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五十三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3) |
|
次日,中軍帳上,宋江、吳用、公孫勝商議破高廉一事。公孫勝道:「主將傳令,且著拔寨都起。看敵軍如何,小弟自有區處。」 當日宋江傳令各寨一齊引軍起身,直抵高唐州城壕,下寨已定。次早五更造飯,軍人都披掛衣甲。宋公明、吳學究、公孫勝三騎馬直到軍前,搖旗擂鼓,呐喊篩鑼,殺到城下來。 再說知府高廉在城中箭瘡已痊,隔夜小軍來報知宋江軍馬又到,早晨都披掛了衣甲,便開了城門,放下吊橋,將引三百神兵並大小將校出城迎敵。兩軍漸近,旗鼓相望,各擺開陣勢。兩陣裏花腔鼉鼓擂,雜彩繡旗搖。宋江陣門開處,分出十騎馬來,雁翅般擺開在兩邊。 〔絕妙軍容。〕〔眉批:雁翅般是一樣軍容,紡車般是一樣軍容,十隊破連環是一樣軍容。看他只是灑筆而墨,便有無數陣圖擺出,不似三國志處處戰到若干合,一刀斬于馬下而已。〕 左手下五將:花榮、秦明、朱仝、歐鵬、呂方;右手下五將是:林冲、孫立、鄧飛、馬麟、郭盛;中間三個總軍主將,三騎馬出到陣前。〔絕妙軍容。〕看對陣金鼓全鳴,門旗開處,也有二三十個軍官簇擁著高唐州知府高廉出在陣前,立馬門旗之下,厲聲喝罵道:「你那水窪草賊!既有心要來廝殺,定要見個輸贏!走的不是好漢!」 宋江問一聲:「誰人出馬立斬此賊?」 小李廣花榮挺槍躍馬,直至垓心。高廉見了,喝問道:「誰與我直取此賊去?」 那統制官隊裏轉出一員上將,喚做薛元輝,使兩口雙刀,騎一匹劣馬,飛出垓心,來戰花榮,兩個在陣前鬥了數合,花榮撥回馬,望本營便走。薛元輝縱馬舞刀,盡力來趕。花榮略帶住了馬,拈弓取箭,扭轉身軀,只一箭,把薛元輝頭重腳輕射下馬去。兩軍齊呐聲喊。 高廉在馬上見了大怒,急去馬鞍前取下那面聚獸銅牌,把劍去擊。那裏敲得三下,只見神兵隊裏捲起一陣黃砂來,罩得天昏地黑,日色無光。喊聲起處,豺狼虎豹怪獸毒蟲就這黃砂內卷將出來。眾軍恰待都起,公孫勝在馬上早挈出那一把松文古定劍來,〔松文好色澤,古定好名目。〕指著敵軍,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 只見一道金光射去,那夥怪獸毒蟲都就黃砂中亂紛紛墜於陣前。眾軍人看時,卻都是白紙剪的虎豹走獸,黃砂皆蕩散不起。〔此等處看他只略敘,不肯極力鋪張,皆特避俗筆也。〕宋江看了,鞭梢一指,大小三軍一齊掩殺過去;但見人亡馬倒,旗鼓交橫。高廉急把神兵退走入城。宋江軍馬趕到城下,城上急拽起吊橋,閉上城門,擂木、炮石,如雨般打將下來。宋江叫且鳴金,收聚軍馬下寨,整點人數,各獲大勝,回帳稱謝公孫先生神功道德,隨即賞勞三軍。 次日,分兵四面圍城,盡力攻打。公孫勝對宋江,吳用道:「昨夜雖是殺敗敵軍大半,眼見得那三百神兵退入城中去了。今日攻擊得緊,那廝夜間必來偷營劫寨。〔前劫寨,所以為一箭地也;此又劫寨,所以免明日之再戰也。然兩文對立,亦便借作章法矣。〕今晚可收軍一處,至夜深,分去四面埋伏。這裏虛紮寨柵,教眾將只聽霹靂響,看寨中火起,一齊進兵。」 傳令已了,當日攻城至未牌時分,都收四面軍兵還寨,卻在營中大吹大擂飲酒。〔謀定之軍,每每如此。〕看看天色漸晚,眾頭領暗暗分撥開去,四面埋伏已定。 卻說宋江、吳用、公孫勝、花榮、秦明、呂方、郭盛上土城坡等候。是夜高廉果然點起三百神兵,背上各帶鐵葫蘆,于內藏著硫磺焰硝,煙火藥料;各人俱執鉤刃,鐵掃帚,口內都銜著蘆哨。〔劫寨神兵結束,前略此詳。〕二更前後,大開城門,放下吊橋,高廉當先,驅領神兵前進,背後卻帶三十餘騎,奔殺前來。離寨漸近,高廉在馬上作起妖法,卻早黑氣沖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播土揚塵。三百神兵取火種,去那葫蘆口上點著,一聲蘆哨齊響,黑氣中間,火光罩身,大刀闊斧,滾入寨裏來,高埠處。 公孫勝仗劍作法,就空寨中平地上刮剌剌起個霹靂。三百神兵急待步,只見那空寨中火起,火焰亂飛,上下通紅。無路可出。四面伏兵齊起,圍定寨柵,黑處偏見。〔只是略敘,不肯極力鋪張。〕三百神兵不曾走得一個,都被殺在陣裏。〔先了神兵。〕 高廉急引了三十餘騎奔走回城。背後一枝軍馬追趕將來,乃是豹子頭林冲。看看趕上,急叫得放下吊橋。高廉只帶得八九騎入城,其餘盡被林冲和人連馬生擒活了去。〔獨寫林冲者,直為五獄樓下、白虎堂前、山神廟裏吐氣也。〕 高廉退到城中,盡點百姓上城守護。〔吾聞設兵將以保障城池,以奠安百姓也,未聞兵亡將折,而反驅百姓以守其城池也。千古通弊,為之浩歎!〕高廉軍馬神兵被宋江、林衝殺個盡絕。 〔大書宋江,以明主軍;大書林冲,以志快活。筆法妙絕。〕 次日,宋江又引軍馬四面圍城甚急。高廉尋思;「我數年學得法術,不想今日被他破了!似此如之奈何?」 只得使人去鄰近州府求救。急急修書二封,教去東昌寇州,「二處離此不遠。這兩個知府都是我哥哥抬舉的人。〔醜。〕教星夜起兵來接應。」 差了兩個帳前統制官,齎擎書信,放開西門,殺將出來,投西奪路去了。眾將卻待去追趕,吳用傳令:「且放他出去,可以將計就計。」 宋江問道:「軍師如何作用?」 吳學究道:「城中兵微將寡,所以他去求救。我這裏可使兩枝人馬,詐作救應軍兵,于路混戰:高廉必然開門助戰,乘勢一面取城,把高廉引入小路,必然擒獲。」 宋江聽了大喜,令戴宗回梁山泊另取兩枝軍馬,分作兩路而來。 且說高廉每夜在城中空闊處堆積柴草,竟天價放火為號,城上只望救兵到來。過了數日,守城軍兵望見宋江陣中不戰自亂,〔好〕急忙報知。高廉聽了,連忙披掛上城瞻望,只見兩路人馬,戰塵蔽日,喊殺連天,沖奔前來;四面圍城軍馬,四散奔走。〔好〕高廉知是兩路救軍到了,盡點在城軍馬,大開城門,分頭掩殺出去。 且說高廉撞到宋江陣前,看見宋江引著花榮、秦明,三騎馬望小路而走。〔妙,寫得如錦如火。〕高廉引了人馬急去追趕,急聽得山坡後連珠炮響,心中疑惑,便收轉人馬回來。兩邊鑼響,左手下小溫侯,〔一個古人。〕右手下賽仁貴,〔又一個古人。〕各引五百人馬沖將出來。高廉急奪路走時,部下軍馬折其大半;奔走脫得垓心時,望見城上已都是梁山泊旗號;〔妙,寫得如錦如火。〕舉眼再看,無一處是救應軍馬;只得引著敗卒殘兵,投山僻小路而走。行不到十里之外,山背後撞出一彪人馬,當先擁出病尉遲,〔又一個古人。〕攔住去路,厲聲高叫:「我等你多時!好好下馬受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