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才子佳人 > 龍鳳再生緣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六回 懷嫉妒奎璧亡身 逞勢力三嫂結怨(2)


  皇后點頭道:「劉國丈今已年老,前往雁門關,恰是正理,母親不必憂慮。」

  酒到半酣,君臣起身散步,尹氏方向皇后說明兒子義守孟氏,給期同床之事。皇后歎息曰:「得此義夫節婦;誠為皇甫門中之幸也。」

  須臾席散謝別,皇后賞給顧氏黃金三百兩,尹氏首飾數端。二太郡謝賞,出宮上轎,回歸王府。劉燕玉迎接入內。略談片刻,顧氏即要辭別,尹太郡又贈了許多寶物。顧氏上轎,頓歸府衙,見阮龍光滿門及丈夫俱在,顧氏細說皇后及忠孝王滿門盛德,並說女婿伴圖獨宿等情,眾人各讚歎了一番。劉捷曰:「巡撫彭如澤已發文解往嶺南充軍了。所有次兒奎璧的靈柩,前遣人夫抬到萬法寺寄頓,方才已擇定一月後運棺回鄉,已著周義喚齊人夫伺候起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早是第三日了。江進喜同周義運了奎璧棺樞,即便起程。再過兩天,搬家的吉期已到,亦有相好的官員,並舊日的門生,奉送程儀,忠孝王夫妻直送到十裡之外,方才分別。劉捷自抵雁門關,父子久別重逢,悲喜交集。後來長子劉奎光,屢立奇功,直封到北平王,永鎮雁門關。吳淑娘所產次子劉貴,六歲夭亡。杜含香之子劉旋長大,含香教子嚴緊,便從明師學業,因遵丈夫奎璧的遺囑不許習武,到了十七歲,高中第四名會魁、殿試二甲第一名傳臚,選為翰林院檢討。旋以深曉天文,遂升欽天監,按下不表。

  且說江三嫂在王府內,其子江進喜素知母是小戶出身,易喜易怒,往常每囑其須要謙恭。及江進喜運棺去後,無人進柬,每見尹太郡與蘇大娘賓主對坐,他自思蘇大娘亦是乳娘出身,自己的女兒,已投水而死,孟小姐又無蹤跡,回思我母子二人,有恩于少王,劉夫人是他乳養的,比了蘇大娘豈不加倍威風,凡是太郡與蘇大娘坐談,他亦上前言語。原來太郡寬洪大量之人,就請他同坐,他即坐下,言語之間,每每譏大娘,且不時眶毗藐視蘇大娘。大娘知他小人得志,即便輕易並不與他交言,佯作不知,江三嫂反恨大娘不睬他。自此常與太郡同坐,遂吩咐女婢曰:「蘇大娘與我同是乳母出身,你們既稱他大娘,亦須喚我江大娘,方是道理。」

  眾女婢私相告道:「蘇大娘乃儒秀之妻,不得已而為乳奶,且為人謙恭有禮所以相敬如賓。他乃小人之輩,為人狡傲逞勢,與我等同是下人,大娘的稱,誰肯喚他?」

  那三嫂見眾婢不稱他大娘,反瞅睬他,心中不悅。

  忽一早,蘇大娘梳妝畢,瑞柳拿了一隻面盆,到廚房向女婢取些熱水,與蘇大娘洗面,恰巧江三嫂亦來取水與劉小姐用,故意把瑞柳撞得險些跌倒,面盆跌落地上,遍地是水。瑞柳不悅曰:「三嫂為何把我面盆連水撞倒?」

  江三嫂厲聲曰:「你不避我大娘,反叫我大娘倒避你不成。」

  瑞柳曰:「你是空手,怎叫我避你?」

  江三嫂並不答他,只管向前,見鍋內只剩半鍋熱水,忙取一隻水腳桶,把熱水俱傾在桶內,提起便走。瑞柳著惱,道:「夫人洗面,何用許多沸水,我的大娘現在立等洗臉,須分些熱水與我。」

  江三嫂怒氣衝衝道:「你的大娘怎及我的劉夫人。」

  說罷,提著水桶而去。眾婢皆代瑞柳不平,瑞柳只好再等水熱,方取了回房。蘇大娘埋怨曰:「叫你去取些熱水,為何取了半日方回來呢?」

  瑞柳細把江三嫂前後的情狀說明:「看來三嫂不但藐視小婢,連你大娘亦藐視哩!若不與他計較高低,豈不被他常欺侮。」

  大娘喟然歎曰:「恨我的孟小姐不知去向,若得孟小姐出頭,劉小姐見了面即當下拜,他便要失志喪氣垂頭了。伊乃小人見識,下次相見,須自回避,不要與他爭論。」

  瑞柳恨極道:「他與我總是一般,如是欺人,我實不甘。」

  大娘曰:「姑且忍耐,不必多言。」

  且說孟士元之妻韓氏,日來病勢沉重,忠孝王聞信,連忙上轎,來到孟府探病,孟嘉齡迎接入內,少王叩見孟龍圖畢,一同坐下,少王欲要入內請安,孟士元尤恐觸怒韓氏,反增病勢。但又見其真誠,就令孟嘉齡入內稟知韓氏。嘉齡見了母親,就把忠孝王真心要來探病的話說明,韓氏怒曰:「他娶劉氏,用半朝鑾駕,則亦已矣,如何偏從我門前經過,把我激出病來。今又要來探病,我兒可同他進來,待我說他幾句,消我的怨恨。」

  孟嘉齡曰:「少王恰亦雅意,母親不要認真。」

  即到後堂來請少王,孟士元一同進內,韓氏倚著靠枕,坐在床前,女婢移椅請他坐下。少王問曰:「岳母大人不知因何如此病重?」

  韓氏曰:「我本無病,因上年賢婿迎娶劉氏之日,鼓樂喧天,女婢往看,報稱劉氏坐著八座鑲金大轎,並用半朝鑾駕;從門前經過,鳴鑼開道,何等威風!我恨小女早亡,若小女在日,劉氏斷不敢用鑾駕,亦不敢從此經過,因此想念小女屍首無存,遂憂忿成病,至今更加沉重。」

  少王知是怨詞,乃罵曰:「可恨那蠢奴無知到此,怎好喧嘩無禮,俱是小婿有失吩咐之罪。但小婿立誓願守義三年,方敢再娶,無奈君父嚴命,兩路逼迫,是以迎娶劉氏。然小婿立心守義,夜夜陪伴令媛圖畫如前,獨宿至今,未與劉氏同床,以負令媛,岳母亦可原情恕罪。」

  韓氏方喜曰:「老身只恨小女福淺緣慳,哪有見怪賢婿之理。我想小女已死,不可複生,賢婿盡可與劉氏成親,何必另宿。」

  少王曰:「只憑無愧於心。」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