揚躬身謂宋侯曰:「吾乃晉大夫解揚是也!奉使來告汝國,且勿降楚,吾晉之救兵不日將至矣!」

  楚之將士聞解揚不改舊辭,齊喊一聲,擁解揚而去。宋文公急令亂箭下射,楚兵奔走。有步軍養由基架上勁管,望宋公端射一箭,宋公應弦落馬,倒翻城下,諸將救入朝去。

  卻說楚兵提解揚來見楚王,楚王責其改辭之罪,喝令斬首!解揚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奉命為信,臣職在晉,故但知奉晉侯之命而已,豈敢改命而布大王之令乎?」

  楚王立命斬之!解揚脫衣伸頸,了無懼色。孫叔敖曰:「解揚辭氣慷慨有忠臣之風。況人臣奉使來告汝國,各為其主,乞大王赦之!」

  楚王俯思良久,令整衣冠,賜其車馬而還。後晉杜預讀《春秋左氏傳》至此有八句詩曰:

  解揚豪傑士,重義若丘山。
  奪帥吾知易,摧威卻不難。
  精金堪百煉,璧玉可重全。
  雖蹈虎狼穴,執辭不變顏。

  唐人姚鵠有詩雲:

  楚戟林林困宋時,解揚出使只單騎。
  堂堂正氣盛難屈,耿耿丹心勇怎欺。
  款曲安能摧虎豹,盤桓談笑傲鯨鯢。

  解揚既出,叔敖曰:「可令速攻,緩則晉之救至矣!」

  薪水俱無,百姓餓死者如山積,至於易子以食。拆骸而炊,號哭之聲震天動地。時,宋公又被養由基射中一箭,不能起朝,聞楚兵攻城甚急,百姓又餓,乃謂下大夫華元曰:「城池將陷,救兵不至,吾豈忍困百姓哉?汝可出城,令楚兵暫退一舍,我當奉表出降。」

  華元從城上吊下,來見楚王。王問來故?華曰:「敝邑受圍日久,城中易子而食,,拆骸以炊,寡君不忍以虛城而陷百姓,將率文武出降,然城下之盟,不敢奉命,乞退兵三十裡,姑客奉表出降。」

  楚王側然歎曰:「噫!此寡人之過也!」

  遂令退屯三十裡。

  次日,宋文公與群臣,素服銜璧,膝行至軍門,楚王親扶而起。左大夫潘崇進曰:「宋既納降,遷其舊主,來國而還可也。」

  楚王曰:「齊桓晉文,皆能繼絕,所以成霸。宋既納降足矣!何必來滅其社稷?」

  遂受降表,使其群臣複治宋國,但不許更事于晉。宋公群臣拜謝歸朝,大軍遂班師,此楚莊王之好處也。後史官有詩雲:

  春秋列國相吞併,絕滅山河若等閒,
  宋室既傾如反掌,大哉楚子保人全!

  楚王既班師歸國,大宴群臣,俱各升賞。居數月,周王差使者至。楚子迎入,問其來故?使者曰:「今有伊、洛之戎陸渾大王有兵二十萬,圍周甚急,欲奪江山,天子以大王伐晉服宋,威振中華,故遣臣來告急,乞大王與兵,定周滅戎,以安中國!」

  楚子令退,姑容商議。周使出,楚子問計於臣下。叔敖曰:「齊桓晉文能霸中夏,皆因尊周攘狄故也。今周王有戎狄之亂,大王掃清胡虜,以安王室,則中國歸盟矣!」

  楚子善之,遂欲興師救周。叔敖又曰:「胡人全以弓弩為強,我南人不慣弓矢,今欲征胡,必先操演騎射,擇其能射者為先鋒,方可出兵。」

  楚子次日出城操軍,令三軍擺為左隊,不必操演長槍短劍,但試弓弩,懸先鋒印一顆於轅門,有能連射三箭中紅心者,帥許掛之。道猶未了,閃出一員大將,頭戴「勇」

  字盔,身披黃金甲,挽弓架箭,望紅心連中三矢。眾軍喝采,原來是鬥班之子子文之孫,姓鬥名克黃也。楚子見其連中三矢,喜不自勝,曰;「還是將門之子,遂拜克黃為先鋒,使掛其印。忽前軍隊中閃出一將,身穿唐貌甲,頭戴鐵兜盔,大叫:「克黃留印,待我來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