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吊古戰場文


  (作者:李華)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xiòng]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招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暮,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bì]臆誰訴?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dù],無世無之。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于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野豎旄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若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載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pū]。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勳,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淒悲。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狩)在四夷。

  【作者簡介】

  李華(715~766),字遐叔,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大臣、文學家。

  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天寶二年,登博學宏辭科,拜監察禦使,轉右補闕。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接受鳳閣舍人偽職。「安史之亂」平定後,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後來,隱居大別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病故。

  作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積極共倡古義,開啟唐代古文運動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注釋】

  1.浩浩:遼闊的樣子。垠(yín):邊際。

  2.夐(xiòng):遠。

  3.縈帶:彎彎曲曲如帶子一樣。

  4.糾紛:重疊交錯的樣子。

  5.黯:昏黑。

  6.曛(xūn):形容日色昏暗。

  7.蓬:草名,即蓬蒿。

  8.鋌(tǐng):疾走的樣子。

  9.亭長:亭長:秦漢時每十裡為一亭,設亭長一人,掌管治安、訴訟等事。唐代在尚書省各部衙門設置亭長,負責省門開關和通報傳達事務,是流外(不入九品職級)吏職。此借指地方小吏。

  10.三軍:周制天子置六軍,諸侯大國可置三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此處泛指軍隊。

  11.將:抑或,還是。

  12.齊魏:與下文的「荊韓」指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國家,這裡均泛指戰國時代。徭戍:徭役征戍。

  13.荊:即楚國。召募:招募兵員。

  14.腷(bì)臆:心情苦悶。愬(sù):即「訴」。

  15.事:戰事。四夷:四方邊境的少數民族。夷,古時對異族的貶稱。

  16.中州:中原。耗斁(dù):損耗敗壞。

  17.戎:西方少數民族。此泛指少數民族。夏:華夏,漢族。

  18.王師:帝王的軍隊。古稱帝王之師是應天順人、弔民伐罪的仁義之師。

  19.文教:指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失宣:沒有得到宣揚。

  20.用奇:使用奇兵詭計。

  21.奇兵:乘敵不備進行突然襲擊的部隊。

  22.王道:指禮樂仁義等治理天下的準則。迂闊:迂腐空疏。

  23.振漠:震撼沙漠。

  24.胡兵:指北方少數民族軍隊。伺便:乘機。

  25.期門:軍營的大門。

  26.旌旗:旗幟的統稱。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

  27.組練:即「組甲被練」,戰士的衣甲服裝。此代指戰士。

  28.析:分離,劈開。

  29.窮陰:猶窮冬,極寒之時。

  30.海隅(yú):西北極遠之地。海,瀚海,沙漠。

  31.繒(zēng)纊(kuàng):指冬天所穿的衣服。繒,絲織品的總稱。纊,絲綿。古代尚無棉花,絮衣都用絲棉。

  32.憑陵:憑藉,倚仗。

  33.輜(zī)重:軍用物資的總稱。

  34.都尉:官名,此指職位低於將軍的武官。

  35.踣(bó):僵僕。

  36.勝(shēng):盡。

  37.蹙(cù):迫近,接近。

  38.冪(mì)冪:深濃陰暗。

  39.牧:李牧,戰國末趙國良將,守雁門(今山西北部),大破匈奴的入侵,擊敗東胡,降服林胡(均為匈奴所屬的部族)。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40.殫(dān):盡。痡(pū):勞倦,病苦。《史記·平准書》載:漢武帝時,多次大舉征伐匈奴及大宛、西羌、南越,以至「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天下虛耗」,甚至「人複相食」。

  41.周:指周代。獫(xiǎn)狁(yǔn):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即匈奴的前身。周宣王時,獫狁南侵,宣王命尹吉甫統軍抗擊,逐至太原(今寧夏固原縣北),不再窮追。句出自《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獫狁,至於太原。」

  42.城:築城。朔方:北方。一說即今寧夏靈武縣一帶。句出《詩經·小雅·出車》:「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43.飲至:古代盟會、征伐歸來後,告祭於宗廟,舉行宴飲,稱為「飲至」。策勳:把功勳記載在簡策上。句出《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勳焉,禮也。」

  44.穆穆:端莊盛美,恭敬謹肅的樣子。多用以形容天子的儀錶,如《禮記·曲禮下》:「天子穆穆」。棣(dì,一說讀dài)棣:文雅安和的樣子。2.

  45.荼(tú)毒:殘害。

  46.指鮮血。朱,紅色。殷,赤黑色。《左傳·成公二年》杜注:「血色久則殷。」

  47.在今內蒙古中部,西起河套,東接內興安嶺,原為匈奴南部屏障,匈奴常由此以侵漢。漢武帝時,為衛青、霍去病統軍奪取,漢軍損失亦慘重。

  48.蒼蒼:指天。蒸:通「烝」,眾,多。

  49.悁(yuān)悁:憂愁鬱悶的樣子。

  50.布奠傾觴(shāng):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陳列。奠,設酒食以祭祀。

  51.不至:不能達于死者。

  52.精魂:精氣靈魂。古時認為人死後,其精氣靈魂能夠離開身體而存在。

  53.凶年:荒年。語出《道德經》第三十章:「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大舉興兵造成大量農業勞動力的徵調傷亡,再加上雙方軍隊的蹂躪掠奪以及軍費的負擔,必然影響農業生產的種植和收成。故此處不僅指自然災荒。

  54.其:將。

  55.守在四夷: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這是說要用仁德來使四方歸服,都來為天子守衛國土,就可以免於戰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