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2)


  不想青州黃巾又起,聚眾數十萬,頭目不等,劫掠良民。〔黃巾與李、郭等真是聲應氣求,有董卓作之於上,自有黃巾餘黨應之於下。〕

  太僕朱雋保舉一人可破群賊,李傕、郭汜問是何人。

  朱雋曰:「要破山東群賊,非曹孟德不可。」〔從李傕引出黃巾,又從黃巾引入曹操。下文獨詳敘曹操事,此正過枝接葉處也。〕

  李傕曰:「孟德今在何處?」

  雋曰:「見為東郡太守,廣有軍兵。若命此人討賊,賊可克日而破也。」

  李傕大喜,星夜草詔,差人齋往東郡,命曹操與濟北相鮑信一同破賊。〔又添出鮑信陪之。〕

  操領了聖旨,會合鮑信一同興兵,擊賊于壽陽。鮑信殺入重地,為賊所害。〔此處了卻鮑信。〕

  操追趕賊兵直到濟北,降者數萬。操即用賊為前驅,兵馬到處,無不降順。不過百餘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操擇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操自此威名日重。捷書報到長安,朝廷加曹操為鎮東將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叔侄二人來投操,〔先來二人。〕乃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舊事袁紹,今棄紹投操。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隱然以高祖自待。〕

  遂以為行軍司馬。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操以為行軍教授。荀彧曰:「某聞兗州有一賢士,今此人不知何在。」

  操問是誰,彧曰:「乃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音育。〕,字仲德。」〔一人薦出一人。〕

  操曰:「吾亦聞名久矣。」

  遂遣人於鄉中尋問。訪得他在山中讀書。操拜請之,程昱來見,曹操大喜。昱謂荀彧曰:「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一人又薦出一人。〕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

  彧猛省曰:「吾幾忘卻!」

  遂啟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郭嘉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一人又薦出一人。〕

  操即聘曄至。曄又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甯;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一人薦出二人。〕

  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滿寵、呂虔共薦一人,乃陳留平丘人,姓毛,名玠,字孝先。〔二人共薦一人。〕

  曹操亦聘為從事。

  又有一將,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又自來一人。〕乃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

  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前所見皆先通姓名而後引見,惟夏侯惇所薦,先引見而後通姓名。又是一樣筆法。〕

  操問何人,惇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惇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今特薦之於公。」〔典韋來歷,只在夏侯惇口中敘出,好。〕

  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

  惇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

  操即令韋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惡來助紂,果然。〕

  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敘典韋獨詳,文字參差有法。〕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山東。〔總結一句。〕

  乃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琊郡取父曹嵩。〔曹操去討黃巾,不討李、郭,是重外而輕內;不去勤王,先去取父,是先私而後公也。〕

  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琅琊。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餘口,並從者百余人、車百餘輛,徑望兗州而來。道徑徐州,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向欲結納曹操,正無其由;〔陶謙差矣。曹操何人,而必欲結納之耶!〕知操父經過,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兩日。曹嵩要行,陶謙親送出郭,特差都尉張闓將部兵五百護送。〔雖知為好反成怨?〕

  曹嵩率家小行到華、費間,時夏末秋初,大雨驟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嵩安頓家小,命張闓將軍馬屯于兩廊。眾軍衣裝都被雨打濕,同聲歎怨。張闓喚手下頭目于靜處商議曰:「我們本是黃巾餘黨,勉強降順陶謙,未有好處。如今曹家輜重車輛無數,你們欲得富貴不難。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將入去,把曹嵩一家殺了,取了財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計何如?」〔曹操討黃巾,那知又受黃巾之害。〕

  眾皆應允。是夜風雨未息,曹嵩正坐,忽聞四壁喊聲大舉。曹德提劍出看,就被搠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後,欲越牆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與妾躲於廁中,被亂軍所殺。〔是曹操殺呂伯奢全家之報。呂家害在一豬;曹家胖妾,亦一豬也。〕

  應劭死命逃脫,投袁紹去了。張闓殺盡曹嵩全家,取了財物,放火燒寺,與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後人有詩曰:

  曹操奸雄世所誇,曾將呂氏殺全家。
  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當下應劭部下有逃命的軍士,報與曹操。操聞之哭倒於地。眾人救起。操切齒曰:「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軍,洗蕩徐州,方雪吾恨!」

  遂留荀彧、程昱領軍三萬守鄄城、範縣、東阿三縣,〔此二人為後來抵敵呂布伏線。〕其餘盡殺奔徐州來。夏侯惇、於禁、典韋為先鋒。操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遷怒百姓,殊為無理。〕

  當有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厚,聞知徐州有難,自引兵五千來救。操聞之大怒,使夏侯惇于路截殺之。〔後陳琳檄中以此罪操。〕

  時陳宮為東郡從事,亦與陶謙交厚,聞曹操起兵報仇,欲盡殺百姓,星夜前來見操。〔自前回客店中一去,陳宮卻無下落,於此處補出。〕

  操知是為陶謙作說客,欲待不見,又滅不過舊恩,只得請入帳中相見。宮曰:「今聞明公以大兵臨徐州,報尊父之仇,所到欲盡殺百姓,某因此特來進言。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且州縣之民,與明公何仇?殺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操怒曰:「公昔棄我而去,今有何面目,複來相見?〔遷怒陳宮,更是無理。〕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然則呂伯奢全家被殺,又將摘何人之膽、剜何人之心,以雪其恨也?〕公雖為陶謙遊說,其如吾不聽何!」

  陳宮辭出,歎曰:「吾亦無面目見陶謙也!」

  遂馳馬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為後文使呂布攻徐州張本。〕

  且說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此段亦在陳琳檄中。〕

  陶謙在徐州,聞曹操起軍報仇,殺戮百姓,仰天慟哭曰:「我獲罪於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難!」

  急聚眾官商議。曹豹曰:「曹兵既至,豈有束手待死,某願助使君破之。」

  陶謙只得引兵出迎。遠望操軍如鋪霜湧雪,中軍豎起白旗二面,大書「報仇」「雪恨」四字。〔寫得如此聲勢,讀書者至此,為陶謙寒心,又為徐州百姓寒心。〕

  軍馬列成陣勢,曹操縱馬出陣,身穿縞素,揚鞭大罵。陶謙亦出馬於門旗下,欠身施禮曰:「謙本欲結好明公,故托張闓護送。不想賊心不改,致有此事。實不幹陶謙之故,望明公察之。」

  操大罵曰:「老匹夫!殺吾父,尚敢亂言!誰可生擒老賊?」

  夏侯惇應聲而出。陶謙慌走入陣。夏侯惇趕來,曹豹挺槍躍馬,前去迎敵。兩馬相交,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此時亦天之不欲絕徐州百姓也。〕

  陶謙入城,與眾計議曰:「曹兵勢大難敵,吾當自縛往操營,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憂在百姓,仁者之言。〕

  言未絕,一人進前,言曰:「府君久鎮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雖眾,未能即破我城。府君與百姓,堅守勿出;某雖不才,願施小策,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

  眾人大驚,便問:「計將安出?」

  正是:

  本為納交反成怨,那知絕處又逢生。

  畢竟此人是誰,且聽下文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