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
顧貞觀 山城夜半催金柝①,酒醒孤館燈花落。窗白一聲雞,枕函②聞馬嘶。 門前烏桕樹,霜月迷行處。遙憶獨眠人,早寒驚夢頻。 【作者簡介】 顧貞觀,字華峰,江蘇無錫人。康熙五年中舉人,為國史院典籍。 善填詞,為清代詞壇大家,是納蘭性德的好友,詞風亦相近。重白描,不喜雕琢、用典,以情取勝,真切感人。著有《彈指詞》。 【注釋】 ①金柝:古代軍中巡夜所擊之器,即刁鬥。此指夜間更聲。 ②枕函:即枕頭。 【評解】 此詞描寫作者深夜羈旅孤館,遙憶地下亡人的寂寞、淒涼況味。上片寫羈旅山城,思念親人,輾轉不寐的情景。夜半金柝,孤館燈花,窗外漸白,雞鳴馬嘶,寫盡徹夜無眠況味。下片寫孤館淒涼,愁夢頻驚,月色朦朧,樹影慘淡,使人愈覺傷淒。這首小令,神韻甚佳,頗有情致。 玉纖①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②,倒減卻③、黃楊一寸。 天公定亦憐嬌俊④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⑤。翻借作,蘭秋重閏⑥。 【注釋】 ①玉纖:指女子之手。 ②「添葉」句:梧桐秋日落葉,有「一葉知秋」之說。今遇閏六月,則使梧桐落葉延遲,故雲添葉。 ③「倒減卻」句:據《本草綱目》載:「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寸,遇閏則反退。」 ④嬌俊:指青年男女姣好的容貌。 ⑤清商:天高氣爽的秋季。 ⑥「翻借作」句:謂閏六月已行秋令,可借作七月,使七月有重閏。 【評解】 七月初七,是牛、女二星一年一度相會的日期。時值閏年,因而可以看作有兩個七夕,詞人便設想,這是天公出於對經年因分離而愁損的兒女的愛憐。構思既巧,詞亦雋雅。 寄吳漢槎①甯古塔,以詞代書。丙辰②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③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④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⑤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⑥。冰與雪,周旋久。淚痕莫滴牛衣⑦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⑧?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⑨,盼烏頭、馬角CD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注釋】 ①吳漢槎(chá):是吳兆騫的字。清順治十四年,他因江南科場案件牽連,謫戍甯古塔(今黑龍江甯安)。顧貞觀與吳是好友,當時顧在納蘭性德家教書,寫此詞表示對朋友的同情與慰藉。納蘭性德見詞泣下,遂求情于其父納蘭明珠(宰相),吳兆騫遂被收回。《金縷曲》共二首,選一首。 ②丙辰:這裡指康熙十五年。 ③季子: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劄,有賢名,因封於延陵,遂號稱「延陵季子」,後來常用「季子」稱呼姓吳的人。 ④行路:這裡指與己無關的路人。 ⑤魑魅:鬼怪。 ⑥覆雨翻雲手:形容反復無常。 ⑦牛衣:這裡指粗劣的衣服。 ⑧毅:同「夠」。 ⑨廿載:自吳兆騫坐江南科場案至此,整整二十年。 包胥承一諾:春秋時,伍子胥避害自楚逃吳,對申包胥說:「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我必存之」。後伍子胥引吳兵陷楚都郢,申包胥入秦求兵,終複楚國(參看《史記》)。 CD烏頭馬角:戰國末,燕太子丹為質于秦,求歸。秦王說:「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太子丹仰天長歎,烏頭變白,馬亦生角(參看《史記》)。 【評解】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遠謫的深切關懷、同情和慰藉。 上片寫對友人的問候、同情。「季子平安否」,不是一般寒暄,而是對謫戍遠方至友的深切關懷。「冰與雪」,暗喻自己與吳兆騫,都是在清朝嚴酷的統治下輾轉反側。下片勸慰好友並寫自己全力相救的赤誠之心。「置此劄,君懷袖」,勸友人以此信為安慰,放寬心,解憂愁。全詞表現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情感。在那黑暗的社會裡,這種友誼,更覺難能可貴。在藝術手法上,通篇如話家常,宛轉反復,心跡如見。一字一句,真摯感人。 【集評】 譚獻《篋中詞》: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興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純以性情結饌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①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②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字容若,滿人,太傅明珠長子。聰敏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一等侍衛。與當時才子顧貞觀、秦松皊、陳維崧等結為摯友。 他在清初詞壇上,起了聯絡海內詞客的重要作用。31歲病逝。其詞風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後主之稱。所寫詞清麗婉約,格高韻遠,頗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詞有《飲水集》。 【注釋】 ① 榆關:山海關。那畔:那邊,此處指關外。 ② 聒:喧擾,嘈雜。 【評解】 此詞當寫于作者從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瀋陽)途中。描寫羈旅荒涼的塞外,思念故鄉的孤寂情懷。上片寫長途跋涉的情景。「山一程,水一程」,寫出了長途跋山涉水之苦,更襯出對家園的留戀。下片寫旅中風雪,更添鄉愁。通篇低徊宛轉,抑鬱蘊藉,而語言平易,流麗自然。 【集評】 顧貞觀《通志堂詞序》:容若天資超逸,儲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淒婉而後喜悅。 顧貞觀《納蘭詞評》:容若詞一種淒惋處,令人不能卒讀。 周之琦《篋中調》一引:「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王國維《人間詞話》: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春淺,紅怨,掩雙環①。微雨花間,晝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②,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旨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注釋】 ① 雙環:門上雙環,此代指門。 ② 闌珊:稀疏零落。 【評解】 此詞寫微雨濕花時節,閨中女子的一段難以訴說的柔情。 微雨花間,門掩雙環,香消夢還,彈淚無言。下片前三句歎往事皆非,空作相思。後四句言當時與所愛者相會之情景,又浮現在眼前。全詞以形象出之,極纏綿婉約之致。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①如環,昔昔長如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②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③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④。 【注釋】 ① 昔:同「夕」。 ② 無那:無奈。 ③ 唱罷秋墳:用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句意。 ④ 「春叢」句:化用梁山伯、祝英台死後化蝶的故事。 【評解】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表達了對亡妻的真摯愛戀。下片以燕子的歡悅呢喃,反襯自己的憂愁悲哀,並化用「雙棲蝶」的典故,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 這首詞把作者內心對愛妻的悲悼之情,盡情表露。不做作,無雕飾,纏綿淒切,感人至深。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①落花紅冷,驀地②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②紋燈影。 【注釋】 ① 砌:臺階。 ② 驀地:忽然。 ③ 簟:竹席。 【評解】 此詞寫青年男女一見鍾情的情景。初見的地點,是在圍著欄幹的金井邊,那正是落花滿階的暮春時節。他們突然相見了。從此以後,意惹情牽,再也不能忘懷。「從此簟紋燈影」留下了無限相思。簟波席紋之中,燈光燭影之下,她的身影宛然在目,縈繞心頭。全詞感情真摯,取意新穎,生動地表現了初戀時的心情,體現出納蘭詞風的特色。 【集評】 《清詞菁華》:(性德)小令為有清一代冠冕,奇情壯采,一往無前。 況周顧《蕙風詞話》:(性德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 徐乾學《納蘭性德墓誌銘》:清新雋秀,自然超逸。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①。 最是繁絲搖落後②,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③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注釋】 ①關:這裡是關切、關懷之意。 ②最是:特別是;繁絲,指柳絲的繁茂。這兩句裡柳絲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③湔裙夢斷:意思是涉水相會的夢斷了。湔裙:濺濕了衣裙。李商隱在《柳枝詞序》中說:一男子偶遇柳枝姑娘,柳枝表示三天后將涉水濺裙來會。此詞詠柳,故用此典故。 【評解】 此詞既詠經受冰雪摧殘的寒柳,也詠一位遭到不幸的人。 通篇句句寫柳,又句句寫人,物與人融為一體。委婉含蓄,意境幽遠。確是一首成功之作。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余最愛《臨江仙》「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言之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詞亦以此篇為壓卷之作。 落花如夢淒迷,麝煙①微,又是夕歸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注釋】 ① 麝煙:麝香。 【評解】 此詞僅描寫閨中人教鸚鵡念詩的細節,便把思婦的心情和盤托出。她鎮日思念心上人,而又不能離開深閨,閑得無聊,只好調弄鸚鵡,教其念詩;而所念的,正是他的詩。「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既是消遣,又是懷念,感情細膩婉曲,含蘊無限情韻。風格綺麗,淒婉纏綿。 丁巳①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②,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靈飆③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④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欲結綢繆⑤,翻驚搖落⑥,兩處鴛鴦各自涼!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出回腸⑦。 【注釋】 ①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時納蘭性德23歲。 ②紅雨:這裡指落花。 ③靈飆:神風。 ④碧落:天界。《度人經》注,「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雲碧落。」 ⑤綢繆:纏綿的情緣。 ⑥搖落:原指木葉凋落,這裡是亡逝之意。 ⑦「把聲聲簷雨」兩句:意思是讓簷前滴滴淅淅的雨聲,譜寫出我內心的痛苦。回腸:彎曲的腸子。過去多以腸子的屈曲紆回比喻愁懷縈繞。 【評解】 此詞感情真摯,哀婉纏綿,悱惻動人。詩人懷念亡妻,心情極為悲傷。他歎息愛妻早亡,回憶過去夫妻的恩愛生活,敘述喪妻後自己的痛苦。對著妻子的遺像,似乎覺得靈風飄動,思緒悠悠,想到天上尋找,又想到「料短髮,朝來定有霜」。 即使在人間天上,兩情如一,但眼前人亡物在,觸景傷情。 「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出回腸」,抒寫了詩人的無限傷淒,為全詞更添情韻。 【集評】 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表現其「自然之情」,是納蘭性德創作的立足點。正因如此,儘管他有時文心周折婉曲,立意新穎精巧,但人們依然感受到他感情的真朴,依然能夠透過綺麗的衣裝,看到詩人跳動著的「赤子之心」。 宋 琬 月去疏簾才幾尺。烏鵲驚飛①,一片傷心白。萬里故人關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②?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牆角芭蕉風瑟瑟,生憎遮掩窗兒黑。 【作者簡介】 宋琬字玉叔,號荔裳,一號無今,山東萊陽人。順治四年進士及第。官戶部主事,四川按察使。著有《安雅堂文集》、《二鄉亭詞》。 【注釋】 ①烏鵲驚飛:曹操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②梅花笛:笛曲中梅花引。李白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名。一名《梅花引》。 【評解】 此詞抒寫月夜懷人的羈旅生活,透露出作者煩亂不安的心緒。上片對景懷人,月近疏簾,烏鵲驚飛,南樓笛聲,故人萬里。下片寫旅中情景。燈下蟋蟀淒鳴,欲睡何由可得!牆角風吹芭蕉,寫憎遮黑窗兒。全詞情景交融,委婉細膩,曲折含蓄。或當有所寄託。 【集評】 譚獻《篋中詞》:憂讒。 佟世南 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遠山映水夕陽低,春愁壓翠眉①。 芳草句,碧雲辭,低徊閑自思。 流鶯枝上不曾啼,知君腸斷時。 【作者簡介】 佟世南,字梅嶺,清滿州(遼東)人。善填詞,長於小令,修辭婉麗,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詞風與納蘭性德相近。著有《東白堂詞》。 【注釋】 ①翠眉:即翠黛。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眉,故稱眉為「翠黛」。 【評解】 此詞描寫暮春季節,深閨思遠的心情。上片以景襯情。杏花飄落,如疏雨灑在湖邊的長堤上,散發著芳香。「高樓簾幕垂」,明寫景物,暗寫人物的思想、神態和感情。下片以聯想古詩詞的意境,寫思婦的春愁。全詞含蓄蘊藉,清新婉約。 龔翔麟 撥棹驀山溪。月上瓜州楊柳枝。金盞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綠蓋舞風輕簇水。 【作者簡介】 龔翔麟字天石,號蘅圃。浙江杭州市人。康熙二十年副貢。官監察禦史。著有《紅藕莊詞》。 【評解】 此詞集合《撥掉》,《驀山溪》、《月上瓜州》、《楊柳枝》、《金盞》、《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綠蓋舞風輕》、《簇水》十個詞牌名而成。妙在作者不另加辭語,而文理順遂,且亦頗具月夜撥棹、聽歌臨風的意趣。此體在詞作中別具一格,與回文、藥名、嵌字、離合等體一樣,也是頗見巧思的文字遊戲,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赤泥亭子沙頭小,青青絲柳輕陰罩。亭下響流澌①,衣波雙鷺鶿②。 田田初出水,菡萏③念嬌蕊。添個浣衣人。紅潮較淺深。 【注釋】 ①澌:解凍時流動的水。澌,通嘶。流澌:流水聲。 ②鷺鶿:水鳥。 ③菡萏:荷花。 【評解】 這首題畫詞寫得生動逼真。上片寫畫中美景。青青柳絲,赤泥小亭,亭下流水,鷺鶿對浴。下片寫荷花與人交相輝映。 把物與人融為一體,為全畫增添無限情韻。全詞意境幽美,工麗新巧。 厲 鶚 一寸橫波①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妝殘粉薄,矜嚴消盡,只有溫柔。 當時底事②匆匆去?悔不載扁舟③。分明記得,吹花④小徑,聽雨高樓。 【作者簡介】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康熙庚子中舉,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不售,遂不復出。愛山水,尤工詩餘,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秋林琴雅》四卷,《樊榭山房詞》二卷,續詞一卷,集外詞一卷。 【注釋】 ①橫波:喻目光。 ②底事:何故。 ③載扁舟:猶言同行。 ④吹花:猶言迎風,語出《詩·鄭風·籜兮》:「風其吹女。」與下句「聽雨」對仗。 【評解】 此詞通過往事的回憶,抒寫懷人之情。小徑迎風,高樓聽雨,此情最堪回味。但佳人已去,追想當日溫柔,徒增悵惘。「矜嚴消盡」一句,畫出了這位「佳人」並非一味溫柔,頗能傳神地點出該女子的性格。全詞工麗和婉,語俊境美。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①,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②。日日綠盤③疏粉豔,西風無處減。 【注釋】 ①冉冉:嫋嫋升動貌。 ②臨鑒:對鏡。 ③綠盤:喻荷葉。 【評解】 厲鶚詞以典麗見長,此詞「秋濃人淡」、「綠盤疏粉豔」兩句,尤為穎異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遠空靈之極;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綺旎。全詞清雅婉麗,意境幽美。風味在清真、白石之間。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有怨情,意味便厚,否則無病呻吟,亦可不必。 《藝蘅館詞選》徐紫珊雲:樊榭詞生香異色,無半點煙火氣,如入空山,如聞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出之者。 簟淒燈暗眠還起,清商①幾處催發?碎竹虛廊,枯蓮淺渚,不辨聲來何葉?桐飆②又接。盡吹入潘郎③,一簪愁發。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 陰蟲還更切切。玉窗挑錦倦,驚響簷鐵④。漏斷高城,鐘疏野寺,遙送涼潮嗚咽。微吟漸怯。訝籬豆花開,雨篩時節。獨自開門,滿庭都是月。 【注釋】 ①清商:原為古五音之一。此處指秋風。 ②飆:泛指風。 ③潘郎:指晉潘嶽。 ④簷鐵:簷馬。亦謂之風鈴,風馬兒。懸於簷下,風起則錚鏦有聲。 【評解】 此詞著意描寫秋聲。上片寫入夜風聲,「幾處催發」,使人難於入睡。下片寫簷鐵驚響,野寺鐘疏,蟲聲切切,涼潮嗚咽。獨自開門,惟見滿庭月光。結句極富詩情畫意。全詞從所聞到所見和所思,生動逼真而又細緻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集評】 《藝蘅館詞選》陳玉幾曰:樊榭詞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聲,而玉之聲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蘭之味芬芳。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樊榭詞拔幟于陳、朱之外,竊曲幽深,自是高境。……樊榭措詞最雅,學者循是以求深厚,則去姜、史不遠矣。 周稚廉 小鬟衫著輕羅,發如螺①,睡起釵偏髻倒喚娘梳。 心上事,春前景,悶中過,打疊②閒情別緒教鸚哥。 【作者簡介】 周稚廉字冰持,江蘇婁縣(今上海松江縣)人。康熙時諸生。有《容居堂詞》一卷。 【注釋】 ①螺:螺髻,古代女子的髮式。 ②打疊:收拾,安排。 【評解】 此詞著意描寫人物情態。小鬟睡起,釵偏髻倒,嬌憨之態可掬。神情逼真,如在眼前。全詞委婉含蓄而又新巧自然。 【集評】 《清詞菁華》:稚廉于詞壇小有名而毀多譽少。《相見歡》一闋,狀雙髻憨態可掬,在有意無意間,傳神恰到好處,不可謂非妙手。 吳翌鳳 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 憑欄漸覺春光暝①,悵望碧天帆去盡。滿隄②芳草不成歸,斜日畫橋煙水冷。 【作者簡介】 吳翌鳳字伊仲,號枚庵,江蘇吳縣人。嘉慶時之諸生,客游楚南,垂老始歸。所撰《吳梅村詩集箋注》,能正舊注之失,盛行於世。著有《與稽樓叢稿》、《曼香詞》等書。 【注釋】 ①暝:幽晦,昏暗。 ②隄:同「堤」。 【評解】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寫人。景與人融為一體。春寒料峭,雙燕歸遲。柳邊絲雨,花外小樓,簾影人靜。憑欄悵望,征帆去盡,只見芳草滿隄,畫橋水冷。全詞工巧和婉,清新雅麗,語言美,意境亦美。 【集評】 譚獻:《篋中詞》俊絕。 《清詞菁華》:翌鳳詞時出奇意,自然流麗。 客睡厭聽深夜雨,瀟瀟徹夜偏聞。晨紅太早鳥喧群。霽痕才著樹,山意未離雲。 梅粉堆階慵①不掃,等閒過卻初春。謝橋新漲碧粼粼。茜衫②氈笠子,已有聽泉人。 【注釋】 ①慵:懶。 ②茜衫:紅衫。 【評解】 此詞上片寫雨後春景。夜雨初晴,群鳥聲喧。霽痕著樹,山未離雲。下片寫雨後聽泉。已過初春,落梅滿階。謝橋新漲,碧波粼粼。茜衫氈笠,聽泉有人。全詞幽雅清新,流麗自然。表現了作者超然的風度與韻致。 【集評】 《清詞菁華》:《臨守江仙》「客睡厭聽深夜雨」一闋,豐神高朗,超絕時流,其結句風格,直入北宋矣。 吳錫麒 說相思,問相思,楓落吳江②雁去遲。天寒二九時。 怨誰知?夢誰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來翠羽③飛。 【作者簡介】 吳錫麒字聖徵,號縠人,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十年中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著有《有正味齋詞》。 【注釋】 ①西泠:西泠橋,在杭州西湖。 ②吳江:縣名,在江蘇南部。亦為吳淞江的別稱。 ③翠羽:翡翠鳥。 【評解】 這是一首題贈詞。上片就楓落吳江,感物思人,點出天寒和相思。相傳雁能傳書,故寫實景而意含雙關。下片傾訴思念的深情,切盼友人訊息。末句當是想像中的西泠雪景,與「楓落吳江」回映,倍增兩地相思之苦。全詞情真意切,宛轉有致。 月黑星移燈屢閃,依稀①打過初更。清遊如此太多情。豆花涼帖地,知雨咽蟲聲。 漸逼疏蓬風淅淅②,幾家茅屋都扃③。茨茹荷葉認零星。不知潮欲落,漁夢悄然生。 【注釋】 ①依稀:仿佛。 ②淅淅:微風聲。 ③扁:關閉。 【評解】 此詞首兩句點明時刻,以下寫景,呈現出一片朦朧夜色。 荒村人靜,遂覺茨菇荷葉,凡舟中所能辨識者莫不饒有詩趣。 「漁夢」語雙關,可解作靜極欲眠,亦可釋為隱遁之想。「涼帖地」之「涼」字,「咽蟲聲」之「咽」字,均可見作者體物煉字之工。 【集評】 《清詞菁華》:錫麒駢文與詩,均乏空靈高致,惟詞卻能蕭疏流利,如秋雨梧桐。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 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 桑徑人稀,吳蠶①才動,寒倚一梯煙。 【注釋】 ①吳蠶:吳地盛養蠶,因稱良蠶為吳蠶。 【評解】 江南三月,紅瘦綠肥,鶯啼蝶飛,春光老去。欲尋舊夢,再到前溪,柳過三眠,桑徑人稀。結句「寒倚一梯煙」,極有情致,耐人尋味。全詞風流秀逸,流麗自然。 春波軟蕩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①。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楊柳多。 【注釋】 ①禁煙:寒食節。古代逢此節日,禁止煙爨。亦稱禁火。 【評解】 此詞寫春怨。上片寫景。春波軟蕩,碧水紅樓。下片寫人因別離而消瘦。情思纏綿,溫柔含蓄。全詞輕柔俊雅,別樣風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