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英雄傳奇 > 飛龍全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三回 陶三春職兼內外 張藏英策靖邊隅(3)


  話分兩頭。卻說北漢主劉崇,自高平一敗,憂憤成疾,延至數月而殂,遣使告哀於契丹。契丹主接得告哀文表,即遣使,命冊立劉崇之子承鈞為帝,更名劉鈞。劉鈞得命,遂即皇帝位,那劉鈞天性篤孝,行己謙恭,既嗣大位,勤於為政,愛民禮士,境內稍安,仍上表稱契丹為父皇,凡貢獻饋送,極其敬事。劉鈞忍恥事虜,效尤石敬瑭故事,阿諛諂媚,竭力以事之。舍山後楊業干城之將,視為等閒而不用,孰知見譏於當世,遺笑於萬年。後人因有一詩以嘲之:

  遼虜當年勢最強,中原屢被犯邊疆。
  甘心上表稱為父,無恥劉鈞計不良。

  顯德二年正月初一日,日食四分。世宗下旨,詔求直言。次日,封章遝至。世宗擇其嘉言善行,有益於民者,見之施行。時有邊將張藏英,上陳備邊之策,大意謂冀州青州等處有胡盧河,橫亙數百里,可浚掘使深,流水令其滿溢,再擇地勢,築城池以守之。兵馬若來,亦可限其奔突,且百姓得再生之路矣。世宗覽表大喜道:「張藏英有此智謀,必能為朕守,勝於長城遠矣。」

  一面降詔褒獎,一面遣韓通張光遠督民夫往後浚築。二將得旨,即日帶領軍馬,起發民夫,至李晏口地方,築立城池,留兵馬屯紮,以護沿邊居民。不在話下。

  卻說契丹主聽得張光遠築城池,遂與眾將商議道:「李晏口乃大遼出入之路,若使其城築就,屯紮重兵以守之,則我國計窮矣,今可乘其未完,出精兵以攻之,使彼不得成功,方無後患。」

  眾將皆言此計甚妙。契丹主即差大將屈突惠為先鋒,帶領精兵一萬,前去攻之。屈突惠得旨,遂即起兵,來至李晏口,離地數裡,紮下營寨,下令番兵:「明日分四路而出,叫他四面受敵,便自走矣。」

  次日,張光遠與韓通正在監督築城,忽哨馬報道:「北兵長驅而來,其勢甚大。」

  張韓二人聽報大驚,即忙傳令列營而待。那民夫聽報北兵大至,各各驚心,棄築慌忙奔潰。遼將屈突惠部領虜兵,四面湧來,將張韓之眾圍繞在中,日夜攻擊。張光遠率領步騎,盡力拒敵,北兵不退。光遠對韓通道:「虜兵困逼甚急,若求救于朝廷,一時救應不及,恐誤大事,不如告急于張藏英,令其鼓兵而來,虜可退矣。」

  韓通深然其言,即差健卒,偷出虜營,竟至冀州,見張藏英告急。藏英看了文書,對差人道:「汝回去報知張主將,只要堅守三日,吾救兵便到矣。」

  差人奉命回報去了。

  張藏英即命部將江宏守城,自領精兵五千,離冀州,來至李晏口。張光遠聞知救兵已至,整頓步騎以待。北將屈突惠正看番兵攻擊城壁,忽山後一聲鼓響,沖出一隊人馬來,但見旌旗開處,張藏英拈槍出馬而來。屈突惠舞刀拍馬,上前迎戰。兩下喊聲大振,金鼓皆鳴。二將戰上二十余合,藏英佯輸而走。屈突惠不知是計,拍馬追來。藏英較其來近,輕舒猿臂,大喝一聲,擒屈突惠於馬上。

  北兵見主將被捉,潰圍而走。張光遠韓通領兵齊出,與張藏英兩下夾攻。北兵大敗,死傷者不可勝計。三將催兵追殺至十餘裡,乃收兵而還。將屈突惠斬於城下號令。

  張光遠道:「若非公忠於王事,焉能建此大功?」

  藏英道:「全仗諸公之力,以勝北兵一陣,但此城實乃中原之咽喉,公宜盡心築城,若有緊急,吾當相助。」

  張韓二人稱謝不已。藏英別了二將,領本部人馬回冀州去訖。

  從此,張光遠與韓通分外當心,恐契丹複來擾亂,親督民夫,日夜監築,未及一月,早已築完。乃遣使上表,奏請調兵鎮守。世宗得表大悅,已知藏英建立大功,遂加爵賞。仍就下詔,著張光遠韓通並受節度使之職,領部兵鎮守城池。旨下,張韓受職,分營駐守。自此,邊患休息,漸得生聚。正是:

  夜指碧天占勝地,曉磨寶劍望胡塵。

  卻說世宗一日設朝,與諸大臣議道:「朕自踐位以來,每思治政之方,未得其要,寢食不忘。又有吳蜀幽州南唐等處,皆阻於聲教,未能混一海宇,用是為慮。爾等近臣,可撰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與朕覽之。」

  是時昌邑侯王樸獻策一篇,世宗覽而大喜道:「王先生乃先帝有功之臣,所陳篇章,深愜朕意,此非先生之深慮遠謀,何以及此!乃朕之柱石也。」

  即日授王樸為開封府,領丞相事。王朴受命謝恩。

  忽近臣奏稱,有邊報機密事情。不爭有此一報,有分教——賢臣策百世功勳,良將布千秋事業。正是:王政首開除暴令,仁君先務愛民心。

  畢竟報的甚麼事情,且看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