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淩虛台記


  (作者:蘇軾)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此淩虛之所為築也。

  方其未築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於其下,見山之出於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於牆外而見其髻也,曰:「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台,高出於屋之簷[yán]而止。然後人之至於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淩虛。」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

  軾複於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淩虛台耶?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則台之複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頹垣無複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世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已言於公,退而為之記。

  【注釋】

  1.國:指都市,城邑。這裡用如動詞,建城。

  2.南山:終南山的簡稱。主峰在今陝西西安市南。

  3.起居:起來和休息。

  4.麗:附著,靠近。

  5.於:比。

  6.扶風:宋稱鳳翔府,治所在今陝西鳳翔縣。這裡沿用舊稱。

  7.太守:官名。宋稱知州或知府,這裡沿用舊稱。

  8.所為築:所以要建築的原因。所為,同「所以」。

  9.陳公:當時的知府陳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縣人。宋仁宗趙禎天聖年間進士。公,對人的尊稱。

  10.杖履:指老人出遊。

  11.累累(léi):多而重疊貌,連貫成串的樣子。

  12.旅行:成群結隊地行走。

  13.髻(jì):挽束在頭頂上的發。

  14.恍然:仿佛,好像。

  15.知:事先知道,預知。

  16.從事:宋以前的官名,這裡指屬員。作者當時在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是陳希亮的下屬。

  17.昔者:以往,過去。者,起湊足一個音節的作用。

  18.蒙翳(yì):掩蔽,遮蓋。

  19.虺(huǐ):毒蟲,毒蛇。

  20.竄伏:潛藏,伏匿。

  21.豈:怎麼,難道。

  22.相尋:相互循環。尋,通「循」。

  23.秦穆: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的君主,曾稱霸西戎。

  24.祈年、橐泉:據《漢書·地理志·雍》顏師古注,祈年宮是秦惠公所建,橐泉宮是秦孝公所建,與此文不同。傳說秦穆公墓在橐泉宮下。

  25.漢武:即漢武帝劉徹。

  26.長楊、五柞(zuò):長楊宮,舊址在今陝西周至縣東南。本秦舊官,漢時修葺。宮中有垂楊數畝,故名。五柞宮,舊址也在周至縣東南。漢朝的離宮,有五柞樹,故名。

  27.仁壽:宮名。隋文帝楊堅開皇十三年建。故址在今陝西麟遊縣境內。

  28.九成:宮名。本隋仁壽宮。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五年重修,為避署之所,因山有九重,改名九成。

  29.特:止,僅。

  30.既已:已經。

  31.而況於:何況,更何況。

  32.猶:還,尚且。

  33.而:如果,假如。

  34.或者:有的人,有人。

  35.以:憑藉,依靠。後邊省去代淩應台的「之」。

  36.即「誇於世」。

  37.過矣:錯了。

  38.不在:是說「台」和「足恃者」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