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4)


  次日早膳已後,真人道眾並提點執事人等請太尉游山。〔天下本無喜好,游山遊出來。〕太尉大喜。許多人從跟隨著,步行出方丈,前面兩個道童引路,行至宮前宮後,看玩許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以九天、紫微、北極、太乙、三官等殿,引出驅邪一殿;以驅邪一殿,引出伏魔一殿。〕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後一所去處。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牆,正面兩扇朱紅格子;門上使著胳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印;詹前一面朱紅漆金字牌額,上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寫得怕人。○筆墨淋漓之至。〕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甚麼去處?」

  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租天師鎖鎮魔王之殿。」

  太尉又問道:「如何上面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

  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奇想奇文。〕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灌鑄,誰知裏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只聽聞。」〔妙〕

  洪太尉聽了,心中驚怪,〔先驚。〕想道:「我且試看魔王一看。」

  便對真人說道:「你且開門來,我看魔王甚麼模樣。」

  真人稟道:「太尉,此殿決不敢開!先祖天師叮嚀告戒:今後諸人不許擅開。」〔一稟。〕

  太尉笑道:〔次笑。〕「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鑒之書,〔好東西,好文法。〕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快快與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

  真人三回五次稟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又稟。〕

  太尉大怒,〔次怒。〕指著道眾說道:「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土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看他隨口搊出人罪案來,前後太尉一轍也。〕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煽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後來許多刺配軍州,只照前官律斷。〕

  真人等懼怕太尉權勢,〔真人猶怕太尉權勢,況其他哉!〕只得喚幾個火工道人來,先把封皮揭了,將鐵錘打開大鎖。眾人把門推開,一齊都到殿內,黑洞洞不見一物。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著,將來打一照時,四邊並無別物,只中央一個石碣,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大半陷在泥裏。〔一部大書七十回,以石碣起,以石碣止,奇絕。○碣字俗本訛作碑字。〕照那石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與第七十回一樣作章法。〕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

  〔奇事奇文。〕

  洪太尉看了這四個字,大喜,〔次又喜。〕便對真人說道:「你等阻當我,卻怎地數百年前已註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看,卻何妨?我想這個魔王都只在石碣底下。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

  真人慌忙諫道:「太尉,不可掘動,恐有利害,傷犯於人,不當穩便!」〔又稟。〕太尉大怒,〔次又怒。〕喝道:「你等道眾省得甚麼!碣上分明鑿著遇我而開,你如何阻當?快與我喚人來開!」

  真人又三回五次稟道:「恐有不好。」

  太尉那裏肯聽。〔詳書真人一稟、再稟、又稟、又稟者,以深明天罡地煞出世之不容易也。〕只得聚集眾人,先把石碣放倒,一齊並力掘那石龜,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只有三四尺深,見一片大青石板,方可丈圍。〔石碣之下石龜,石龜之下石板,寫得鄭重之至。〕洪太尉叫再掘起來。真人又苦稟道:「不可掘動。」〔掘到石板,又複苦稟,寫得鄭重之至。〕太尉那裏肯聽。眾人只得把石板一齊扛起。看時,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只見穴內刮喇喇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裏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沖上半天裏,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駭人之筆。○他日有稱我者,有稱俺者,有稱小可者,有稱洒家者,有稱我老爺者,皆是此句化開。〕

  眾人吃了一驚,發聲喊,撇下鋤頭鐵鍬,盡從殿內奔將出來,推倒顛翻無數。驚得洪太尉目瞪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上。奔到廊下,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問道:「走了的卻是甚麼妖魔?」

  真人道:「太尉不知:此殿中,當初老祖天師洞玄真人傳下法符,囑付道:『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裏面。上立石碣,鑿著龍章鳳篆姓名,鎮住在此。〔楔者,以物出物之謂。此篇因請天師,誤開石碣,所謂楔也。俗本不知,誤入正書,失之遠矣。〕若還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當時洪太尉聽罷,渾身冷汗,捉顫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從人下山回京。真人並道眾送官已罷,自回宮內修理殿宇,豎立石碣,不在話下。〔了。〕

  再說洪太尉在途中分付從人,教把走妖魔一節休說與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見責。〔畫出太尉。〕

  于路無話,星夜回至京師。進得汴梁城,聞人所說:〔只聞人說足矣,不必鋪敘醮事也。〕「天師在東京禁院做了七晝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災病,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天師辭朝,乘鶴駕雲,自回龍虎山去了。」〔省。〕洪太尉次日早朝,見了天子,奏說:「天師乘鶴駕雲,先到京師;臣等驛站而來,才得到此。」

  仁宗准奏,賞賜洪信,複還舊職,〔瘟疫亦楔也,醮事亦楔也,天師亦楔也,太尉亦楔也。既已楔出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矣,便隨手收拾,不復更用也。〕亦不在話下。

  後來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駕,無有太子,傳位濮安懿王允讓之子,太宗皇帝嫡孫,〔為前傳位禦弟太宗句吐氣,此傳外別傳之法也。〕立帝號曰英宗。在位四年,傳位與太子神宗。神宗在位一十八年,傳位與太子哲宗。那時天下太平,〔一部大書數萬言,卻以以天下太平四字起,天下太平四字止,妙絕。〕四方無事。

  且住!若真個太平無事,今日開書演義又說著些甚麼?〔忽然掉筆一轉,轉達出一部大書來。〕看官不要心慌,下文便有一部七十回正書,一百四十句題目,有分教:

  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兒窪內聚蛟龍。

  畢竟如何緣故,且聽初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