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觀應:盛世危言 >
卷二 禮政(6)


  四、未入,先二日須有薦函致總管。如薦舉人果系可靠,本人只寫住址姓名即可入內。五、薦函如不可靠,總理即不許入,或與董事同議之。六、入樓之人各領一牌,嗣後隨便持牌往觀,至換牌之期,憑總管更給。如不換牌者,則不得再入。七、所領之牌隨身佩帶。甲領之牌,乙不得冒往。八、年不滿二十二歲者,不許入樓。如必欲入觀,亦可與董事議之。九、不准汙壞書籍。

  十、不准以紙置書上而寫之。十一、樓內地圖及各圖畫,若不向總管言明,不准以紙加圖,照影描畫。十二、樓內須雅靜,不許高聲喧嚷。十三、閱畢之書,仍置原處。十四、不遵規例者,不准入樓。十五、若擅取書籍出樓者,照偷竊例科罪。十六、使執役人所取之書,亦必交該役送回,掣取原條。如不掣回,似乎書仍未交,恐致爭論。十七、本樓人有得罪看書人處,執役人有不善處,許看書人寫信告明總管。

  書目冊上收逐日所入之書,及各新聞紙,俱分類注。于各作家之名下書目之旁,各有暗記,閱書人不之知也。本樓人一看暗記即知其書之所在。

  觀書者欲看何書,當將書名及暗記一併寫明,執役人以便檢取帷記。一千八百八十四年一歲之中,計閱書一百十萬四百五十次,閱書者十五萬四千七百念九人,加添書籍三萬一千七百四十七卷。按華麗之式裝訂成書者,二萬一千六百廿一本。此內為人增送者,三千三百七十六本。造書人照例送入者,一萬一百廿七本。別國造書人送入者,一千四百八十六本。本樓購買者五千八百三十五本。此數年之內,又不知加增幾許,于盛哉!夫英國近數十年來,人但詡其稱雄宇內,人才輩出,而不知其培植人才之法,有以致之也。此正所謂人才得而國家興矣。然設立書院,法似平平,久而行之,其效捷於影響。

  誠能仿而效之,人才之驗,亦必接踵而興矣。跂予望之。

  日本簡派理學博士岸上某,往諾咸國蒞萬國水陸產博物會。途經英法德俄諸國,曆遊而返。謂歐洲固為人文淵藪,而以予所見,人品高尚,風俗淳厚,推英為最。其士夫通曉事理,凡談專門之學。鮮有不解,故能國富兵強,雄視宇內與。

  蓋教育已盛,加以社會薰陶之力,無往非研智修德之地。予觀其二大博物院,益歎其既富且強,良非倖致,一曰英國博物院,一曰騷斯根岷鄧博物院。巍然高樓,宏壯無比,於門口屋角及其他要處,安置碩學鴻儒石像,揭示英雄豪傑肖相,使人俯仰,不勝感喟。進入院內,曆覽各室禽獸魚介、草木金石,以至各種機器,萬象森羅,莫不具備,而分類明瞭,佈置井然,或順年代以示其沿革,或分國籍以別其風土,察古今於片時,觀萬國於一室,毫無遺憾。試入動物室,就一禽一獸見之,則其生長之次第,飲食棲息之狀態,歷歷可觀。機器室多陳列模型,以便於把玩細視。倘欲知其用法,指頭可壓一個動機,即機器忽運轉矣。故到此院者,不讀格致化學之書,而可知物理之概。又設研究室以資于學者。倘有外人擬研究一事者,則借給材料。假與書籍,周旋備至。或有疑義,可以質諸技師,實有麻姑搔癢之快也。其他院內有番菜店,有茶店,有吃煙室,有休憩室,倦者足以弛勞,其用意不亦至乎?此院系國家所管,費款頗饒,而曾不取分文。為人民縱覽之所,比至各種學堂,其有補於風教,無有軒輊。宜哉!英之致有今日也。

  日報

  古之時,謗有木,諫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風,行人問俗,所以求通民隱、達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自秦焚書坑儒,以愚黔首,欲籠天下於智取術馭刑驅勢迫之中,酷烈熏爍,天下並起而亡之,漢魏而還,人主喜秦法之便於一人也。

  明其非,暗襲其意,陵夷而肇中原陸沉之禍。唐宋代有賢者,乃始設給諫、侍禦諸言官,以防雍蔽,而清議始彰然。以雲民隱悉通,民情悉達,則猶未也。欲通之達之,則莫如廣設日報矣。

  泰西各國上議院、下議院,各省各府各縣議政局、商務局,各衙門大小案件,及分駐各國通使領事歲報新藝商務情形,凡獻替之謨,興革之事,其君相動舉之是非,議員辨論之高下,內外工商之衰旺,悉聽報館,照錄登報。

  主筆者觸類引伸,撰為論說,使知議員之優劣,政事之從違,故日報盛行不脛而走。其名目有日報、月報、七日報、半月報之別;其體裁有新政、異聞、近事、告白之分,或一季一出,一年一出,遲速不一,種類攸分。如律家有律報,醫家有醫報,士農工商亦各有報。官紳士庶、軍士工役之流,莫不家置一編,以廣見聞而資考證。甚至小兒亦有報紙,文義粗淺,取其易知。夫強民讀書,而民莫之應。不勸民閱報。而民自樂觀。蓋新聞者,淺近之文也。

  增人智慧,益人聰明,明義理以伸公論,俾蒙敝欺飾之習一洗而空。是以暴君汙吏必深恨,日報亦泰西民政之樞紐也。

  近年英國報館二千一百八十餘家,法國報館一千二百三十餘家,德國報館二千三百五十餘家,美國報館一萬四千一百五十餘家,俄國報館四百三十餘家,總中國計之,每一國有三四千種,每種一次少者數百本,多則數十萬本,出報既多,閱報者亦廣。大報館為國家耳目,探訪事情。每值他邦有事與本國有關係者,即專聘博雅宏通之士,前往遠方探訪消息。官書未達,反藉日報,得其先聲。官家以其有益於民,助其成者,厥有三事:一免紙稅,二助送報,三出本以資之。

  故遠近各國之事無不周知。其銷路之廣,尤在聞見多而議論正,得失著而褒貶嚴。論政者之有所刺譏,與柄政者之有所申辯。

  是非眾著,隱暗胥彰,一切不法之徒亦不敢肆行無忌。

  中國通商各口如上海、天津、漢口、香港等處,開設報館,主之者皆西人。

  每遇中外交涉,聞有詆毀當軸、蠱惑民心者。近通商日久,華人主筆議論持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