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英雄傳奇 > 飛龍全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士降妖 首陽山征人失路(3)


  次日清晨,鄭恩起來開門,正值鄭老者叫了許多泥木匠人,前來修理廟宇,不過修前整後,略為潔淨而已。又把泥像除出,供桌當作食台,添下椅凳,鋪設床帳被褥等項,都是鄭老者所備。那眾人又把置辦的衣服等件,並兩個十五六歲俊俏後生,也備了衣裳,一齊送進廟來,逐件兒交納過了,實時辭去。鄭恩見了新鮮衣服,心下大喜道:「樂子若不除妖,怎能有這般好處?先前做了白吃大王,如今卻做了無憂大王了。可惜咱的二哥不能同來受福。」

  實時除去了舊的,換上新衣。又把兩個從人也打扮得一樣青色,叫他隨身服侍,閒時又把棍法教導他,預防拿妖。從此,鄭恩住在孟家莊受享,輪流供養,快樂安閒。不多幾時,把一座村莊十分生色,盡多興旺起來,但見年谷時熟,歲稔民安,家家蒙樂業之休,戶戶得安居之慶,所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洵不謬也。有詩為證:

  旺氣從來不自由,興隆端在吉人遊。
  只今仰慕英雄下,膾炙應教百世留。

  不說鄭恩在孟家莊安身快樂。且說趙匡胤自從在木鈴關,與柴榮鄭恩分別之後,單身行走,往首陽山投親。誰知此處連年荒旱,五穀不生,把草根樹皮盡都吃盡,真是:

  斗米升珠無處覓,煙消火滅有誰行。

  黎民受倒懸之傷,百姓遭餓莩之苦。有餘的,宛轉移挪,尚在遷延時日,那窮乏的,流離四散,覓活偷生,不堪其苦。後賢曾有一律,單道那荒旱饑民之苦雲:

  水旱江淮久,今年複旱荒。
  翻風無石燕,蔽野有飛蝗。
  桎梏懲屠釣,橧巢迫死亡。
  虛煩乘傳使,曾發海陵倉。

  當下匡胤往回數次,細細打聽,方知姨母合家,從三個月前打迭起身,往汴梁投奔自己家中去了,因此撲了一個空,跋涉枉走三百餘裡。欲待回家,想那外省地方訪拿這般嚴密,諒京城之中更加緊急,怎好歸鄉?欲要投奔關西母舅處安身,這木鈴關如何得過?心下躊躇,進退兩難。

  信步而行,來到一個去處,只見前邊有一群鄉民,背上都馱著一口叉袋,從側首山路裡行來,望前而走。匡胤迎將上去,叫聲:「列位朋友,你們袋裡裝的是何貨物?可是豆麥,還是米糧?」

  眾人見問,把匡胤上下打量一番,見他儀錶非俗,口氣又不是本處人,好像東京聲口,不敢怠慢,便答道:「壯士,我們這裡連年荒歉,粒米無收,那裡有糧?」

  匡胤道:「既不是糧,還是甚麼東西?」

  眾人道:「不瞞壯士說,我們這袋裡,都是違禁之物,乃販賣的私鹽。」

  匡胤道:「這鹽販到那裡去賣?」

  眾人道:「別處難銷,都要往關西去賣。」

  匡胤道:「到了那裡,怎樣價錢?」

  眾人道:「此去到關西,一鬥鹽,只換一斗米。」

  匡胤道:「便是這等買賣,做他何益?」

  眾人道:「一斗米到了這裡,就換五鬥鹽哩。」

  匡胤道:「這也罷了,還算趁得些錢。」

  眾人道:「往來販賣,也只好糊口。像這等擔驚受怕,卻是沒奈何,免不得為這饑寒兩字,所以權做這等道路。」

  匡胤道:「養家糊口,個個皆然。但眾位既往關西,為何不望大路而行,卻在這山僻小路往返跋涉,如何過得關去?」

  眾人道:「壯士原來不知,我們走的別有一個去處,可以偷過關頭。」

  匡胤聽了別有路徑,連忙問道:「不知眾位還有那一條路可以過得此關?敢煩指教。」

  那眾人見匡胤要問此路,迭著指頭,不慌不忙,說出這一條路來,有分教——越過陷阱之關,投入魑魅之陣。正是:路入崎嶇終有路,神行暗昧豈為神?

  不知眾人說出何路,當看下回便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