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2)


  姜維奪得糧車,欲要入城。忽然一彪軍攔住:為首蜀將張翼也。二將交鋒,戰不數合,王平引一軍又到,兩下夾攻。維力窮抵敵不住,奪路歸城;城上早插蜀兵旗號,原來已被魏延襲了。〔此番卻著了道兒。〕

  維殺條路奔天水城,手下尚有十餘騎,又遇張苞殺了一陣。維止剩得匹馬單槍,來到天水城下叫門。城上軍見是薑維,慌報馬遵。遵曰:「此是薑維來賺我城門也。」

  令城上亂箭射下。〔前把假薑維認作真薑維,今把真薑維認作假薑維,被孔明弄得七顛八倒。〕

  薑維回顧蜀兵至近,遂飛奔上邽城來。城上樑虔見了薑維,大罵曰:「反國之賊,安敢來賺我城池!吾已知汝降蜀矣。」

  遂亂箭射下。〔梁虔一邊知道卻用暗寫,此省筆處。〕

  薑維不能分說,仰天長歎,兩眼淚流,撥馬往長安而走。行不數裡,前至一派大樹茂林之處,一聲喊起,數千兵擁出:為首蜀將關興截住去路。〔孔明用計,不在孔明一邊寫去,只在薑維一邊見來。異樣筆法。〕

  維人困馬乏,不能抵當,勒回馬便走。忽然一輛小車從山坡中轉出,〔一輛小車,抵得一隊大兵。〕其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搖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喚薑維曰:「伯約,此時何尚不降?」

  維尋思良久,前有孔明,後有關興,又無去路,只得下馬投降。〔只此一降,便生出後來無數文字。〕

  孔明慌忙下車而迎,執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一見便有此深談,此收拾英雄之法。〕

  維大喜拜謝。孔明遂同薑維回寨,升帳商議取天水、上邽之計。維曰:「天水城中,尹賞、梁緒,與某至厚;當寫密書二封,射入城中,使其內亂,城可得矣。」〔弄假成真。〕

  孔明從之。姜維寫了二封密書,拴在箭上,縱馬直至城下,射入城中。小校拾得,呈與馬遵。遵大疑,與夏侯楙商議曰:「梁緒、尹賞與姜維結連,欲為內應,都督宜早決之。」

  楙曰:「可殺二人。」

  尹賞知此消息,乃謂梁緒曰:「不如納城降蜀,以圖進用。」〔又在薑維算中。〕

  是夜,夏侯楙數次使人請梁、尹二人說話。二人料知事急,遂披掛上馬,各執兵器,引本部軍大開城門,放蜀兵入。夏侯楙、馬遵驚慌,自引數百人出西門,棄城投羌城而去。梁緒、尹賞迎接孔明入城。安民已畢,孔明問取上邽之計。梁緒曰:「此城乃某親弟梁虔守之,願招來降。」〔甚不費力。〕

  孔明大喜。緒當日到上邽喚梁虔出城來降。孔明重加賞勞,就令梁緒為天水太守,尹賞為冀城令,梁虔為上邽令。孔明分撥已畢,整兵進發。諸將問曰:「丞相何不去擒夏侯楙?」

  孔明曰:「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鴨耳。今得伯約,得一鳳也。」〔鳳雛之後,又有一鳳。〕

  孔明自得三城之後,威聲大震,遠近州郡,望風歸降。孔明整頓軍馬,盡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是一出祁山。〕

  兵臨渭水之西。細作報入洛陽。〔以下按過孔明,再敘魏國。〕

  時魏主曹睿太和元年,升殿設朝。近臣奏曰:「夏侯駙馬已失三郡,逃竄羌中去了。今蜀兵已到祁山,前軍臨渭水之西,乞早發兵破敵。」

  睿大驚,乃問群臣曰:「誰可為朕退蜀兵耶?」

  司徒王朗出班奏曰:「臣觀先帝每用大將軍曹真,所到必克;今陛下何不拜為大都督以退蜀兵?」〔亦強夏侯楙不多。〕

  睿准奏,乃宣曹真曰:「先帝托孤與卿,今蜀兵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視乎?」

  真奏曰:「臣才疏智淺,不稱其職。」

  王朗曰:「將軍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辭。老臣雖駑鈍,願隨將軍一往。」〔此老死期至矣。〕

  真又奏曰:「臣受大恩,安敢推辭?但乞一人為副將。」

  睿曰:「卿自舉之。」

  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濟,官封射亭侯,領雍州刺史。睿從之,遂拜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命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朗時年已七十六歲矣。〔「老而不死是為賊。」〕

  選撥東西二京軍馬二十萬與曹真。真命宗弟曹遵為先鋒,又命蕩寇將軍朱贊為副先鋒。當年十一月出師,魏主曹睿親自送出西門之外方回。

  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朗曰:「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癡老兒真在夢中,可發一笑。〕

  真大喜,是夜傳令:來日四更造飯,平明務要隊伍整齊,人馬威儀,旌旗鼓角,各按次序。當時使人先下戰書。次日,兩軍相迎,列成陣勢于祁山之前。蜀軍見魏兵甚是雄壯,與夏侯楙大不相同。〔在蜀兵眼中寫魏國軍容之盛。〕

  三軍鼓角已罷,司徒王朗乘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兩個先鋒壓住陣角。探子馬出軍前大叫曰:「請對陣主將答話!」

  只見蜀兵門旗開處,關興、張苞分左右而出,立馬於兩邊;次後一隊隊驍將分列;〔在魏兵眼中寫蜀漢軍容之盛。〕

  門旗影下,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車中,綸巾羽扇,素衣皂絛,飄然而出。孔明舉目見魏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說詞,吾當隨機應之。」

  遂教推車出陣外,令護軍小校傳曰:「漢丞相與司徒會話。」〔只一「漢」字,可以壓倒王朗。○司徒上削「魏」字,不予其事魏也,亦不加以「漢」字者,以不成其為漢臣也。〕

  王朗縱馬而出。孔明于車上拱手,朗在馬上欠身答禮。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不但奉後主之詔,直奉先主之詔也。又不但奉先主之詔,直奉衣帶詔之詔也。〕

  朗曰:「天數有變,〔開口便說一「天」字來壓孔明。〕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應第一回中事。〕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應第九回以前事。〕傕、汜繼虐,〔應十三回以前事。〕袁術僭號于壽春,〔應十七回以前事。〕袁紹稱雄於鄴土。〔應三十一回以前事。〕劉表佔據荊州,〔應三十九回以前事。〕呂布虎吞徐郡:〔應十九回以前事。〕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壘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將群雄總敘四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應七十八回以前事。○稱一「天」字以尊曹操。〕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應九十一回以前事。○稱一「天」字,又添出一「人」字,以尊曹丕。〕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樂,〔先將孔明一揚。〕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又將孔明一抑。○但言逆天數則可,若雲逆天理則不可。勉強將一「理」字換卻「數」字,又勉強添一「人」字倍卻「天」字。〕豈不聞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究竟只好歸重「天」字上去。〕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