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綠野仙蹤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征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4)


  宗憲大怒道:「我輩朝廷大臣,尚不敢輕出一語。他是何等之人,擅敢議及軍機重事,將恃汝義父總兵官,藐視國家無人物麼?」

  曹邦輔道:「用兵之際,智勇為先,不必較論他功名大小;此時即兵丁亦可與言。」說罷,笑向文煒道:「你莫害怕,有何意見,只管向我盡情說。就說的不是些,不聽你就罷了,有何妨礙!」

  文煒叩頭稟道:「目今師尚詔四面俱有連營,列於歸德城外,西門外人馬倍多,此防開封之救援也。依文煒下情測度:賊西面雖有連營八座,不過人多勢重,諒非精練之卒,理應先攻,通我開封道路。守陵雖為賊據,鎮守者必非大將之才,可一將而取之也。文煒訪得賊眾家屬,盡在永城寄頓,去歸德止有一百八十裡。此城內必有強兵猛將保守,宜速選一大將,帶領硬兵鐵騎,偃旗息鼓,繞路直搗永城,尚詔必遣兵救應。比及賊眾救到,永城亦攻拔多時矣。永城既得,歸德賊眾,人人心內俱有妻子繫念,勢必心志惶惑,戰守皆不肯盡力。此系一極大關節也。然未攻永城之前,必須先遣一將,引兵攻打寧陵,使賊人無暇議我之後。再著勇將三四員,命一大將統之,帶兵直驅歸德,攻其西衙連營。卻斷斷不可全攻,或攻西北,或攻西南,止攻一營。一營破,則七營定必牽動。複用一二將帶兵,遙為觀望,俟其七營救援時,可趕來盡力合擊。賊眾不知有伏兵多少,必散敗走歸德矣。夏邑不攻,俟永城、寧陵兩處成功後,則西北正東俱為我有,就以破永城之後再攻夏邑,以破寧陵之兵攻虞城。二城諒無才智之人把守,破之最易。二城破後,沿河守禦賊眾怕官兵剿殺,可不戰而散。大人可一邊遣將接應諸路,一邊起闔營大兵攻歸德。師尚詔四面援絕,雖欲逃走,亦無道路矣。庸恩之見,未知各位大人以為何如?」

  曹邦輔拍手大笑道:「通盤打算,較圍魏救趙之策更為靈變敏捷。我亦曾晝夜思索,只是想不到恁般調度耳。真是聖天子洪福,出此智謀之士。但還有一件,我到要問你;賊眾妻子果都在永城麼?」

  文煒道:「此系至真至確,生員何敢在軍前亂道,做不保首領之事?」

  曹邦輔道:「永城一破,歸德賊眾之心必亂,此策最妙。然大眾妻子盡寄一城,城內強兵自倍多他處,而猛將必定有數人鎮守,這必須一武勇絕倫、智謀兼全之將,方克勝任。少有差遲,不但自己送了性命,且誤國家大事不淺,而虞城、夏邑俱不能攻奪。」

  說罷,向帳上帳下普行一看道:「那位將軍敢當此任?」

  眾官無一應者。

  又見林總兵背後走出金剛般一大漢,跪稟道:「生員願去立功。若得不了永城,情願將首級號令轅門,為無勇無才、妄膺大任者戒。」

  曹邦輔向眾官道:「大哉言乎!」又笑問道:「看你這儀錶,實可以奪昆侖、拔趙幟,你且說你又是何人?」

  林桂芳欠身道:「這是小弟長子林岱。」

  邦輔亦欠身拱手道:「智勇之士,盡出一門,我看令郎儀錶雄偉,氣可吞牛,定有拔山扛鼎之勇。今朱秀才之謀既在必行,理合一齊發作,方使逆賊前後不能照應。老鎮台就與令郎撥三千人馬,暗搗永城,功成之日,我與胡大人自行保題。攻打西面連營,責任也不在取永城之下,須得英勇大將,方可勝此巨任。兩鎮臺屬下,誰人敢去?」

  管翼道:「小將願帶本部人馬效力。」

  邦輔道:「老鎮台親去,勝於十萬甲兵,小弟無憂矣。」

  桂芳道:「小弟去攻打甯陵。」

  邦輔道:「寧陵不用起老鎮台,遣兩員將佐,帶一千人馬即足。鎮台帶領人馬接應令郎,到是第一要務。管鎮台止有本部五千人馬,攻打賊眾八座連營,實是不足。看來再有一二勇將,統兵接應協擊,方為萬全。」

  話未完,忽中軍帳下閃出兩個武官,跪稟道:「小將一系軍門左營參將羅齊賢,一系轅門效力守備呂於淳,情願接應管大人,只是沒有人馬。」

  邦輔道:「就將胡大人麾下人馬撥與你三千最便,何用別求?」

  完憲滿面怒容,說道:「曹大人以巡撫而兼軍門,足令人欽羨之至,只是此番若勝,自是奇功;設或不勝,其罪歸誰?」

  邦輔大笑道:「以孔明之賢知,尚言成敗利鈍不能逆睹,邦輔何人,安敢保其必勝!至言以巡撫而兼軍門,是以狂悖責備小弟。但小弟既為朝廷臣子,理應盡心報國,無分彼此,勝敗非所計也。日前奉旨,著小弟參贊軍機,就是今日提調人馬,亦職分所應為。今與大人講明:勝則大人之功,敗則曹某與二總兵認罪。若大人按兵觀望,小弟不敢聞命。」

  宗憲面紅耳赤,勉強應道:「小弟亦不敢貪人之功以為己利,只求免異日之虞而已。」

  邦輔又向林岱道:「兵貴神速,遲則機泄,公子可回尊公營內,整點人馬,即刻起行。」

  又向文煒道:「你系主謀之人,若得凱旋,其功不小!」

  眾人散出,邦輔又坐催宗憲,發了令箭,點三千人馬,與羅齊賢等。複到二總兵營內,打發各路兵將起身,然後入睢州城公館,發火牌催督軍餉。胡宗憲在營內一無所事,守著自斟壺兩三把,酣飲嗟歎而已。

  正是:
  秀才抵掌談軍務,巡撫虛心用妙謀。
  諸將捨身平巨寇,軍門拼命自斟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