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英雄傳奇 > 楊家將 | 上頁 下頁 | |
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1) | |
|
|
卻說哨馬報入楊業軍中,業與眾將議曰:「既遼兵複出,且緩與戰。待我報捷朝廷,糧餉充足,須平定燕幽,然後班師。」 廷翰等然其議。業即遣團練使蔡嶽歸奏太宗。太宗聞知連勝遼兵,且大軍直進燕幽,心中大悅,因問遼之消息如何。嶽曰:「遼將不勝其辱,今複益兵來戰。楊主將屯紮瓦橋關。近因糧食不充,未敢進兵,特遣臣赴闕奏知。」 太宗與群臣商議,欲親征大遼。樞密使張齊賢上疏奏曰: 聖人舉事,動出萬全。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若重之謹之,戎狄不足吞,燕薊不足取。自古疆場之難,非盡由戎狄,亦多因邊吏擾而致之。若緣邊諸塞,撫禦得人,但使峻壘深溝,蓄力養銳,自逸以處,寧我致人!所謂擇卒不如擇將,任力不及任人。如是則邊鄙甯,而河北之民獲休息矣。臣又聞:「家六合者,以天下為心。」豈止爭尺寸之土,乘戎狄之勢而已! 是故聖人先本而後末,安內以攘外。是知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堯舜之道無他,廣推恩於天下之民爾。推恩者何?在安而利之。民既安利,則戎狄斂衽而至矣。 *** 疏上,太宗以示趙普、田錫、王禹偁數臣。趙普奏曰:「齊賢所陳,當今之急務也。乞陛下召還楊業之兵,敕帥將嚴設邊備,則幽燕不能為中原患矣。」 太宗允議,即日下詔遣使,召還伐遼之師。不題。 卻說楊業在關中得聖旨來到,與諸將儀曰:「朝廷既有班師之命,可將將士分作前後而行,以防北兵追襲。」 延德進曰:「所難得者機也。大人連勝遼敵,再假十數日之程,直搗幽薊,取其地輿以歸,上報朝廷知遇厚恩,豈不美哉?」 業曰:「吾亦有志如此,奈何君命既下,若不還軍,反有違抗之罪,縱建微功,亦不足償也。」 延德乃不復敢言。次日,令劉廷翰等固守遂城,自率所部離了瓦橋關,徑望汴京而回。靜軒詠史詩曰: 功在垂成詔即行,堪嗟機會竟難憑。 陳家穀口忠勤念,千古令人恨不平。 楊業既至京都,朝見太宗。太宗深加撫慰,賜齎甚厚。因令設宴犒賞征遼將士,君臣盡歡而散。 次日,趙普辭罷丞相之職。帝曰:「朕與卿自布衣知遇,且朝廷賴卿扶持,何以辭職為哉?」 普曰:「臣已老邁,不能理繁,乞陛下憐臣枯朽之體,允解政事,則生死而肉骨矣。」 太宗見懇切之甚,遂允其請,罷普為武勝軍節度使。普拜受命,即日辭行。 帝于長春殿賜宴餞行。酒至半酣,帝于席上謂普曰:「此行只遂卿之志,遇有急事商議,卿聞命之日,當即隨使而來,勿負朕望。」 普離席領命。帝深有眷戀之意,親作詩以送之曰: 忠勤王室展宏謨,政事朝堂賴秉扶。 解職暫酬卿所志,休教一念遠皇都。 普奉詩而起泣曰:「陛下賜臣詩,當勒之于石,與臣朽骨同葬泉下。」 太宗聞其言,亦為之動容,君臣各散。趙普至中書省辭僚屬宋琪等,因道主上之恩,不勝感慕。琪曰:「主上以公極知之愛,而有眷戀之情。此去不久,當複召也。」 普取出禦詩涕泣曰:「此生餘年,無以上報,惟願來世,得效大馬之力。」 琪慰撫甚至,送之而出。普徑赴武勝不題。 翌日,太宗設朝,群臣朝見。帝謂宰相曰:「普有功國家,朕昔與遊。今齒發衰謝,不欲勞以庶務,擇善地而處之,因賜詩以道其意。普感激位下,朕亦為之墮淚。」 宋琪對曰:「昨日普至中書省,與臣道及陛下之恩,且言來生願效犬馬之力;今複聞陛下宣諭:君臣始終,可謂兩全。」 帝然之。以宋琪、李昉知平章事;李穆、呂蒙正、李至參知政事;張齊賢、王沔同僉署樞密院事;寇准為樞密直學士。 琪等拜受命而退。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