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唐三藏西遊釋厄傳 | 上頁 下頁
觀音顯像化金蟬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法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在城日久,未逢有德行者。忽聞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主壇法師乃是江流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就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木叉貨賣。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襴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俟後用。只將袈裟、錫杖出賣。菩薩變做一個疥癩形容,手捧著袈裟,豔豔生光。有一等愚僧(「愚僧」二字原缺)問道:「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風子也!這兩件粗物,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成佛,也值不得許多銀子!」菩薩更不爭吵(原作「炒」),與木叉就往前去賣。

  行勾多時,只見宰相蕭瑀散朝而回。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迎著宰相。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菩薩道:「我這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蕭瑀道:「何為好?何為不好?」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蕭瑀又問道:「何為要錢,何為不要錢?」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皈依佛法,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就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大法長老,恕我蕭瑀之罪。我皇帝十分好善,即今啟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

  蕭瑀就邀菩入朝見駕。徑進東華門裡,奏上太宗,太宗問曰:「卿來所奏何事?」蕭瑀答曰:「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錫杖。臣思法師可著此服,故領僧人見駕。」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菩薩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菩薩道:

  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化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仙娥織就,神女機成。閑(原作「開」)時折(原作「新」)迭,千層包裹透虹(原作「紅」)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

  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
  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能燈。
  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
  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卻說唐太宗在那寶殿上,聞言十分歡喜,又問:「那和尚,九環杖有甚好處?」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

  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
  入(原作「人」)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
  摩呵五(原作「立」)祖游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
  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這兩件寶物賜他,端的要價幾何?」菩薩聞言,與木叉合掌答曰:「既有德行,情願送他。」說罷,抽身便走。唐王急令蕭瑀扯住,道:「朕照原價奉償,不可推避。」菩薩道:「我有願在先,今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門,況又有德行的高僧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唐王見他苦辭,命設素宴,亦不肯領,暢然而去,依舊望東土地(原缺「地」)廟中隱避。

  太宗設午朝,著魏征齎旨,宣玄奘入朝見駕。太宗道:「有勞法師,無物酬謝。早間蕭瑀迎著二僧,願送錦襴袈裟一件,九環錫杖(原缺「杖」)一條。特召大(原作「太」)師至此,如不棄,可穿上與朕一看。」長老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文武階前喝采,太宗喜之不勝,又賜儀從送出朝門,各歸禪座。又不覺紅輪西墜,正是那:

  日落煙迷草樹,帝都鐘鼓初鳴。叮叮三響斷人行,前後街前寂靜。
  上剎輝煌燈火,孤村冷落無聲。禪僧入定理殘經,正好煉心養性。

  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此時善聲遍(原作「注」)滿天下,文官武、後妃國戚,無論大小人民,俱詣寺聽講。菩薩與木叉道:「今日是水陸正會,以一七繼七七可矣。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他講的是那一門經法。」兩人隨投寺裡。只見那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台,厲(原作「勵」)聲高叫道:「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教法』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跳下臺來,就對菩薩道:「老師父起手,弟子失瞻,多多有罪。」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其中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正果。」

  那和尚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師正在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遊僧,將法師扯下壇來,擾亂法堂。」太宗聽罷,即令軍人擒來。不多時,只見那軍人就將兩個僧人拿到,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道:「正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太宗曰:「在於何處?」菩薩道:「見在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麼?」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即引上法壇開講。」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臺,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木叉惠岸,執著棍,抖擻精神。喜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無一人不拜禱道:「好菩薩!好菩薩!」有詩為證:

  瑞靄散繽紛,祥(原作「詳」)光護法身。
  九霄華漢裡,現出女真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