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 |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3) | |
|
|
建興八年秋七月,魏都督曹真病可,〔方敘武侯病可,又忽敘曹真病可,鬥筍絕妙。〕乃上表說:「蜀兵數次侵界,屢犯中原,若不剿除,必為後患。今時值秋涼,〔與上文炎天相應。〕人馬安閒,正當征伐。臣願與司馬懿同領大軍,徑入漢中,殄滅奸黨,以清邊境。」〔漢不伐賊,賊亦伐漢。果應《後出師表》之言。〕 魏主大喜,問侍中劉曄曰:「子丹勸朕伐蜀,若何?」 曄奏曰:「大將軍之言是也。今若不剿除,後必為大患。陛下便可行之。」〔可見賊亦與漢不兩立。〕 睿點頭。曄出內回家,有眾大臣相探,問曰:「聞天子與公計議興兵伐蜀,此事如何?」 曄應曰:「無此事也。蜀有山川之險,非可易圖;空費軍馬之勞,于國無益。」〔忽然要瞞眾人。〕 眾官默然而出。楊暨入內奏曰:「昨聞劉曄勸陛下伐蜀;今日與眾臣議,又言不可伐:是欺陛下也。陛下何不召而問之?」 睿即召劉曄入內問曰:「卿勸朕伐蜀;今又言不可,何也?」 曄曰:「臣細詳之,蜀不可伐。」〔又在天子面前瞞眾人,更妙。〕 睿大笑。少時楊暨出內。曄奏曰:「臣昨日勸陛下伐蜀,乃國之大事,豈可妄泄於人?夫兵者,詭道也:事未發切宜秘之。」〔前此只疑其模棱兩可,至此方知是深心人。〕 睿大悟曰:「卿言是也。」 自此愈加敬重。旬日內,司馬懿入朝,魏主將曹真表奏之事,逐一言之。懿奏曰:「臣料東吳未敢動兵,今日正可乘此去伐蜀。」 睿即拜曹真為大司馬、征西大都督,司馬懿為大將軍、征西副都督,〔此時大都督印又是曹真掛了。可見前番司馬懿謙讓,正是老世事處。〕劉曄為軍師。三人拜辭魏主,引四十萬大兵,前行至長安,徑奔劍閣來取漢中。其餘郭淮、孫禮等,各取路而行。 漢中人報入成都。此時孔明病好多時,每日操練人馬,習學八陣之法,盡皆精熟,〔是為後回賭陣伏筆。〕欲取中原;〔正要討賊,賊卻自來受討。〕聽得這個消息,遂喚張嶷、王平吩咐曰:「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陳倉古道,以當魏兵。〔只用一千兵,令人測摸不出。〕吾卻提大兵便來接應。」 二人告曰:「人報魏軍四十萬,詐稱八十萬,聲勢甚大,如何只與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魏兵大至,何以拒之?」〔不獨兩人不解,即讀者亦不解。〕 孔明曰:「吾欲多與,恐士卒辛苦耳。」〔說得沒氣力,沒要緊,一發令人不解。〕 嶷與平面面相覷,皆不敢去。孔明曰:「若有疎失,非汝等之罪。不必多言,可疾去。」 二人又哀告曰:「丞相欲殺某二人,就此請殺,只不敢去。」〔不獨二人哀,我亦為二人哀之。〕 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見:吾昨夜仰觀天文,見畢星躔于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淋漓。〔先生知風,知霧,又知雨。〕 魏兵雖有四十萬,安敢深入山險之地?因此不用多軍,決不受害。吾將大軍皆在漢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時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勞,吾十萬之眾可勝魏兵四十萬也。」〔此處方才盡情說明。〕 二人聽畢,方大喜,拜辭而去。孔明隨統大軍出漢中,傳令教各處隘口預備乾柴草料細糧,俱勾一月人馬支用,以防秋雨。〔又點「秋」字,應上秋涼時序,一毫不亂。〕 將大軍寬限一月,先給衣食,伺候出征。〔以上按下武侯一邊,以下再敘真、懿一邊。〕 卻說曹真、司馬懿同領大軍,徑到陳倉城內,不見一間房屋;尋土人問之,皆言孔明回時放火燒毀。〔將前事於此補出。〕 曹真便要從陳倉道進發。懿曰:「不可輕進。我夜觀天文,見畢星躔于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孔明知雨,仲達知雨;但孔明知有一月之雨,仲達則未必知有一月之雨耳。〕若深入重地,常勝則可,倘有疏虞,人馬受苦,要退則難。且宜在城中搭起窩鋪住紮,以防陰雨。」 真從其言。未及半月,天雨大降,淋漓不止。陳倉城外,平地水深三尺,軍器盡濕,人不得睡,晝夜不安。〔沉灶產蛙,仿佛似晉陽當日。〕 大雨連降三十日,馬無草料,死者無數,軍士怨聲不絕。傳入洛陽,魏主設壇,求晴不得。〔此時道士亦大吃苦也。〕 黃門侍郎王肅上疏曰: 前志有之:「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途之行軍者也。〔先言轉餉之遠。〕又況於深入險阻,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次言路徑之險。〕今又加之以霖雨,山板峻滑,眾逼而不展,糧遠而難繼:實行軍之大忌也。〔次言天時之災。〕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方半穀,治道功大,戰士悉作。是彼偏得以逸待勞,乃兵家之所憚也。〔次言士卒之勞。〕言之前代,則武王伐紂,出關而複還;論之近事,則武、文征權,臨江而不濟:豈非順天知時,通于權變者哉?願陛下念水雨艱劇之故,休息士卒;〔此言日下必宜退兵。〕後日有釁,乘時用之。所謂「悅以犯難,民忘其死」者也。〔此言他日方可進兵。〕 魏主覽表,正在猶豫,楊阜、華歆亦上疏諫。〔王肅表用實寫,楊阜、華歆表用虛寫。〕 魏主即下詔,遣使詔曹真、司馬懿還朝。 卻說曹真與司馬懿商議曰:「今連陰三十日,軍無戰心,各有思歸之意,如何禁止?」〔此番一出,是特地來賞雨。〕 懿曰:「不如且回。」 真曰:「倘孔明追來,怎生退之?」 懿曰:「先伏兩軍斷後,方可回兵。」 正議間,忽使命來召。二日遂將大軍前隊作後隊,後隊作前隊,徐徐而退。〔以上按下真、懿一邊,以下再敘武侯一邊。〕 卻說孔明計算一月秋雨將盡,天尚未晴,自提一軍屯於城固,又傳令教大軍會於赤坡駐紮。孔明升帳喚眾將言曰:「吾料魏兵必走,魏主必下詔來取曹真、司馬懿兵回。〔先生如見。〕吾若追之,必有準備;不如任他且去,再作良圖。」〔魏兵每為追蜀兵而敗,武侯不追,大有主見。〕 忽王平令人報來,說魏兵已回。孔明吩咐來人,傳與王平:「不可追襲。吾自有破魏兵之策。」 正是: 魏兵縱使能埋伏,漢相原來不肯追。 未知孔明怎生破魏,且看下文分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