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晁錯論 |
|
(作者:蘇軾)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曰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為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後有辭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於我。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並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之不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於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夫發七國之難者誰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之至安,己為難守,擇其平安,而遺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當此之時,雖無袁盎,亦未免於禍。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以情而言,天子故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是以袁盎之說得行於其間。使吳、楚反,錯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是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蜈蚣。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注釋】 1.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潁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主張重農貴粟,力倡削弱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權貴忌恨。漢景帝四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以「討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晁錯因此被殺。 2.患:禍患。 3.為:治理,消除。 4.治平: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5.其:代詞,指禍患。 6.所:處所。這裡指解決問題的措施。 7.狃(niǔ):習慣。 8.不吾信:不相信我。 9.惟:只有。 10.出身:挺身而出。 11.犯:冒著。 12.以:而,表順接。 13.固:原本。 14.期(jī)月:一個月。這裡泛指短時期。 15.端:開頭,開始。 16.發:觸發。 17.制止。 18.然後才能有力地說服天下人。 19.循循焉:緩慢的樣子。循循,徐徐。焉,……的樣子。 20.去:逃避 21.昔者晁錯盡忠為漢:從前晁錯殫精竭慮效忠漢朝。昔者,從前。 22.山東:指崤山以東。 23.並起:一同起兵叛亂。 24.以誅錯為名:以誅殺晁錯作為名義。以……為,把……作為。 25.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但漢景帝沒有洞察到起兵的諸侯的用心,把晁錯殺了來說服他們退兵。 26.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天下人都為晁錯因盡忠而遭受殺身之禍而悲痛,卻不明白其中一部分是晁錯自己造成的。以,因為。取,招致。 2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自古以來能夠成就偉大功績的人,不僅僅要有超凡出眾的才能,也一定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28.之:用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29.龍門:今陝西韓城東北,是黃河奔流最湍急處。 30.大河:指黃河。 31.方:當。 32.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可能也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 33.是以:所以,因此。 34.夫:句首發語詞。 35.驟:突然。 36.其為變,豈足怪哉:他們起來叛亂,難道值得奇怪嗎?足,值得。 37.乃:竟然。 38.想讓皇帝御駕親征平定叛亂,而自己留守京城。 39.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自己想求得這個美名,怎麼能逃避這場患難呢?安,怎麼。 40.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這是忠臣義士們之所以憤怒不平的原因啊。 41.雖:即使。 42.何者:為什麼呢? 43.以情而言:按照情理來說。以,按照。 44.天子固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皇帝本來已經覺得這是勉為其難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對他的建議。 45.使:假若。 46.淬礪:鍛煉磨礪。引申為衝鋒陷陣,發憤圖強。 47.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即使有一百個袁盎,能有機可乘離間他們君臣嗎? 48.嗟夫:感歎詞,唉。 49.則無務為自全之計:就不要考慮保全性命的計策。務,從事。 50.隙:空隙,空子。 51.乃其所以自禍歟:正是他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啊!歟,語氣助詞,表感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