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2)


  卻說曹操懼張飛之威,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髮奔逃。〔與袁紹盤河遇關、張時一般光景。〕

  張遼、許褚趕上,扯住轡環,曹操倉皇失措。〔猶疑被翼德追獲。〕

  張遼曰:「丞相休驚。料張飛一人,何足深懼!今急回軍殺去,劉備可擒也。」

  曹操神色方才稍定,〔前寫趙雲喘息未定,是寫趙雲餘勇;此寫曹操神色方定,是寫張飛餘威。〕乃令張遼、許褚再至長阪橋探聽消息。且說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二十餘騎,摘去馬尾樹枝,〔細甚。〕令將橋樑拆斷,〔失算矣。〕然後回馬來見玄德,具言斷橋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

  飛問其故。玄德曰:「曹操多謀。汝不合拆斷橋樑,彼必追至矣。」〔妙在不即說明。〕

  飛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數裡,何敢再追?」

  玄德曰:「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彼有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方說明緣故。○馬尾樹枝,是翼德巧處;拆斷橋樑,是翼德拙處。莽人使乖,到底是莽。〕

  於是即刻起身,從小路斜投漢津,望沔陽路而走。

  卻說曹操使張遼、許褚探長阪橋消息,回報曰:「張飛已拆斷橋樑而去矣。」

  操曰:「彼斷橋而去,乃心怯也。」〔曹操料張飛,玄德料曹操,都各不差。〕

  遂傳令差一萬軍,速搭三座浮橋,只今夜就要過。李典曰:「此恐是諸葛亮之詐謀,不可輕進。」

  操曰:「張飛一勇之夫,豈有詐謀?」〔李典之疑,是疑孔明;曹操之信,是信張飛。〕

  遂傳下號令,火速進兵。

  卻說玄德行近漢津,忽見後面塵頭大起,鼓聲連天,喊聲震地。玄德曰:「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如之奈何?」〔幾與檀溪之危相似。〕

  急命趙雲準備抵敵。曹操下令軍中曰:「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

  眾將領命,一個個奮威追趕。〔有此一逼,更使讀者寒心。〕

  忽山坡後鼓聲響處,一隊軍馬飛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時了!」

  當頭那員大將,手執青龍刀,坐下赤兔馬,原來是關雲長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探知當陽長阪大戰,特地從此路截出。〔雲長一邊事於此處方才補出,正妙在突如其來。〕

  曹操一見雲長,即勒住馬,回顧眾將曰:「又中諸葛亮之計也!」〔與李典之言相照。〕

  傳令大軍速退。雲長追趕十數裡,即回軍保護玄德等到漢津,已有船隻伺候,雲長請玄德並甘夫人、阿斗至船中坐定。雲長問曰:「二嫂嫂如何不見?」

  玄德訴說當陽之事。〔敘得一筆不漏。〕

  雲長歎曰:「曩日獵于許田時,若從吾意,可無今日之患。」〔第二十回中事,忽於此提照出來。〕

  玄德曰:「我於此時亦『投鼠忌器』耳。」〔又追解前事。〕

  正說之間,忽見江南岸戰鼓大鳴,舟船如蟻,順風揚帆而來。〔故作驚人之筆。〕

  玄德大驚。船來至近,只見一人白袍銀鎧,立於船頭上大呼曰:「叔父別來無恙!小侄得罪。」

  玄德視之,乃劉琦也。〔先聽其言,後見其人,敘得變化。〕

  琦過船哭拜曰:「聞叔父困于曹操,小侄特來接應。」

  玄德大喜,遂合兵一處,放舟而行。在船中正訴情由,江西南上戰船一字兒擺開,乘風呼哨而至。〔又作驚人之筆,令讀者再吃一驚。〕

  劉琦驚曰:「江夏之兵,小侄已盡起至此矣。今有戰船攔路,非曹操之軍,即江東之軍也,如之奈何?」〔不但疑是曹軍,且又疑是吳軍。此在劉琦眼中想出,正與下文魯肅至江夏反照。〕

  玄德出船頭視之,見一人綸巾道服,坐在船頭上,乃孔明也,背後立著孫乾。〔只雲長、劉琦、孔明三人,分作三次相見,皆故作驚人之筆。〕

  玄德慌請過船,問其何故卻在此。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雲長於漢津登陸地而接。我料曹操必來追趕,主公必不從江陵來,必斜取漢津矣。故特請公子先來接應,我竟往夏口,盡起軍前來相助。」〔孔明一邊事,即借孔明口中補出。極省筆。〕

  玄德大悅,合為一處,商議破曹之策。孔明曰:「夏口城險,頗有錢糧,可以久守。請主公且到夏口屯住。公子自回江夏,整頓戰船,收拾軍器,為犄角之勢,可以抵當曹操。若共歸江夏,則勢反孤矣。」〔特約劉琦接應,卻又不到江夏,變化之極。〕

  劉琦曰:「軍師之言甚善。但愚意欲請叔父暫至江夏,整頓軍馬停當,再回夏口不遲。」

  玄德曰:「賢侄之言亦是。」

  遂留下雲長,引五千軍守夏口。玄德、孔明、劉琦共投江夏。〔既欲往夏口,卻又重到江夏。變化之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