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二回 張益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2)


  玄德大喜,遂合兵一處,放舟而行。在船中正訴情由,江西南上戰船一字兒擺開,乘風呼哨而至。劉琦驚曰:「江夏之兵,小侄已盡起至此矣。今有戰船攔路,非曹操之軍,即江東之軍也,如之奈何?」

  玄德出船頭視之,見一人綸巾道服,坐在船頭上,乃孔明也。背後立著孫乾。玄德慌請過船,問其何故卻在此。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雲長於漢津登陸地而接。我料曹操必來追趕,主公必不從江陵來,必斜取漢津矣;故特請公子先來接應,我竟往夏口,盡起軍前來相助。」

  玄德大悅,合為一處,商議破曹之策。孔明曰:「夏口城險,頗有錢糧,可以久守。請主公且往夏口屯住。公子自回江夏,整頓戰船,收拾軍器,為犄角之勢,可以抵擋曹操。若共歸江夏,則勢反孤矣。」

  劉琦曰:「軍師之言甚善。但愚意欲請叔父暫至江夏,整頓軍馬停當,再回夏口不遲。」

  玄德曰:「賢侄之言亦是。」

  遂留下雲長,引五千軍守夏口。玄德、孔明、劉琦共投江夏。

  卻說曹操見雲長在旱路引軍截出,疑有伏兵,不敢來追;又恐水路先被玄德奪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來。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已備知襄陽之事,料不能抵敵曹操,遂引荊州軍民出郭投降。曹操入城,安民已定,釋韓嵩之囚,加為大鴻臚。其餘眾官,各有封賞。曹操與眾將議曰:「今劉備已投江夏,恐結連東吳,是滋蔓也。當用何計破之?」

  荀攸曰:「我今大振兵威,遣使馳檄江東,請孫權會獵于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孫權必驚疑而來降,則吾事濟矣。」

  操從其計,一面發檄遣使赴東吳;一面計點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水陸並進,船騎雙行,沿江而來,西連荊、陝,東接蘄、黃,寨柵聯絡三百餘裡。

  話分兩頭。卻說江東孫權,屯兵柴桑郡,聞曹操大軍至襄陽,劉琮已降,今又星夜兼道取江陵,乃集眾謀士商議禦守之策。魯肅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士民殷富。吾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劉備新敗,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眾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備若喜而從命,則大事可定矣。」

  權喜從其言,即遣魯肅齎禮往江夏弔喪。

  卻說玄德至江夏,與孔明、劉琦共議良策。孔明曰:「曹操勢大,急難抵敵,不如往投東吳孫權,以為應援。使南北相持,吾等於中取利,有何不可?」

  玄德曰:「江東人物極多,必有遠謀,安肯相容耶?」

  孔明笑曰:「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江東安得不使人來探聽虛實?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併。若南軍勝,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我乘勢以取江南,可也。」

  玄德曰:「此論甚高。但如何得江東人到?」

  正說間,人報江東孫權差魯肅來弔喪,船已傍岸。

  孔明笑曰:「大事濟矣!」遂問劉琦曰:「往日孫策亡時,襄陽曾遣人去弔喪否?」

  琦曰:「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安得通慶吊之禮?」

  孔明曰:「然則魯肅之來,非為弔喪,乃來探聽軍情也。」

  遂謂玄德曰:「魯肅至,若問曹操動靜,主公只推不知。再三問時,主公只說可問諸葛亮。」

  計會已定,使人迎接魯肅。肅入城弔喪。收過禮物,劉琦請肅與玄德相見。禮畢,邀入後堂飲酒。肅曰:「久聞皇叔大名,無緣拜會;今幸得見,實為欣慰。近聞皇叔與曹操會戰,必知彼虛實:敢問操軍約有幾何?」

  玄德曰:「備兵微將寡,一聞操至即走,竟不知彼虛實。」

  魯肅曰:「聞皇叔用諸葛孔明之謀,兩場火燒得曹操魂亡膽落,何言不知耶?」

  玄德曰:「除非問孔明,便知其詳。」

  肅曰:「孔明安在?願求一見。」

  玄德教請孔明出來相見。

  肅見孔明禮畢,問曰:「向慕先生才德,未得拜晤;今幸得遇,願聞目今安危之事。」

  孔明曰:「曹操奸計,亮已盡知;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

  肅曰:「皇叔今將止於此乎?」

  孔明曰:「使君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將往投之。」

  肅曰:「吳臣糧少兵微,不能自保,焉能容人?」

  孔明曰:「吳臣處雖不足久居,今且暫依之,別有良圖。」

  肅曰:「孫將軍虎踞六郡,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江東英雄,多歸附之;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往結東吳,以共圖大事。」

  孔明曰:「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費詞說。且別無心腹之人可使。」

  肅曰:「先生令兄,現為江東參謀,日望與先生相見。肅不才,願與公同見孫將軍,共議大事。」

  玄德曰:「孔明是吾之師,頃刻不可相離,安可去也?」

  肅堅請孔明同去。玄德佯不許。孔明曰:「事急矣,請奉命一行。」

  玄德方才許諾。魯肅遂別了玄德、劉琦,與孔明登舟,望柴桑郡來。

  正是:只因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

  不知孔明此去畢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