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封神演義 | 上頁 下頁 | |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2) | |
|
|
且說張奎被土行孫戰敗回來,見高蘭英,雙眉緊皺,長籲曰:「周營中有許多異人,如何是好?」夫人曰:「誰為異人?」張奎曰:「有一土行孫,也有地行之術,如之奈何!」高蘭英曰:「如今再修告急表章,速往朝歌取救,俺夫妻二人死守此縣,不必交兵,只等救兵前來,再為商議破敵。」夫妻正議,忽然一陣怪風飄來,甚是奇異。怎見得好風,有詩為證: 走石飛砂勢更凶,推雲擁霧亂行蹤。暗藏妖孽來窺戶,又送孤帆過楚峰。 風過一陣,把府前寶纛旗一折兩斷。夫妻大驚曰:「此不祥之兆也。」高蘭英隨排香案,忙取金錢,排下一卦,已解其意。高蘭英曰:「將軍可速為之!土行孫往夾龍山取指地成鋼之術,來破你也!不可遲誤!」張奎大驚,忙忙收拾,結束停當,徑往夾龍山去了。土行孫一日止行千里;張奎一日行一千五百里;張奎先到夾龍山,到個崖畔,潛等土行孫。 等了一日,土行孫來至猛獸崖,遠遠望見飛雲洞,滿心歡喜:「今日又至故土也!」不知張奎豫在崖傍,側身躲匿,把刀拎起,只等他來。土行孫那裡知道,只是往前走。也是數該如此,看看至面前,張奎大叫曰:「土行孫不要走!」土行孫及至抬頭時,刀已落下,可憐砍了個連肩帶背。張奎割了首級,徑回澠池縣來號令。後人有詩歎土行孫歸周未受茅土之封,可憐無辜死於此地,有詩為證: 憶昔西岐歸順時,輔君督運未愆期。進關盜寶功為首,劫寨偷營世所奇。名播諸侯空嘖嘖,聲揚宇宙恨絲絲。夾龍山下亡身處,反本還元正在茲。 話說張奎非止一日來至澠池縣,夫妻相見,將殺死土行孫一事說了一遍,夫妻大喜,隨把土行孫的首級號令在城上。只見周營中探馬見澠池縣城裡號令出頭來,近前看時,卻是土行孫的首級,忙報入中軍:「啟元帥:澠池縣城上號令了土行孫首級,不知何故,請令定奪。」子牙曰:「他往夾龍山去了,不在行營,又未出陣,如何被害?」子牙搯指一算,拍案大呼曰:「土行孫死于無辜,是吾之過也!」子牙甚是傷感。不意帳後驚動了鄧嬋玉,聞知丈夫已死,哭上帳來:「願與夫主報仇!」子牙曰:「你還斟酌,不可造次。」鄧嬋玉那裡肯住,啼泣上馬,來至城下,只叫:「張奎出來見我!」哨馬報入城中:「有女將搦戰。」高蘭英曰:「這賤人!我正欲報一石之恨,今日合該死於此地!」高蘭英上馬提刀,先將一紅葫蘆執在手中,放出四十九根太陽神針,先在城裡提出。鄧嬋玉只聽得馬響,二目被神針射住,觀看不明,早被高蘭英手起一刀,揮于馬下。可憐!正是: 孟津未會諸侯面,今日夫妻喪澠池。 話說高蘭英先祭太陽神針,射住嬋玉二目,因此上斬了鄧嬋玉,進城號令了。哨馬報入中軍,備言前事。子牙著實傷悼,對眾門人曰:「今高蘭英有太陽神針,射入二目,非同小可,諸將俱要防備。」故此按兵不動,再設法以取此縣。南宮適曰:「這一小縣,今損無限大將,請元帥著人馬四面攻打,此縣可以屣為平地。」子牙傳令,命:「三軍四面攻打!」架起雲梯火炮,三軍吶喊,攻打甚急。張奎夫妻千方百計看守此城。一連攻打兩晝夜,不能得下。子牙心中甚惱,且命:「暫退,再為設計;不然徒令軍士勞苦無益耳。」眾將鳴金收軍,回營。 且說張奎又修本往朝歌城來。差官渡了黃河,前至孟津,有四百鎮諸侯駐劄人馬。差官潛蹤隱跡,一路無詞,至館驛中,歇了一宵。次日,將本至文書房投遞。那日看本乃是微子。微子接本看了,忙入內庭,只見紂王在鹿臺上宴樂。微子至台下侯旨,紂王宣上鹿台,微子行禮稱臣畢,王曰:「皇伯有何奏章?」微子曰:「武王兵進五關,已至澠池縣,損兵折將,莫可支撐,危在旦夕。請陛下速發援兵,早來協守。不然,臣惟一死,以報君恩。何況此縣離都城不過四五百里之遠,陛下還在此台宴樂,全不以社稷為重,孟津現有南方、北方四百諸侯駐兵,候西伯共至商郊,事有燃眉之急;今見此報,使臣身心加焚,莫知所措。願陛下早求賢士,以治國事,拜大將以剿反叛,改過惡而訓軍民,修仁政以回天變,庶不失成湯之宗廟也。」 紂王聞奏大驚曰:「姬發反叛,而今已侵陷孤之關隘,覆軍殺將,兵至澠池,情殊可恨!孤當御駕親征,以除大惡。」中大夫飛廉奏曰:「陛下不可!今孟津有四百諸侯駐兵,一聞陛下出軍,他讓過陛下,阻住後路,首尾受敵,非萬全之道也。陛下可出榜招賢,大懸賞格,自有高名之士應求而至。古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又何勞陛下親禦六師,與叛臣較勝於行伍哉?」紂王曰:「依卿所奏。速傳旨,懸立賞格,張掛於朝歌四門,招選豪傑,才堪督府者,不次銓除。」──四方哄動,就把個朝歌城內萬民日受數次驚慌。只見一日來了三個豪傑,來揭榜文。守榜軍士隨同三人先往飛廉府裡來參謁。門官報入中堂,飛廉道:「有請。」 三人進府,與飛廉見禮畢,言曰:「聞天子招募天下賢士,愚下三人自知非才,但君父有事,願捐驅敢效犬馬。」飛廉見三人氣宇清奇,就命賜坐。三人曰:「吾等俱是閭閻子民。大夫在上,子民焉敢坐。」飛廉曰:「求賢定國,聘傑安邦,雖高爵重祿,直受不辭,又何妨於一坐耶。」三人告過,方才坐下。飛廉曰:「三位姓甚?名誰?住居何所?」三人將一手本呈上,飛廉觀看,原來是梅山人氏,一名袁洪,一名吳龍,一名常昊。──此乃「梅山七聖」;先是三人投見,以下俱陸續而來。袁洪者乃白猿精也;吳龍者乃蜈蚣精也;常昊者乃長蛇精也;俱借「袁」、「吳」、「常」三字取之為姓也。──飛廉看了姓名,隨帶入朝門,來朝見紂王。飛廉入內庭,天子在顯慶殿與惡來奕棋,當駕官啟奏:「中大夫飛廉候旨。」王曰:「宣來。」飛廉見駕,奏曰:「臣啟陛下:今有梅山三個傑士,應陛下求賢之詔,今在午門侯旨。」紂王大悅:「傳旨宣來。」 少時,三人來至殿下,山呼拜畢,紂王賜三人平身,三人謝恩畢,侍立兩傍。王曰:「卿等此來,有何妙策可擒逆賊?」袁洪奏曰:「姜尚以虛言巧語,糾合天下諸侯,鼓惑黎庶作反;依臣愚見,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則八百諸侯望陛下降詔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戰而自平也。」紂王聞奏,龍心大悅,封袁洪為大將,吳龍、常昊為先行,命殷破敗為參軍,雷開為五軍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鵬、魯仁傑等俱隨軍征伐。紂王傳旨,嘉慶殿排宴,慶賞諸臣。內有魯仁傑自幼多讀,廣識英雄,見袁洪行事不按禮節,暗思曰:「觀此人行事不是大將之才,且看他操演人馬,便知端的。」 當日宴散,次日謝恩。三日後下教場,操演三軍。魯仁傑看袁洪舉動措置,俱不如法,諒非姜子牙敵手,但此時是用人之際,魯仁傑也只得將機就計而已。次日,袁洪朝見紂王,王曰:「元帥可先領一支人馬,往澠池縣佐張奎以阻西兵,元帥意下如何?」袁洪曰:「以臣觀之,都中之兵不宜遠出。」紂王曰:「如何不宜遠出?」袁洪奏曰:「今孟津已有南北二路諸侯駐劄,以窺其後,臣若往澠池,此二路諸侯拒守孟津,阻臣糧道,那時使臣前後受敵,此不戰自敗之道。況糧為三軍生命,是軍未行而先需者也。依臣之計,不若調二十萬人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諸侯不能侵攪朝歌,一戰成功,大事定矣。」紂王大悅:「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依卿所奏施行。」 袁洪隨調兵二十萬,吳龍、常昊為先行,殷破敗為參贊,雷開為五軍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鵬、魯仁傑隨軍征伐,往孟津而來。不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