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封神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2)


  話說眾諸侯在九間殿,見武王固遜,俱紛然爭辨不一,子牙乃上之,對武王曰:「紂王禍亂天下,大王率諸侯明正其罪,天下無不悅服,大王禮當正位,號令天下。況當日鳳鳴岐山,祥瑞現于周地,此上天垂應之兆,豈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悅而歸周,正是天下響應,時不可失。大王今日固辭,恐諸侯心冷,各散歸國,渙無所統,各據其地,日生禍亂,甚非大王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愛之,實所以害之也。願大王詳察!」

  武王曰:「眾人固是美愛,然孤之德薄,不足以勝此任,恐遺先王之羞耳。」

  東伯侯姜文煥曰:「大王不必辭遜,元帥自有主見。」乃對子牙曰:「請元帥速行,不得遲滯,恐人心解散。」子牙急忙傳令:「命畫圖樣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後有大賢,大王再讓位未遲。」眾諸侯已知子牙之意,隨聲應諾。旁有周公旦自去造台。後人有詩誦之,詩曰:

  朝歌城內築禪台,萬姓歡呼動八垓。沴氣已隨餘焰盡,和風方向太陽來。
  岐山鳴鳳纏禎瑞,殿陛賡歌進壽杯。四海雍熙從此盛,周家泰運又重開。

  說周公旦畫了圖樣,於天地壇前造一座台。台高三層,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設「皇天后土之位」;傍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旗唬,按子、醜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於其地;前後有「十幹」旗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於本位;壇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顓頊;中有黃帝軒轅;壇上羅列籩、豆、簠、簋、金爵、玉斝,陳設祭前,並生蒭炙脯,列于幾席,鮮、醬、魚、肉設於案桌,無不齊備。只見香燒寶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請武王上壇。武王再三謙讓,然後登壇。八百諸侯齊立于兩傍,周公旦高捧祝文,上臺開讀,祝文曰: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西伯侯西岐武姬發敢昭告於皇天后土神祇曰:嗚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絕於命。臣發承祖宗累治之仁,列聖相沿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爾神祇,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祗懼,恐墜前烈,敬修未遑。無奈諸侯、軍、民、耆老人等,疏請再三,眾志誠難固違。俯從群議,爰考舊典,式諏吉日,祗告於天、地、宗廟、社稷暨我文考,於是日受冊、寶,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頌,天人協應之符,慶日月之照臨,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維新,永終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業無疆之緒。神其鑒茲!伏惟尚饗。」

  話說周公旦讀罷祝文,焚了,祝告天地畢,只見香煙籠罩空中,瑞靄氤氳滿地,其日天朗氣清,惠風慶雲,真是昌期應運,太平景象,自然迥別。那朝歌百姓擠擁,遍地歡呼。

  武王受了冊、寶,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樂奏三番,眾諸侯出笏,山呼萬歲。拜賀畢,武王傳旨,大赦天下。眾人簇擁武王下壇,來至殿廷,從新拜賀畢,武王傳旨,命擺九龍飾席,大宴八百諸侯,君臣共樂。眾人酒過數巡,俱各歡暢,百官覺已深沉,各辭闕謝恩而散。後人讀史,見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君臣和樂,作詩以詠之,詩曰:

  壇下香風繞聖王,軍民嵩祝舞霓裳。江山依舊承柴望,社稷重新樂裸將。
  金闕曉臨仙掌動,玉階時聽佩環忙。熙熙皞皞清明世,萬姓謳歌慶未央。

  話說次日武王設朝,眾諸侯朝賀畢,武王謂子牙曰:「殷紂因廣施土木之功,竭天下之財,荒淫失政,故有此敗。朕蒙眾諸侯立之為君,朕欲將鹿台之貨財給散與天下諸侯,頒賜各夷王衣襲之費,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命諸侯各引人馬歸國,以安享其土地。」又將摘星樓殿閣盡行拆毀,散鹿台之財,發巨橋之粟,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閭,放內宮之人,大賚于四海,而萬姓悅服。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武王在朝歌旬月,萬民樂業,人物安阜,瑞草生,鳳凰現,醴泉溢,甘露降,景星慶雲,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景象。有詩為證,詩曰: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話生平。眼中不識干戈事,耳內稀聞戰鼓聲。
  每見麒鱗鸞鳳現,時聽絲竹管弦鳴。於今世上稱寧宇,不似當年枕席驚。

  話說武王為天子,天人感應,民安物阜,天降祥瑞,萬民無不悅服。只見天下諸侯俱辭朝,各歸本國。子牙入內庭見武王,王曰:「相父有何奏章?」子牙奏曰:「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啟陛下,命官鎮守朝歌。」武王曰:「俱聽相父。著用何官?」子牙曰:「今武庚,陛下既待以不殺,使守本土,得存商祀,必用何人監守方可?」武王曰:「俟明日臨朝商議。」子牙退朝,回相府。只至次日,武王早朝,諸臣朝見畢,武王曰:「朕今封武庚世守本土,以存商祀,必使人監國;當用何人而後可?」武王問罷,眾臣共議:「非親王不可。」遂議管叔鮮、蔡叔度二王監國。武王依允,隨命二叔守此朝歌。武王吩咐:「明日大駕歸國。」只見武王聖諭一出,朝歌軍民暨耆老人等,俱謀議遮留聖駕。不表。

  話說武王次日,吩咐二叔監國,大賀隨起行。只見那些百姓,扶老挈幼,遮拜於道,大呼曰:「陛下救我等於水火之中,今一旦歸國,是使萬姓而無父母也。望陛下一視同仁,留居此地,我等百姓不勝慶倖。」武王見百姓挽留,乃慰之曰:「今朝歌朕已命二叔監守,如朕一樣,必不令爾等失所也。爾等當奉公守法,自然安業,又何必朕在此,方能安阜也?」百性挽留不住,放聲大哭,震動天地。武王亦覺淒然;複謂二弟管叔鮮、蔡叔度曰:「民乃國之根本,爾不可輕虐下民,當視之如子。若是不體朕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國法在,必不能為親者諱也。二弟共勉之!」二叔受命。武王即日發駕起程,往西岐前進。百姓哭送一程,竟回朝歌。不表。

  話說武王離朝歌,一路行來,也非一日,不覺來至孟津。思想昔日渡孟津時,白魚躍舟,兵戈擾攘;今日又是一番光景,不勝嗟歎。後人有詩詠之:

  駕返西岐龍入海,與民歡忭樂堯年。歸牛桃圃開新運,牧馬華山洗舊膻。
  箕子囚中先解釋,比干墓上有封箋。孟津昔日曾流血,無怪周王念往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