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原道 |
|
(作者: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於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雲爾。」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饑,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名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其事雖殊,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禦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曆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注釋】 1.宜:合宜。《禮記·中庸》:「義者,宜也。」 2.之:往。 3.煦(xǔ)煦:和藹的樣子。這裡指小恩小惠。 4.孑孑(jié):瑣屑細小的樣子。 5.黃老:漢初道家學派,把傳說中的黃帝與老子共同尊為道家始祖。 6.楊:楊朱,戰國時哲學家,主張「輕物重生」、「為我」。墨:墨翟,戰國初年的思想家,主張「兼愛」、「薄葬」。《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7.汙(wū):污蔑,詆毀。 8.誕:荒誕。自小:自己輕視自己。 9.雲爾:語助詞,相當於「等等」。關於孔子曾向老子請教,《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及《孔子家語·觀周》都有記載。 10.四:指士、農、工、商四類。 11.六:指士、農、工、商,加上和尚、道士。 12.資:依靠。焉:代詞,指做生意。 13.宮室:泛指房屋。 14.宣:宣洩。湮(yān)鬱:鬱悶。 15.強梗:強暴之徒。 16.符:古代一種憑證,以竹、木、玉、銅等製成,刻有文字,雙方各執一半,合以驗真偽。璽(xī西):玉制的印章。鬥斛:量器。權衡:秤錘及秤桿。 17.以上幾句語出《莊子·胠篋》。《老子》也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8.其:指佛家。 19.而:爾,你。下同。 20.「清淨寂滅」:佛家以離開一切惡行煩擾為清淨。《俱舍論》卷十六:「諸身語意三種妙行,名身語意三種清淨,暫永遠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淨。」寂滅:梵語「湼盤」的意譯。指本體寂靜,離一切諸相(現實世界)。《無量壽經》:「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21.三代:指夏、商、週三朝。黜(chù)貶斥。 22.其:指道家。 23.傳(zhuàn):解釋儒家經典的書稱「傳」。這裡的引文出自《禮記·大學》。 24.天常:天性。 25.中國古代漢族對其他民族的通稱。 26.進:同化。 27.經:指儒家經典。二句出自《論語·八佾》。 28.引文見《詩經·魯頌·閟宮》。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數民族。膺:攻伐。荊舒:古代指東南方的少數民族。 29.幾何:差不多。胥:淪落。 30.郊:郊祀,祭天。假:通「格」,到。 31.廟:祭祖。 32.文:周文王姬昌。武: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孟軻: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孔子再傳弟子,被後來的儒家稱為「亞聖」。 33.荀:荀子,名況,又稱荀卿、孫卿。戰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揚:揚雄(約前53~公元18),字子雲,西漢末年文學家、思想家。 34.廬:這裡作動詞。其居:指佛寺、道觀。 35.鰥(guān):老而無妻。獨:老而無子。 36.庶乎:差不多、大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