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2)


  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這樣的人;一見小蘇學士差人持書送這高俅來,拜見了便喜;隨即寫回書,收留高俅在府內做個親隨。自此,高俅遭際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忽作一結結住,下又另起,文字頓挫有法。〕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忽一日,〔省,而筆勢突兀可喜。〕小王都太尉慶誕生辰,分付府中安排筵宴;專請小舅端王。〔小蘇學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高俅即欲不得志,亦豈可得哉!〕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禦弟,現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誠乃巍巍聖德。〕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一樣省文筆法。〕踢毬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又一樣省文筆法。〕

  當日,王都尉府中準備筵宴,水陸俱備。請端王居中坐定,太尉對席相陪。酒進數杯,食供兩套,那端王起身淨手,偶來書院裏少歇,猛見書案上一對兒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極是做得好,細巧玲瓏。〔憑空忽然生出。〕端王拿起獅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

  王都尉見端王心愛,便說道:「再有一個玉龍筆架,也是這個匠人一手做的,〔忽然生出獅子,又忽然陪出筆架,獅子實,筆架虛,極文章之致也。〕卻不在手頭,明日取來,一併相送。」

  端王大喜道:「深謝厚意;想那筆架必是更妙。」〔不贊獅子,卻贊筆架,而已贊獅子之極矣。筆法妙不可言。〕王都尉道:「明日取出來送至宮中便見。」

  端王又謝了。兩個依舊入席。飲宴至暮,盡醉方散。〔了。〕端王相別回宮去了。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著一個小金盒子盛了,〔又陪一色。〕用黃羅包袱包了,〔又陪一色。〕寫了一封書呈,卻使高俅送去。〔一路都是申薦,此行卻是突然,令讀者出於意外。〕高俅領了王都尉鈞旨,將著兩般玉玩器,懷中揣著書呈,逕投端王宮中來。把門官吏轉報與院公。沒多時,院公出來問道:「你是那個府裏來的人?」

  高俅施禮罷,答道:「小人是王駙馬府中特送玉玩器來進大王。」

  院公道:「殿下在庭心裏和小黃門踢氣毬,〔賢士大夫,軍國重事。〕你自過去。」

  高俅道:「相煩引進。」

  院公引到庭門。高俅看時,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條;把繡龍袍前襟拽紮起,揣在絛兒邊;〔橫嵌一句在絛下靴上,寫出踢毬身分,奇妙之極。〕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逼門相伴著蹴氣毬。〔活畫出來。〕高俅不敢過去衝撞,立在從人背後伺侯。也是高俅合當發跡,時運到來;那個氣毬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裏直滾到高俅身邊。〔奇想奇文,淋漓跳躍。〕那高俅見氣毬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奇想奇文。〕端王見了大喜,便問道:「你是甚人?」

  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親隨;〔姓名不作一句出。〕受東人使令,送兩般玉玩器來進獻大王。有書呈在此拜上。」

  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直如此掛心?」

  高俅取出書呈進上。端王開盒子看了玩器,都遞與堂候官收了去。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下落,卻先問高俅道:「你原來會踢氣毬?你喚做甚麼?」〔玩器亦楔子也。既已楔出氣毬,便略而不論矣。〕

  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做高俅,〔始出姓名。〕胡亂踢得幾腳。」

  端王道:「好,你便下場來踢一回耍。」〔進身之易如此,皆天為之也。〕

  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

  端王道:「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奇句。〕但踼何傷。」

  高俅再拜道:「怎敢。」

  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踼,高俅只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才踼幾腳,端王喝采,〔先引一筆,下乃極寫之。〕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那身分是一段,這氣毬是一段,今下一段,便以鰾膠粘住矣。上一段,卻忽然從半句虛歇住,蓋不忍言之也。〕這氣毬一似鰾膠黏在身上的!端王大喜,那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過了一夜。〕次日,排個筵會,專請王都尉宮中赴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