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三寶太監西洋記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七回 王尚書計收禪師 木骨國拜進降表(2)


  書畢,又獻上進貢禮物。元帥吩咐內貯官收下。接過禮單,三國共是一單。單上計開:

  玉佛一尊(色如截肪,照之皆見筋骨脈絡,如生佛然),玉圭一對,玉枕一對,貓睛石二對,祖母綠二對,馬哈獸一對(狀如麝獐),花福祿一對(狀如花驢),獅子二對,金錢豹一對,犀牛角十根,象牙五十根,龍涎香十箱,金錢二千文,銀錢五千文(俱有國王名號私記),香稻米五十擔(其稻最香,每顆長可二寸),香菜十品。

  元帥看了禮單,說道:「多謝厚意。」實時取過冠帶、袍笏之類,各回敬一套,三個番王拜受而去。

  一面記功,王爺第一功。一面筵宴,大賞三軍。一面請過天師、國師來:「怎麼發落這兩個僧家?」國師道:「看貧僧薄面,饒他兩個罷!」元帥道:「雖是饒他,也要說他知道。」國師道:「此言有理。」

  實時叫過那兩個僧家來,帶了圓帽,穿了染衣、僧襪、僧鞋,一切齊備。國師道:「你兩個人今日自作孽,不可活。元帥要依律處斬,我說你們都是我佛門中弟子,饒你們罷。」禪師道:「千載奇逢,得這等方便,感謝不淺。」國師道:「你原是那裡人?」禪師又把個哄關爺的謊扯起來,說道:「實不相瞞。弟子是漢末三分時人,在漢明帝的鎮國寺裡出家。」國師道:「既在中國出家,怎麼又在這個西洋地面修煉?」禪師道:「弟子為因鎮國寺附近汜水關,關雲長辭曹歸漢,來到關上,把關官吏埋伏火燒之計,是弟子漏泄于雲長,以致關雲長斬關而去。弟子怕有後禍,衣缽雲遊,不覺的游到極樂國界上齊雲山碧天洞,是弟子愛他清淨秀潔,故此住下在那裡。」國師道:「你從中國游到極樂國,也遊遍了好些名山。」禪師道:「三十六洞天,一一都遊到。」國師道:「你不要吊謊。」禪師道:「怎麼敢吊謊?」

  國師道:「你既是不吊謊,數來我聽著。」禪師道:「佛爺爺請坐下,待弟子數來。第一是霍僮山,名為霍林之天,在福州府長溪縣。第二是東嶽泰山,名為壺玄太空之天,在兗州府泰安縣。第三是南嶽衡山,名為朱陵太虛之天,在湖南衡陽府衡山縣。第四是西嶽華山,名為太極總仙之天,在華州華陰縣。第五是北嶽常山,名為太乙總玄之天,在定州常山縣。第六是中嶽嵩山,名為上帝司真之天,在洛京王屋裡。第七是峨嵋山,名為虛靈太妙之天,在嘉州峨眉縣。第八是廬山,名為仙靈詠之天,在江州潯陽縣。第九是四明山,名為赤水之天,在明州。第十是陽明山,名為極玄之天,在會稽縣。第十一是太白山,名為真德之天,在長安。第十二是西山,名為天寶極真之天,在洪州南昌縣。第十三是小溈山,名為好生玄尚之天,在潭州澧陵縣。第十四是灊山洞,名為灊真高詠之天,在潛山縣。第十五是鬼穀山,名為太玄司真之天,在信州貴溪縣。第十六是武夷山,名為升真元化之天,在建甯府崇安縣。第十七是玉笥山,名為太玄秀髮極樂之天,在臨江新喻縣。第十八是華蓋山,名為容成大玉之天,在溫州永嘉縣。第十九是蓋竹山,名為長耀寶光之天,在台州黃岩縣。第二十是都嶠山,名為玄實之天,在容州普寧縣。第二十一是白石山,名為瓊秀長真之天,在容州。第二十二是勾漏山,名為玉闕寶圭之天,在容州北流縣。第二十三是九嶷山,名為朝真太虛之天,在道州延康縣。第二十四是洞陽山,名為洞陽隱觀之天,在潭州長沙縣。第二十五是幕阜山,名為洞真太玄之天,在鄂州平江縣。第二十六是大酉山,名為大酉玄妙之天,在辰州。第二十七是金庭山,名為金庭崇妙之天,在越州剡縣。第二十八是麻姑山,名為丹霞之天,在建昌府南城縣。第二十九是九仙都山,名為仙都祈仙之天,在處州縉雲縣。第三十是青田山,名為青田大鶴之天,在處州青田縣。第三十一是鐘山,名為朱日太生之天,在升州上元縣。第三十二是良常山,名為良常方會之天,在潤州名容縣。第三十三是茅山,名為華陽之天,在句容縣。第三十四是天目山,名為太極玄蓋之天,在臨安府余杭縣。第三十五是桃源山,名為馬娘光妙之天,在鼎州武陵縣。第三十六是金華山,名為金華洞元之天,在婺州金華縣。」

  國師道:「原來你這行僧家是個至誠的,果是遊遍名山,有些道行。」禪師道:「不但洞天福地,就是色界十二天,無色界十四天,欲界六天,無欲界六天,弟子都也走過來。」

  國師道:「這是真的?」馬公公道:「難道是真!你既是走過來,也數一數兒,只當見教咱們一番。」禪師道:「弟子就數來:越衛天、蒙翳天、和陽天、恭華天、宗飄天、皇笳堂耀天、端靜天、恭夢天、極瑤天、元載天、孔升天、皇崖天,這是色界十二天。極風天、孝芒天、翁重天、江由天、阮樂天、雲誓天、霄度天、元洞天、妙成天、禁上天、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賈奕天,這是無色界十四天。黃會天、玉完天、何童天、平育天、文舉天、摩夷天,這是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子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這是無欲界六天。佛爺爺在上,弟子饒舌了。可說得是麼?」

  國師道:「句句說得是,再不消說。這如今你還到那裡去?」禪師道:「弟子還歸碧天洞裡去。」國師道:「你自去罷。」禪師道:「弟子還有一事,稟告佛爺爺:弟子來時是雙飛鈸,弟子去時沒雙飛鈸,卻就行不動了。望乞佛爺爺把飛鈸還與弟子去罷。」國師道:「這個使不得。你有這個飛鈸,久後必定為非。」禪師道:「自今以後,再不敢為非。」國師道:「再不消說這個飛鈸,我自有用他之處。你都站開,待我出去。」

  國師連移幾步,出到船頭上,叫聲雲穀:「拿過那兩扇飛鈸來。」你看國師老爺大顯神通,一手拿著缽盂,一手接著飛鈸,照著缽盂裡面吹上一口氣,把個三昧真火放將出來,即時間缽盂裡面火焰騰騰,紅光閃閃。好老爺,不慌不忙,卻把扇飛鈸放下火裡去,只聽得劃劃喇喇,如迅雷奮激之狀。響了一會,火黏了飛鈸,飛鈸黏了火,漸漸的熔成一家。老爺不慌不忙,又把扇飛鈸放下火裡去,又是這等劃劃喇喇,象個雷公聲音。響了一會,火又黏著他,他又黏著火,漸漸的也溶成一家。老爺卻拿起個缽盂來搖兩搖,晃兩晃,那缽盂裡面就是九轉金丹,霞光萬丈,紫霧千條。老爺口裡念說道:「乾、坤二象,相生相剋。」

  道猶未了,把個缽盂裡面的金丹,照著船頭下瀉,瀉將下去,就象個建瓶瀉水,溜溜兒一線之長。只有許大的缽盂,只是兩扇的飛鈸,能有多少銅鐵?瀉來瀉去,左瀉右瀉,瀉一個不了,瀉一個不休。大約之間,瀉了兩個多時辰。你說瀉出個甚麼來?瀉出象個系馬柱兒金晃晃的一根銅柱。瀉到臨了,老爺收起缽盂,連打三個問訊,叫上三聲「阿彌陀佛」,那根銅柱連長了三丈多長。銅柱上面,一個寶蓋。銅柱身上,四面八方,每方面上都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假饒匠人鐫刻,也不能勾這等精細。

  這根銅柱不至緊,永遠鎮守在那海口上,傳流萬萬世,老爺功德就在萬萬世,直與天地同休!那一隻番船不念道:「這是大明國國師撫夷取寶留下的遺跡。」那一個番國不傳說:「木骨都束國有大明國國師撫夷取寶留下一根銅柱。」

  飛鈸禪師說道:「佛爺爺在上,弟子的飛鈸,多謝佛爺爺得到了圓滿。只是丟下弟子在這裡,怎得個返本還原?」國師起眼一瞧,不見有些甚麼,只見船頭上有根鎖錨的棕纜。國師道:「也罷,那僧家,你自家到纜上取過一根棕來。」禪師聽見國師開口,就是捧了一道赦書,連忙的走到纜上去取根棕。那曉得那根棕纜用了這幾年,磨上磨下,磨得精光,倒有根棕皮罷。沒奈何,把個指甲去挑,挑得一節兒,不過一寸多長。遞上國師,國師拿在手裡,念上一聲「阿彌陀佛」,雙手一掣,一寸棕早就長做一丈。國師道:「那僧家,你騎在上面罷。」那禪師不勝之喜,磕了幾個頭,一騎騎將上去。國師又念聲「阿彌陀佛」,吹上一口氣。這一口氣不至緊,那根棕那裡是根棕,有頭有角、有鱗有翼、九色成文,一躍而起,原來是條龍!一邊駕霧,一邊騰雲,冉冉兒望西去了。

  尊者道:「佛爺爺在上,弟子的師父多謝佛爺爺超度去了,丟下了弟子在這裡,進退無門。伏乞佛爺爺一視同仁,一發超度了罷。」國師老爺高張慧眼,說道:「朽木不可雕也!你原是個鬼精,在佛爺爺蓮座下偷飯吃的,怎麼也要超度?」尊者道:「千載難逢,望求佛爺爺設法超度罷。」國師道:「一個超度,怎麼設得法哩?也罷,也是你相逢我一遭。我有這根銅柱在這裡鎮守,你就做個銅柱大王,協同鎮守罷。」尊者磕個頭,剛爬起來,國師老爺照頭上呵一口氣,呵得個尊者一跳跳起來,就有一丈多長,渾身上下將軍打扮:頭上一頂盔,身上一領甲,腳下一雙紮[革翁]鞋。尊者道:「佛爺爺,這卻不是弟子的本行了。」國師道:「妝神象神,妝鬼象鬼。你既是叫做大王,就要象個大王的樣子。偏是光著頭,捧著瓢,倒反好些?」尊者得了這一番點化,心上卻就明白,連聲叫謝而去。二位元帥道:「他兩個人都是一樣僧家,怎麼國師老爺兩樣超度?」國師道:「各有一個道理。」

  畢竟不知是個甚麼道理?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