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 |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1) | |
|
|
【天子者日也。日而借光於螢火,不成其為日矣。後人以孔明在蜀,耿耿如長庚之照一方。夫長庚,則固勝於螢光百倍也。 李肅說呂布一段文字,花團錦簇。凡勸人背叛、勸人弒逆,是最難啟齒之事;今偏不說出,偏要教他自說,妙不可言。 奸在君側者,除之貴密、貴速。董卓上表以暴其威,是不密也。頓兵以觀其變,是不速也。何進不知當密,卓則知之,而故為不密;何進不知當速,卓則知之,而故為不速:其意以為如是而何進必死,內亂必作,夫然後乘釁入朝,可以惟我所欲為耳。此皆出李儒之謀,儒亦智矣。乃勸卓收呂布為腹心,又何愚而失于計也!殺一義父,拜一義父,為其父者,不亦危乎?卓不疑布,布亦不慮卓之疑己,無謀之人,固不足怪。儒自以為智,而慮不及此,哀哉! 玄德結兩異姓之弟,而得其死力;丁原結一異姓之子,而受其摧殘。其故何也?一則擇弟而弟,弟其所當弟;一則不擇子而子,子其所不當子故也。觀呂布,益服關、張之篤義;觀丁原,益歎玄德之知人。】 *==*==*==*==*==* 且說曹操當日對何進曰:「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所見大勝本初。兩人優劣俱在於此。〕 何進怒曰:「孟德亦懷私意耶?」 操退曰:「亂天下者,必進也。」 進乃暗差使命,密詔星夜往各鎮去。 卻說前將軍鼇鄉侯西涼刺史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議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倖免,〔賄賂十常侍之人,安能殺十常侍?〕後又約托朝貴遷他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何進暗發密詔,李儒乃欲顯上表章,明明要激成內亂。〕 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 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進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鄭泰諫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欲去狐鼠,乃召豺狼。確論。〕 進曰:「汝多疑,不足謀大事。」 盧植亦諫曰:「植素知董卓,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不如止之勿來,免致生亂。」 進不聽,鄭泰、盧植皆棄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進使人迎董卓于澠池,卓按兵不動。〔先上表以示威,複按兵以觀變,皆李儒之謀也。〕 張讓等知外兵到,共議曰:「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先下手,皆滅族矣!」 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長樂宮嘉德門內,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 太后曰:「汝等可詣大將軍府謝罪。」 讓曰:「若到相府,骨肉齏粉矣。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諭止之,如其不從,臣等只就娘娘前請死。」 太后乃降詔宣進。〔婦人誤事如此。〕 進得詔便行,主簿陳琳諫曰:「太后此詔,必是十常侍之謀,切不可去。去必有禍。」〔智哉陳琳。〕 進曰:「太后詔我,有何禍事?」 袁紹曰:「今謀已泄,事已露,將軍尚欲入宮耶?」 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後可入。」〔真應變之策。〕 進笑曰:「此小兒之見也。〔好個大人。〕 吾掌天下之權,十常侍敢待如何!」 紹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護從,以防不測。」 於是袁紹、曹操各選精兵五百,命袁紹之弟袁術領之。袁術全身披掛,引兵布列青瑣門外,紹與操帶劍護送何進至長樂宮前。黃門傳懿旨雲:「太后特宣大將軍,余人不許輒入。」 將袁紹、曹操等都阻住宮門外。何進昂然直入。〔可謂大將軍八面威風。〕 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進大驚。讓厲聲責進曰:「董後何罪,妄以鴆死?國母喪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輩,我等薦之天子,以致榮貴。不思報效,欲相謀害。汝言我等甚濁,其清者是誰?」〔《左傳》曰:「惟無瑕者可以戮人。」何進謀殺董後,其罪亦與十常侍等。〕 進慌急欲尋出路,〔至此而欲尋出路,真小兒之見也。〕宮門盡閉,伏甲齊出,將何進砍為兩段。後人有詩歎之曰: 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 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 讓等既殺何進,袁紹久不見進出,乃于宮門外大叫曰:「請將軍上車!」 讓等將何進首級從牆上擲出,〔身不能上車而行,頭乃得逾牆而出,還算逃得一半。〕 宣諭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赦宥。」 袁紹厲聲大叫:「閹官謀殺大臣!誅惡黨者前來助戰!」 何進部將吳匡便於青瑣門外放起火來。袁術引兵突入宮庭,但見閹官,不論大小,盡皆殺之。〔勢必至此。然則又何必召外兵耶?〕 袁紹、曹操,斬關入內。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個,被趕至翠花樓前,剁為肉泥。宮中火焰沖天。張讓、段珪、曹節、侯覽將太后及太子並陳留王劫去內省,從後道走北宮。時盧植棄官未去,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于閣下。遙見段珪擁逼何後過來,植大呼曰:「段珪逆賊,安敢劫太后!」 段珪回身便走。太后從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國舅逾牆,止剩一頭;太后跳窗,得保全身:猶幸矣。〕 吳匡殺入內庭,見何苗亦提劍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謀害兄,當共殺之!」 眾人俱曰:「願斬謀兄之賊!」 苗欲走,四面圍定,砍為齏粉。紹複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多有無須者誤被殺死。〔此時鬍子大得便宜。〕 曹操一面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后權攝大事,遣兵追襲張讓等,尋覓少帝。〔孟德舉動畢竟不同。〕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