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3)


  卻說晉都督杜預,兵出江陵,令牙將周旨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長江,〔鄧艾使人偷越山嶺,杜預使人暗渡長江,前後仿佛相似。〕

  夜襲樂鄉,多立旌旗于山林之處,日則放炮擂鼓,夜則各處舉火。旨領命,引眾渡江,伏于巴山。次日,杜預領大軍水陸並進。前哨報道:「吳主遣伍延出陸路,陸景出水路,〔陸景一路又在此處初出,敘法參差。〕孫歆為先鋒:三路來迎。」

  杜預引兵前進,孫歆船早到。兩兵初交,杜預便退。歆引兵上岸,迤邐追時,不到二十裡,一聲炮響,四面晉兵大至,吳兵急回。杜預乘勢掩殺,吳兵死者不計其數。孫歆奔到城邊,周旨八百軍混雜於中,就城上舉火。歆大驚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杜預巴山之兵,與鄧艾陰平之兵,仿佛相似。〕

  急欲退時,被周旨大喝一聲,斬于馬下。〔了卻吳兵第二路。〕

  陸景在船上,望見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飄出一面大旗,上書「晉鎮南大將軍杜預」。〔杜預渡江,卻在陸景眼中敘出,倍覺聲勢。〕

  陸景大驚,欲上岸逃命,被晉將張尚馬到斬之。〔了卻陸景。〕

  伍延見各軍皆敗,乃棄城走,被伏兵捉住,縛見杜預。預曰:「留之無用。」

  叱令武士斬之。〔了卻吳兵第一路。〕

  遂得江陵。於是沅、湘一帶,直抵廣州諸郡,守令皆望風齎印而降。〔省筆之法。〕

  預令人持節安撫,秋毫無犯。遂進兵攻武昌,武昌亦降。杜預軍威大振,遂大會諸將,共議取建業之策。〔如鄧艾之取成都。〕

  胡奮曰:「百年之寇,未可盡服。方今春水泛漲,難以久住。可俟來春,更為大舉。」〔如田續之阻鄧艾。○伐吳之事又於此一寬,此第四層曲折。〕

  預曰:「昔樂毅濟西一戰而並強齊,今兵威大振,如破竹之勢,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複有著手處也。」〔事如破竹,文亦如破竹。〕

  遂馳檄約會諸將,一齊進兵,攻取建業。〔伐吳之事又於此一緊。〕

  時龍驤將軍王濬率水兵順流而下。前哨報說:「吳人造鐵索,沿江橫截;又以鐵錐置於水中為準備。」

  濬大笑,遂造大筏數十方,上縛草為人,披甲執杖,立于周圍,順水放下。〔江中草人乃孔明所以借箭者,不意此事反為北軍所用。〕

  吳兵見之,以為活人,望風先走。暗錐著筏,盡提而去。又於筏上作大炬,長十餘丈,大十餘圍,以麻油灌之,但遇鐵索,燃炬燒之,須臾皆斷。〔東吳欲用金克水,王濬卻用火克金。〕

  兩路從大江而來。所到之處,無不克勝。

  卻說東吳丞相張悌,令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來迎晉兵。瑩謂靚曰:「上流諸軍不作提防,吾料晉軍必至此,宜盡力以敵之。若幸得勝,江南自安。今渡江與戰,不幸而敗,則大事去矣。」

  靚曰:「公言是也。」

  言未畢,人報晉兵順流而下,勢不可當。二人大驚,慌來見張悌商議。靚謂悌曰:「東吳危矣,何不遁去?」〔方知答應沉瑩乃是勉強。〕

  悌垂泣曰:「吳之將亡,賢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無一人死於國難,不亦辱乎!」〔此處若無死難之人,不獨吳國無氣色,即書中煞尾亦無氣色。〕

  諸葛靚亦垂泣而去。張悌與沉瑩揮兵抵敵,晉兵一齊圍之。周旨首先殺入吳營。張悌獨奮力搏戰,死於亂軍之中。沈瑩被周旨所殺。〔了卻吳兵第三路。〕

  吳兵四散敗走。後人有詩贊張悌曰:

  杜預巴山見大旗,江東張悌死忠時。
  已拚王氣南中盡,不忍偷生負所知。

  卻說晉兵克了牛渚,深入吳境。王濬遣人馳報捷音,晉主炎聞知大喜。賈充奏曰:「吾兵久勞於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軍還,再作後圖。」〔伐吳之事又於此一寬,此第五層曲折。○以上凡作五番頓跌,出人意外。〕

  張華曰:「今大兵已入其巢,吳人膽落,不出一月,孫皓必擒矣。若輕召還,前攻盡廢,誠可惜也。」〔棋局可以不完,兵局不可不完。〕

  晉主未及應,賈充叱華曰:「汝不省天時地利,欲妄邀功績,困弊士卒,雖斬汝不足以謝天下!」〔賈充更無他長,但會相幫弒君耳。〕

  炎曰:「此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

  忽報杜預馳表到。晉主視表,亦言宜急進兵之意。晉主遂不復疑,竟下征進之命。〔伐吳之事,又於此一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