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2)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知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

  曹操歎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複望蜀耶?」

  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

  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

  遂按兵不動。

  卻說西川百姓,聽知曹操已取東川,料必來取西川;一日之間,數遍驚恐。玄德請軍師商議。孔明曰:「亮有一計,曹操自退。」

  玄德問何計。孔明曰:「曹操分軍屯合淝,懼孫權也。今我若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遣舌辯之士,陳說利害,令吳起兵襲合淝,牽動其勢,操必勒兵南向矣。」

  玄德問:「誰可為使?」

  伊籍曰:「某願往。」

  玄德大喜,遂作書具禮,令伊籍先到荊州,知會雲長,然後入吳。到秣陵,來見孫權,先通了姓名。權召籍入。籍見權禮畢,權問曰:「汝到此何為?」

  籍曰:「昨承諸葛子瑜取長沙等三郡,為軍師不在,有失交割,今傳書送還。所有荊州、南郡、零陵,本欲送還;被曹操襲取東川,使關將軍無容身之地。今合淝空虛,望君侯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吾主若取了東川,即還荊州全土。」

  權曰:「汝且歸館舍,容吾商議。」

  伊籍退出,權問計于眾謀士。張昭曰:「此是劉備恐曹操取西川,故為此謀。雖然如此,可因操在漢中,乘勢取合淝,亦是上計。」

  權從之,發付伊籍回蜀去訖,便議起兵攻操:令魯肅收取長沙、江夏、桂陽三郡,屯兵于陸口;取呂蒙、甘寧回;又去余杭取淩統回。

  不一日,呂蒙、甘寧先到。蒙獻策曰:「見今曹操令廬江太守朱光,屯兵於皖城,大開稻田,納谷於合淝,以充軍實。今可先取皖城,然後攻合淝。」

  權曰:「此計甚合吾意。」

  遂教呂蒙、甘甯為先鋒;蔣欽、潘璋為合後;權自引周泰、陳武、董襲、徐盛為中軍。時程普、黃蓋、韓當在各處鎮守,都未隨征。

  卻說軍馬渡江,取和州,徑到皖城。皖城太守朱光,使人往合淝求救;一面固守城池,堅壁不出。權自到城下看時,城上箭如雨發,射中孫權麾蓋。權回寨,問眾將曰:「如何取得皖城?」

  董襲曰:「可差軍士築起土山攻之。」

  徐盛曰:「可豎雲梯,造虹橋,下觀城中而攻之。」

  呂蒙曰:「此法皆費日月而成,合淝救軍一至,不可圖矣。今我軍初到,士氣方銳,正可乘此銳氣,奮力攻擊。來日平明進兵,午未時便當破城。」

  權從之。次日五更飯畢,三軍大進。城上矢石齊下。甘寧手執鐵練,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手齊射,甘寧撥開箭林,一練打倒朱光。呂蒙親自擂鼓。士卒皆一擁而上,亂刀砍死朱光。餘眾多降,得了皖城,方才辰時。張遼引軍至半路,哨馬回報皖城已失。遼即回兵歸合淝。

  孫權入皖城,淩統亦引軍到。權慰勞畢,大犒三軍,重賞呂蒙、甘甯諸將,設宴慶功。呂蒙遜甘寧上坐,盛稱其功勞。酒至半酣,淩統想起甘甯殺父之仇,又見呂蒙誇美之,心中大怒,瞪目直視;良久,忽拔左右所佩之劍,立於筵上曰:「筵前無樂,看吾舞劍。」

  甘寧知其意,推開席桌起身,兩手取兩枝戟挾定,縱步出曰:「看我筵前使戟。」

  呂蒙見二人各無好意,便一手挽牌,一手提刀,立於其中曰:「二公雖能,皆不如我巧也。」

  說罷,舞起刀牌,將二人分於兩下。早有人報知孫權。權慌跨馬,直至筵前。眾見權至,方各放下軍器。權曰:「吾常言二人休念舊仇,今日又何如此?」

  淩統哭拜於地。孫權再三勸止。至次日,起兵進取合淝,三軍盡發。

  張遼為失了皖城,回到合淝,心中愁悶。忽曹操差薛悌送木匣一個,上有操封,旁書雲:「賊來乃發。」

  是日報說孫權自引十萬大軍,來攻合淝。張遼便開匣觀之。內書雲:「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

  張遼將教帖與李典、樂進觀之。樂進曰:「將軍之意若何?」

  張遼曰:「主公遠征在外,吳兵以為破我必矣。今可發兵出迎,奮力與戰,折其鋒銳,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李典素與張遼不睦,聞遼此言,默然不答。樂進見李典不語,便道:「賊眾我寡,難以迎敵,不如堅守。」

  張遼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顧公事。吾今自出迎敵,決一死戰。」

  便教左右備馬。李典慨然而起曰:「將軍如此,典豈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願聽指揮。」

  張遼大喜曰:「既曼成肯相助,來日引一軍於逍遙津北埋伏;待吳兵殺過來,可先斷小師橋,吾與樂文謙擊之。」

  李典領命,自去點軍埋伏。

  卻說孫權令呂蒙、甘寧為前隊,自與淩統居中。其餘諸將陸續進發,望合淝殺來。呂蒙、甘寧前隊兵進,正與樂進相迎。甘甯出馬與樂進交鋒,戰不數合,樂進詐敗而走。甘甯招呼呂蒙一齊引軍趕去。孫權在第二隊,聽得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忽聞連珠炮響,左邊張遼一軍殺來,右邊李典一軍殺來。孫權大驚,急令人喚呂蒙、甘甯回救時,張遼兵已到。淩統手下,止有三百餘騎,當不得曹軍勢如山倒。淩統大呼曰:「主公何不速渡小師橋?」

  言未畢,張遼引二千餘騎,當先殺至。淩統翻身死戰。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孫權驚得手足無措。牙將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約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

  孫權收回馬來有三丈餘遠,然後縱轡加鞭,那馬一跳飛過橋南。後人有詩曰:

  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淝。
  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孫權跳過橋南,徐盛、董襲駕舟相迎。淩統、穀利抵住張遼。甘甯、呂蒙引軍回救,卻被樂進從後追來,李典又截住廝殺,吳兵折了大半。淩統所領三百餘人,盡被殺死。統身中數槍,殺到橋邊,橋已折斷,繞河而逃。孫權在舟中望見,急令董襲掉舟接之,乃得渡回。呂蒙、甘寧皆死命逃過河南。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眾將保護孫權回營。權乃重賞淩統、穀利,收軍回濡須,整頓船隻,商議水陸並進;一面差人回江南,再起人馬來助戰。

  卻說張遼聞孫權在濡須,將欲興兵進攻,恐合淝兵少難以抵敵,急令薛悌星夜往漢中,報知曹操,求請救兵。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

  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淝之急,就下江南。」

  操乃留夏侯淵守漢中定軍山隘口,留張郃守蒙頭岩等隘口。其餘軍兵拔寨都起,殺奔濡須塢來。

  正是:鐵騎甫能平隴右,旌旄又複指江南。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