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
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禽①,遲遲日,猶帶一分陰。 往事莫沉吟,身閒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作者簡介】 章良能字達之,宋代麗水(今屬浙江)人,居吳興。淳熙五年進士,除著作佐郎,甯宗朝官至參知政事。間作小詞,極有思致。 【注釋】 ①碎鳴禽:唐杜荀鶴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評解】 這首詠春小詞,語言清淺,喻意較深。上片描繪春光春色。柳暗花明,春滿人間,小闌芍藥,雨後鳴禽。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下片抒發韶華易逝,青春難尋的喟歎。不必沉吟往事,且趁大好春光,登臨遊賞。舊游易尋而「少年心」已無處可尋矣。結句含蘊無限,感喟殊深,全詞和婉工麗,曲折含蓄,優美動人。 【集評】 陳霆《諸山堂詞話》:語意甚婉約,但鳴禽曰碎,於理不通,殊為意病,唐人句雲:「風暖鳥聲碎。」然則何不曰:「暖風嬌語碎鳴音」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景下情,作法明晰,意致清婉。起言春深花發,次言雨後鳥鳴。「風軟碎鳴禽」,用杜荀鶴「風暖鳥聲碎」詩。換頭,抒及時行樂之意。「舊遊」兩句,以轉筆作收,倍覺沉痛。 李好古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①。燕子歸來銜繡幕②,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樓③歌舞?誰在玉關④辛苦?若使胡塵⑤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作者簡介】 李好古,南宋末年人,籍貫、事蹟及生卒年均不詳。自署鄉貢免解進士。自稱「江南客」。有《碎錦詞》。 【注釋】 ①紅素:花的顏色紅白相間。 ②銜繡幕:燕子銜泥在簾幕間穿過。 ③玉樓:華麗的樓房。 ④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這裡是借指國防前線。 ⑤胡塵:外族發動的戰爭。 胡:這裡指蒙古族。塵:戰爭的煙塵。 【評解】 這首詞通過對中原故土的懷念,抒發作者感傷國事,為國家前途憂慮的思想感情,同時流露出對腐敗無能的南宋統治集團的不滿。上片寫春天到來,燕子尋覓舊巢的情景,委婉曲折地道出了由於中原淪陷,自己無法返回家鄉的悲苦心情。下片譴責腐朽的南宋統治者,表達自己渴望收復中原的急切心情。全詞感情深摯濃郁,宛轉含蓄,設喻新巧,較有感染力。 瓜洲①渡口,恰恰城如鬥②。亂絮飛錢迎馬首,也學玉關③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④,極知形勝東南。更願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注釋】 ①瓜洲:在今江蘇邗江縣南。 ②城如鬥:指城形如北斗。 ③玉關:泛指邊塞。 ④控金山:是說瓜洲直接控制鎮江金山,是東南的要衝。 【評解】 作者經過瓜洲時,但見平沙淺草,征途茫茫,有感而作此詞。南宋時,瓜洲渡是金兵南侵的衝要之地。所以這個「亂絮飛錢」的南方小鎮,如今已成了從前的邊塞玉門關。詞中說瓜洲南控金山,形勢十分重要,作者提醒朝廷諸公加意經營,不要忘了中原地區。全詞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 語言工麗精煉。 許 棐 鳩雨細,燕風斜①,春悄謝娘②家。一重簾外即天涯,何必暮雲遮②。 釧金寒,釵玉冷④,薄醉欲成還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負幾韶華⑤。 【作者簡介】 許棐字忱父,海鹽(今屬浙江)人。宋理宗嘉熙中,居於秦溪,自號梅屋。多與江湖派詩人交往,詩風亦相近。詞共18首,都是小令。 著作有《梅屋詩稿》及《梅屋詩餘》。 【注釋】 ①「鳩雨」兩句:形容燕子和鳩鳥在斜風細雨中來回飛翔。 ②謝娘:指思婦。 ③暮雲:黃昏時天上的雲霞。以上兩句是說咫尺天涯。兩人相隔雖只一重簾子,就無法相見,不必有斷腸人在天涯之歎。 ④「釧金」兩句:即金釧寒,玉釵冷,形容春寒。 ⑤孤負:即辜負。 韶華:美好的春光。 【評解】 這首閨怨詞,上片先從景物寫起,細雨斜風,鳩燕飛翔,春已悄然來臨。然後寫人,幽居閨中,與心上人一簾相隔,咫尺天涯,不得相會。下片寫「金釧寒,玉釵冷」,獨處閨中,辜負了大好春光。幽恨滿懷,即使有酒也難消解。通篇清麗宛轉,幽怨纏綿。 一春不識西湖面,翠羞紅倦①,雨窗和淚搖湘管②,意長箋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來相伴,東風不管琵琶怨③,落花吹遍。 【注釋】 ①「一春」兩句:是說一春未曾出遊,想來湖上已是葉密花謝,春意闌珊。 ②湘管:用湘竹做管的毛筆。 ③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歌曲。 【評解】 這首小詞抒發了幽居孤淒、傷春念遠之情。上片寫春光虛度,獨居深閨,西子湖上,該已是「翠羞紅倦,春意闌珊」了。西窗握管,不禁淚灑錦箋。下片寫閨中缺少知音,惟有梁燕相伴。東風不管琵琶傳出的傷春相思之曲,仍然將枝頭上的花兒吹落滿地。通篇纏綿哀怨,淒切感人。 金章宗 風流紫府①郎,痛飲烏紗岸。柔軟九回腸,冷怯玻璃盞。 纖纖白玉蔥②,分破黃金彈。借得洞庭春③,飛上桃花面。 【作者簡介】 金章宗,名璟,世宗嫡孫,于大定二十九年嗣位,在位二十九年,《詞林紀事》根據《歸潛志》載:金章宗天資聰悟,詩詞多有可稱者。 其宮中絕句雲:「五雲金碧拱朝霞,閣樓崢嶸帝子家。三十六宮簾盡卷,東風無處不楊花。」其詞有《軟金杯》等名篇。 【注釋】 ①紫府:道家稱仙人所居。這裡泛指宮廷。 ②玉蔥:形容美女之手。 ③洞庭春:名酒。亦名「洞庭春色」。 【評解】 這首詠物小詞,寫得很有特色。上片寫仙郎風流痛飲,金杯柔軟可愛。下片寫纖手斟酒,一杯「洞庭春」,飛上桃花面。 全詞柔和細膩,曲折有致。 吳 激 南朝①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②。舊時③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④,宮鬢堆鴉⑤。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⑥。 【作者簡介】 吳激字彥高,自號東山。金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宋宰相栻之子,米芾之婿。官翰林待制。皇統(金熙宗)初,出知深州(今河北省縣名)。著有《東山集》。 【注釋】 ①南朝:一稱六朝,即相繼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傷心事,亦作「傷心地」。 ②後庭花:詞曲名。 ③「舊時」三句:系化用劉禹錫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成。 ④仙肌勝雪:形容美人的肌膚比雪還白。 ⑤宮鬢堆鴉:形容宮中美人的鬢髮顏色象鴉羽。故曰「堆鴉」。 ⑥「江州」三句:系融化白居易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而來。 【評解】 此詞懷古感事。作者本為宋人,蓋有傷于北宋王朝之覆滅,南宋偏安江左,中原恢復無望。上片痛國家淪陷,下片悲人民流離。南朝諸代,國祚短促,相繼滅亡,本屬傷心之事。而統治者不以此為鑒,還在唱《後庭花》那樣的靡靡之音,荒淫無度,宜其重蹈覆轍之禍。當日中州甲第,久易主人;南國佳人,香消塵夢。商女琵琶,彈不盡淪落生涯;司馬衫袖,濕多少同情眼淚。盛哀之相因,古今所同慨。此詞化用唐人詩句,最為突出。借前人的現成語,寫自己的心裡話,不獨句調渾成,演唱順口,亦且由彼及此,悟境殊深。 【集評】 《詞林紀事》據《容齋題跋》雲: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張總侍禦家集。出侍兒佐酒。中有一人,意狀摧抑可憐。叩其故,乃宣和殿小宮姬也。坐客翰林直學士吳激,賦長短句紀之。聞者揮涕。 《詞林紀事》引《歸潛志》:彥高詞集,篇數雖不多,皆精微盡善。 雖多用前人詩句,其剪裁綴點若天成,真奇作也。先人嘗雲,詩不宜用前人語。若夫樂章,則剪截古人語亦無害。但要能使用爾。如彥高《人月圓》,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蘊甚遠,不露圭角。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①。 【注釋】 ①華顛:頭上白髮。 【評解】 此詞寫旅途中思念家鄉的急切心情。歸心如箭,遂一夜無眠。啟程時猶有殘月,臨渡時已細雨霏霏。旅途景物,略不關情,蓋一心已在思量歸家後光景。「童稚」兩句,有「近鄉情更怯」之感。 蔡松年 秀樾①橫塘十裡香,水光晚色靜年芳。燕支②膚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幕雲秋影照瀟湘。醉魂應逐淩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作者簡介】 金詞人蔡松年字伯堅,父蔡靖,官真定判官,遂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累官吏部尚書,參知政事。進拜右丞相。《中州樂府》雲: 蔡丞相鎮陽別業,有蕭閑堂,自號蕭閑老人,百年以來樂府,推伯堅與吳彥高,號吳蔡體。著有《蕭閑公集》。 【注釋】 ①樾:樹蔭,道旁林蔭樹。 ②燕支:即胭脂。 【評解】 周紫芝《竹坡詩話》雲:金九主百一十八年間,獨蔡松年丞相樂府,與吳彥高東山樂府,膾炙藝林,推為吳蔡體。本詞以擬人手法,詠荷抒懷。上片寫「水光晚色」,十裡荷香,花如胭脂,葉似翡翠。下片寫暮雲秋影,月照瀟湘。魂逐淩波,西風夜涼。全詞意境清幽,辭語工麗。抒情細膩,婉豔多姿。 【集評】 王若虛《滹南集詩話》:蕭閑樂善堂賞荷詞,「胭脂膚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世多稱之,此句誠佳,然蓮體實肥,不宜言瘦。予友彭子升易「膩」字,此似差勝。 劉 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①怨樓閑。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②。翰林③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④忍淚看。 【注釋】 ①羌管:即羌笛。西北羌族之樂器。 ②「倒流」句:誇張地寫月下暢飲,酒如天河倒流入杯。 ③「翰林」句:用歐陽修《贈王安石》詩句,此以李白自況。 ④吳姬:泛指江南美女。 【評解】 雪照山城,玉指生寒。一聲羌笛,更引起對江南的懷念。 江南已梅開幾度,而人生天涯,鬢髮已斑,何堪羈旅之苦,無限懷遠之情。「羌管」與「玉指」相襯,用字工巧。下片寫星月之夜,痛飲澆愁,逆想如將萬種幽怨訴之于詩,吳姬亦當和淚而讀。與上片掩映,益增淒切。 劉 迎 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青衫記得章台①月,歸路玉鞭斜。 翠鏡啼痕印袖,紅牆醉墨籠紗。 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作者簡介】 劉迎字無黨,號無淨居士,東萊(今山東掖縣)人。金世宗大定十三年,因薦書封策,為當時第一。明年登進士第。官豳王府記室,改太子司經。金顯宗特親重之。有詩文樂府,號《山林長語》。 【注釋】 ①章台:秦、漢宮名。此外當指妓女所居。 【評解】 此詞委婉地寫出了春夜懷人的幽思。上片借景抒情。離恨縈懷,夢魂長繞,柳色青青,月照梨花。眼前景色,撩人春思。下片著意抒懷。啼痕印袖,醉墨籠紗。偶然相逢,不盡欲言。結句「春思入琵琶」,給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集評】 徐釚《詞苑叢談》:中州樂府,頗多深裘大馬之風。唯劉無党《烏夜啼》云云,風調仿佛謝無逸《南鄉子》後半闋。才人之見,殆無分手南北也。 王庭筠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①錯。盡做②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 瘦雪一痕牆角。青子已妝殘萼③。不道④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 【作者簡介】 王庭筠字子端,河東(屬山西)人。金大定十六年舉進士,官至翰林修撰。工詩詞,書畫亦精美。自號南華山主,或稱黃華老人。著有文集四十卷,今佚。《中州樂府》收其詞12首。 【注釋】 ①渾:都。 ②盡做:儘管。 ③「瘦雪」二句:形容花被風吹落,如雪殘存,而青子已裝點餘萼。 ④不道:不料。 【評解】 這首詞,首句以雙鵲報喜,幾番出錯起興。「盡做」句,退一步說,愈見舊思新愁無法排遣。所謂新愁,即下片所言春殘花盡,而風猶不止。「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給全詞增添無限意。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金源人詞,伉爽清疏,自成格調。唯王黃華小令,間涉幽峭之筆,綿邈之音。《謁金門》後段雲:『瘦雪一痕牆角……』歇拍二句,似乎說盡『東風猶作惡』。就花與風之各一面言之,仍猶各有不盡之意。『瘦雪』字新。」 趙 可 霜樹重重青嶂小。高棟飛雲,正在霜林梢。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無眉淡掃①。身在西山,卻愛東山好。流水極天橫晚照。酒闌望斷西河道②。 【作者簡介】 趙可字獻之,山西高平人。金貞元二年進士。官至翰林直學士。風流有文采。詩,樂府,皆傳於世。著有《玉峰散人集》。 【注釋】 ①「翠色」句:言遠山如翠眉,在若有若無之中。 ②西河道:即河西走廊,今甘肅省黃河以西一帶。 【評解】 此詞即今所稱《蝶戀花》調之正體。宋人作此調者,以東坡「天涯何處無芳草」一闋最有情味。趙可此詞,首句與下片均從山色著墨,令人恍覺「秋容」竟是山容。東坡詞結句「多情卻被無情惱」,人在詞外;此首結句「酒闌望斷西河道」,人在詞中。 元好問 淅江①歸路杳,西南卻羨、投林高鳥②。升鬥微官,世累苦相縈繞。不似麒麟殿③裡,又不與、巢由④同調。 時自笑,虛名負我,半生吟嘯⑤。 擾擾⑥馬足車塵,被歲月無情,暗消年少。鐘鼎山林⑦,一事幾時曾了。四壁秋蟲夜雨,更一點、殘燈斜照。清鏡曉,白髮又添多少。 【作者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五年中進士,歷任金朝南陽等縣縣令,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回鄉從事著述,編纂了金代史料《壬辰雜編》和金詩總集《中州集》。他的詞多取法蘇辛豪放之風,亦不廢婉約風格。在金詞中,其成就較高。有《元遺山詩集》、《遺山樂府》。 【注釋】 ①淅江:即今河南淅川。 ②高鳥:暗指高人隱士。 ③麒麟殿:即麒麟閣。漢宣帝曾畫功臣霍光、張安世、趙充國、蘇武等十一人於其上。 ④巢由:巢父,許由,皆古之高士。 ⑤吟嘯:悲慨聲。 ⑥擾擾:紛擾。 ⑦鐘鼎山林:鐘鼎,指富貴。山林,指隱逸。 【評解】 這是一首抒懷詞。上片先寫對故國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歎; 次言對功名仕宦有味同嚼蠟之嗟;再寫隱顯莫是,啼笑皆非的矛盾心情。下片歎時光流駛,馬足車塵,青春消盡;山林鐘鼎,事無了期;夜雨秋蟲,殘燈獨對;曉添白髮,對鏡生愁。俯仰兩間,悵恨何已;全詞除「四壁」兩句正面寫景外,都屬敘事、抒情。文筆婉曲,有行雲流水之妙。 【集評】 張炎《詞源》:遺山詞,深於用事,精於煉句,風流蘊藉處,不減周秦。 槐陰別院宜清晝,入座春風秀。美人圖子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①,內家②收。 鶯鶯燕燕分飛後,粉淡梨花瘦。只除蘇小③不風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釵頭。 【注釋】 ①宣和名筆:北宋宣和年間的名畫。 宣和:宋徽宗年號。名筆: 名畫家的手筆。 ②內家:皇家。 ③蘇小:錢塘名妓。 【評解】 此詞詠美人圖。上片寫槐陰清晝,入座春風。美人圖子,宣和名筆。下片對畫中人的詠歎。鶯燕紛飛,粉淡花瘦。而鳳釵斜插,蘇小風流。全詞委婉含蓄,意境清幽。 【集評】 陶宗儀《輟耕錄》:元遺山先生所作《虞美人》,亦蘊藉可喜。 段克己 詩句一春渾①漫與,紛紛紅紫②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幹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作者簡介】 段克己字複之,號遁齋。稷山(今山西稷山縣)人。金朝進士。入元不仕。著有《遁齋樂府》一卷。 【注釋】 ①渾:簡直。全。 ②紅紫:指落花。或當另有寄喻。 【評解】 此詞從眼前春景,抒寫惜春情緒,寄喻無限故國之思。上片寫暮春時節,柳絲飛絮,落花成塵。欄幹倚遍,空無一語。 惆悵滿懷,無處訴說。下片春歸無處尋覓,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伴人住。春雨綿綿,直到黃昏。全詞思緒纏綿,宛轉工麗。含蓄蘊藉,寄喻殊深。結尾一句,為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完顏璹 襄陽①古道灞陵橋②。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③,雲飛隴首④,風落江皋⑤。夢到鳳凰台⑥上,山圍故國周遭。 【作者簡介】 完顏璹字子瑜,金世宗之孫,越王之長子。據《歸潛志》雲,璹雖系貴族,而一室蕭然,琴書滿案。所居有樗軒,又有如庵。自號樗軒老人。其詩號《如庵小槁》。 【注釋】 ①襄陽:今湖北襄樊市。 ②灞陵橋:在陝西西安東。 ③玉塞:玉門關。 ④隴首:亦稱隴坻、隴阪,為陝西寶雞與甘肅交界處險塞。 ⑤江皋:江邊。 ⑥鳳凰台:在江蘇南京。 【評解】 此詞實為懷古之作。詞中所舉襄陽古道、灞橋、玉塞、隴首、鳳凰台,均是前人送別、登臨、歌詠之地,故懷古情調極濃。上片末二句用蘇軾詞語,下片末句用劉禹錫詩語,均不露湊泊之跡,反增高古。 【集評】 《中州集》:密國公璹,百年來宗室中第一流人物也。少日,學詩于朱臣觀,學書于任君謨。遂有出藍之譽。文筆亦委曲能道所欲言。 無名氏 五裡竿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①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陝灼②,看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注釋】 ①櫓、棹:均為划船工具。 ②陝灼:即陝輸,亦即閃灼,不定貌。 【評解】 此詞上下片均以「是船行」作斷語,描寫舟行時心理上之錯覺。上片言順風張帆,風力雖微,借水流之勢而船自行。 下片言如山逆舟行方向而進之幻覺,更為乘舟者所常有,故讀來倍覺親切有味。 張宏範 千古武陵溪①上路。桃源②流水潺潺。可憐仙侶剩濃歡。黃鸝驚夢破,青鳥③喚春還。 回首舊遊渾不見。蒼煙一片荒山。玉人何處倚欄幹。紫簫④明月底,翠袖暮雲寒。 【作者簡介】 張宏范字仲疇,定興(今河北定興縣)人。元朝中統初,授行軍司馬。累官鎮國上將軍,蒙古漢軍都元帥,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事。 能文善武,兼擅詩詞,為元朝武將中不可多得者。 【注釋】 ①武陵溪:泛指清淨幽美,避世隱居之地。 ②桃源:陶淵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漁人進入桃花源。 ③青鳥:《山海經》中西王母所使之青鳥。後來借指使者。 ④紫簫:紫色簫。戴叔倫《相思曲》:「紫蕭橫笛寂無聲。」 【評解】 此詞抒情氣氛極濃。武陵路上,依然桃源流水。仙侶去後,留下綿綿相思。雖然黃鸝驚夢,青鳥喚春,而舊游安在! 回首往事,感慨萬千。眼前唯有蒼煙一片,荒山橫目,玉人何處!結尾兩句,情思纏綿,餘意無限。通篇情深意摯,曲折宛轉。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集評】 《古今詞話》:風調不減晏小山。 《梅墩詞話》:錄仲疇《臨江仙》詞,以見元之武臣有能詞者。 顧德輝 春寒惻惻春陰薄①。整半月,春蕭索②。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紅入花腮③青入萼。盡不爽④,花期約。可恨狂風空自惡。 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 【作者簡介】 顧德輝,一名阿瑛,字仲瑛,元代昆山(江蘇昆山)人。舉茂才,署會稽教諭,辟行省屬官,皆不就。避張士誠之召見,斷發廬墓,自稱金粟道人。 《語林》雲:「顧仲瑛風流文雅著稱東南,才情妙麗。」著有《玉山草堂集》。 【注釋】 ①惻惻:淒清。 薄:侵迫。 ②蕭索:蕭條,冷落。 ③花腮:即花靨。 ④不爽:不失約,不違時。 【評解】 半月春陰,一朝放晴,幽鳥對語,雙雙飛去。全是眼前景,拈來卻涉筆成趣。花雖開罷、結實,綠肥紅瘦,不爽季節之序,但狂風可惡,豈欲盡數吹落?南唐後主《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雨晚來風」,為此詞末四句所本。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顧仲瑛《青玉案》歇拍「可恨狂風空自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云云。即墜元詞藩籬。再稍纖弱,即成元曲矣。元明人詞不無可采,視抉擇何如耳。 陳浩然招遊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雲台為之心醉。口占戲之。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裡。四面青山青似洗,白雲不斷山中起。 過眼韶華①渾有幾。 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殺雲台標內史,斷腸②只合江州死。 【注釋】 ①韶華:美好時光。 ②「斷腸」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詩意。 【評解】 這是一首在宴飲遊樂中即席所賦之詞。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著意描繪春景。桃花水暖,春江泛舟,四面青山,白雲環繞。美景良辰,助人遊興。下片著意寫人。佳人玉手,笑理琵琶;雲台內史,為之心醉。此詞雖為戲作,不難看出作者出色的藝術才能。 【集評】 《古今詞話》:顧阿瑛好遊,每出必以筆墨自隨。一日,飲于張氏樓,口占《蝶戀花》戲郯雲台云云,一時爭傳唱之。 曾允元 一夜東風,枕邊吹散愁多少。數聲啼鳥,夢轉①紗窗曉。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②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作者簡介】 曾允元字舜卿,號鷗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事蹟不詳。 【注釋】 ①夢轉:猶夢覺。 ②長亭:古時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餞別、暫歇之處。 【評解】 此詞寫閨情。新穎別致,不落俗套。一夜東風,原應羅愁織恨,而詞中卻說「枕邊吹散愁多少」;「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往往引起人們歎春惜花,無限感傷,而詞中偏說「只有歸時好」。在即將結束羈旅生活、踏上歸程的征人眼中,長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著他內心的喜悅。全詞清麗婉約,情景交融。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曾鷗江《點絳唇》後段雲:「來是春初……只有歸時好。」看似毫不吃力,恐南北宋名家未易道得,所謂自然從追琢中出也。 劉 鉉 人自憐春春未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只道送春無送處,山花落得紅成路。 高處鶯啼低蝶舞。 何況日長,燕子能言語。付與光陰相客主①,晴雲②又卷西邊雨。 【作者簡介】 劉鉉字鼎玉。生平事蹟無考。見《元草堂詩餘》。 【注釋】 ①相客主:即互為客主。此句意謂對於光陰來說,春去夏來,猶如送往迎來,客主易位。 ②「晴雲」句: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此句即暗用其意,謂春去亦非無情。 【評解】 這是一首送春詞,卻無慣常的傷感情緒。開篇即說人自憐春而春實未去,它被留在萱草叢中、石榴花間;繼又說送春無處,而山花落紅即其歸處,似乎巧妙地解答以往詩詞中「春歸何處」的疑問。下片更以鶯啼蝶舞、日長燕語,謂夏之代春看似無情,實卻有情。處處別開生面,給人以新鮮之感。 垂楊影裡殘紅。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①。 暮雨急,曉霞濕,綠玲瓏。比似②茜裙③初染一般同。 【注釋】 ①不怨東風:言春日百花為東風吹落,石榴入夏而開,故不怨。 ②比似:好象,猶如。 ③茜裙:用茜草根染成的紅裙。 【評解】 春去夏來,落紅無數。而石榴花卻在此時怒放,暮雨曉露,綠葉愈加玲瓏剔透,新花更是如茜初染,勃發出無限生機。末句「初染」與首句「殘紅」相對應,時序荏苒之意宛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