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春秋列國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于繻葛大戰(2) |
|
周公黑肩進曰:「臣有一計,使鄭伯吞聲受代,以免諸侯見忌之心。」 王問:「其計如何?」 周公曰:「昔者先王武王時,曾以原溫以下十二邑之田,以蘇忿生為采邑,後忿生叛,此田今為北邊曠土,朝廷累欲取之,北夷伯占,不能恢復。王朝日遣使齎詔,賜鄭伯十二邑之田地,以賞征伐之功。鄭伯受之,則上表辭謝,特彼將營此田,必與北夷相爭戰,我得乘間觀其勝負,就中取事。彼若知而不受,必怒不上謝表,然後王下詔率列侯之兵,共伐鄭伯不恭之罪,鄭伯受伐無辭,列侯起兵亦有義,一舉而兩得矣!」 桓王大悅,即遣使齎詔往鄭,鄭伯謝恩,厚禮遣歸,群下聞王賜十二邑之田,咸相稱賀,獨上大夫公子呂知其為計,告明鄭伯。鄭伯曰:「無子封,幾乎入周君臣之套也,然則處之若何?」 子封曰:「姑申謝表,然後遣使與北夷取之,北夷不還,然後上表辭還,庶幾兩處無失!」 鄭伯從之,遂裁謝表以上。遣使往北夷取田,北夷主懼鄭伯之威,遣使奉十二邑之田,鄭伯厚謝遣歸。 卻說天子設朝,聞鄭伯取十二邑之田,不片言而得,乃問于周公,公曰:「王可遣使告鄭說,四邑歸周供奉祭祀,鄭伯必不肯給,然後會諸侯之兵,討其不供祖祀之罪可也!」 王喜。 遣使至鄭,告以如此,鄭伯問群臣,子封曰:「此削政之意明矣!」 伯曰:「然則奉田以上何如?」 子封曰:「不可!割田不已,必至削政,削政不已,必至滅國。明公且舍其大績,舉政歸朝,退守臣職可也!如其不然,必拒命而後可!」 太子忽進曰:「我父為國家征宋伐許,結怨鄰國,一旦解國大柄,則諸侯之兵畢集,鄭不保矣!甯上表辭田,如天子必欲取之,則棄臣節而拒命,庶不失為伯國也!」 鄭伯然之,上表入朝辭田。 周公勸王即此事為辭,傳詔列侯,命會兵于孺葛,以伐鄭伯不供之罪!王命虢公林父為先鋒,蔡侯、衛侯副之。周公黑肩為左翼,陳侯副之。王親率大軍於後,殺入鄭國而來。鄭之孺葛戍卒飛報于鄭伯。鄭伯聞之,問子封計,子封曰:「事到如今,不得不為,公當率兵以拒之。」 鄭伯即令公子元為左翼,曼伯為右翼,祭仲為先鋒,出城三十裡下寨。 次日,鄭伯列開陣勢,見周陣中黃旗開處,一將當先,熊腰虎背,白齒圓睛,手輪大刀,高聲罵陣曰:「寤生背祖宗,違王命,何不下馬受縛?尚敢興兵來拒!」 鄭伯橫槍勒馬,舉目視之,乃王上卿虢公林父也。兩軍戰未數合,王兵既奔,虢公抽馬便回保駕,公子曼伯持戟望虢公背後刺,虢公落馬,太子忽拔劍便砍,周公黑肩救起,望西而走。鄭兵四圍桓王,桓王不能出,從馬上手舞雙刀,力抵四將,忽子元曼伯、鄭將祝聃執弓搭箭,望王左肩射中一矢,王墜馬下,聃將近前斬之,鄭伯大叫曰:「君子不欲多傷人,況敢淩天子乎?且勿動手。」 遂令鳴金收軍。潛淵居士讀史詩雲: 君臣大義死無仇,鄭伯如何敢拒周。 敗後徒興安否問,春秋首惡抗王侯。 又東平先生一絕雲: 繻葛風高滾戰城,鄭莊初動抗王兵。 勁弓偏射周王駕,戰捷何謙不傷人。 周兵始救得天子回寨,是夜鄭伯使大夫祭仲,于周寨中問王安否,周公懼鄭兵複至,遂拔寨逃回。鄭兵雖勝,鄭伯恐得弒君之罪于列侯,故亦不追趕。桓王既敗兵回,憂憤成疾,問群臣曰:「吾承先王之統,不能匡服諸侯,反見辱于鄭,卿等為我謀計,以雪朕恥!」 群臣奏曰:「陛下善養聖躬,鄭不足憂!」 虢公林父曰:「當今諸侯,惟齊最強,齊與鄭相善,王請差使征齊兵伐鄭,齊不忍加兵于鄭,必率鄭來朝,倘齊鄭相恃為強,然後下詔大會天下諸侯,將齊鄭兩滅之,可免後患!」 王遣使齊徵兵伐鄭。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