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小說 > 水滸後傳 | 上頁 下頁 | |
出版說明 | |
|
|
《水滸後傳》是《水滸傳》的續書,講述梁山泊劫後倖存的李俊、阮小七、李應、燕青等英雄,再度聚嘯山林,反對奸臣惡霸,抗擊金兵入侵,最後到海島創基立業的故事。 和《水滸傳》相仿,書中故事也是從梁山泊開始。棄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亡靈,被原蔡京爪牙張幹辦捉拿。阮殺死張幹辦,攜母出逃,路遇開酒店的孫新、顧大嫂……小說情節由此展開,逐一帶出散居各地的原梁山好漢,因不堪奸臣惡霸的欺壓,紛紛再次造反,嘯聚登雲山、飲馬川等地。隱居太湖捕魚為生的李俊,則和花逢春、樂和等與湖霸、貪官鬥爭,因大湖地盤不足發展,終效古虯髯客故事,出海謀取王業。不久金兵南侵,陷汴京,擄徽、欽二帝。李應、呼延灼等眾英雄遂以報國勤王為己任,加入以李綱、宗澤為首的抗金陣營,抗擊金兵,並處死禍國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後迫于形勢,衝破金兵重圍,棄寨出海,與李俊會合,立李俊為暹羅國主。小說繼承了《水滸傳》的優良傳統,謳歌了梁山好漢們除暴安民的俠肝義膽和抗擊侵略的愛國熱忱。小說結尾寫李俊領兵救駕,接受宋高宗賜封,表現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也和《水滸傳》一樣,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所不能跳出的框框。 《水滸後傳》在藝術上也繼承了《水滸傳》的傳統。書中描寫好漢們與貪官惡霸等的鬥爭,有許多精彩動人的情節。如京劇《打漁殺家》的故事,就取材於書中第九、十兩回。人物形象的刻畫,也較飽滿、鮮明。幾個主要人物,都能保持《水滸傳》中的性格形象,有的還有所發展。小說語言也多汲取民間口語,活潑生動,曉暢通俗。 《水滸後傳》舊題「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現存最早的康熙甲辰(1664)本內封上刻有「元人遺本」,下有一段文字:「宋遺民不知何許人,太約與施(耐庵)、羅(貫中)同時,特姓名弗傳,故其書亦湮沒不彰耳……」其實「古宋遺民」、「元人遺本」都是托詞,真實作者乃是號雁宕山樵的明遺民陳忱。陳忱(1615—?)字遐心,一字敬夫,浙江烏程(今湖州市)人。自幼好博覽群書,經史之外,稗說野乘,無不涉獵。據他自己說,年輕時,曾寄居野寺,「篝燈夜讀,情與境會,輒動吟機,眠餐不廢者三年」,然後出遊福建、兩廣、湖南,「凡四易星霜」。明亡時,他正值盛年,面對家破國亡、江山易代的巨變,他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感情,以明遺民自居,絕意仕進,靠賣卜拆字為生。曾與顧炎武、歸莊、顧樵等名士結成「驚隱詩社」,以民族氣節相激勵。曾著有《續廿一史彈詞》、《癡世界》曲本及詩文雜著等,均散佚不傳。《水滸後傳》為他晚年「白髮孤燈續舊篇」之作,於書中寄寓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憧憬恢復之心。書中寫李俊立國海島,顯系影射鄭成功擁兵臺灣抗清之事。陳忱的友人魏耕,就因被指控為「通海案」的主謀,于康熙元年(1662)被斬。《水滸後傳》託名「古來遺民」,既暗寓了作者的民族立場,也是為逃避清初慘酷的「文字獄」的淫威。 我們這次出版《水滸後傳》,是以紹裕堂刊本為底本,參校大道堂本光緒三年(1877)申報館排印本等版本,作了一些訂正。原刊本正文之前有一篇《論略》,評論梁山泊人物,落款「樵餘偶識」,正文行間又有若干小字批註,現在均已刪去。整理中有不當之處,敬希讀者諸君指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