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
無名氏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①,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一面發嬌嗔,碎挼②花打人。 【注釋】 ①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姿儀美好,舊因以「檀郎」或「檀奴」作為對美男子或所愛慕的男子之稱。 ②挼:揉搓。「挪」的異體字。 【評解】 這首《菩薩蠻》,生動地描繪了折花美女天真嬌癡的神態,謳歌男女間的愛情。寫得流麗自然,面又細膩入微。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 【集評】 楊升庵曰:此詞無名氏,唐玄宗嘗稱之。蓋又在《花間》之先也。 《詞品》「美人」作「佳人」,「須道」作「只道」,「一面」作「一向」。 門外猧①兒吠,知是蕭郎②至。剗③襪下香階,冤家④今夜醉。 扶得入羅幃,不肯脫羅衣。醉則從他醉,還勝獨睡時。 【注釋】 ①猧(wō):一種供玩賞的小狗。 ②蕭郎: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 ③剗(chǎn):光著。 ④冤家:女子對男子的愛稱。 【評解】 這首詞題為《醉公子》,即詠醉公子。詩人著意于「醉」,刻畫人物內心活動,極有層次,寫得輾轉多姿,曲折有致。于樸素自然中,體現深厚的情味。 【集評】 《懷古錄》:此唐人詞也。前輩謂讀此可悟詩法。或以問韓子蒼,蒼曰,只是轉折多耳。且如喜其至,是一轉也。而苦其今夜醉,又是一轉。入羅幃是一轉矣,而不肯脫羅衣,又是一轉。後二句自家開釋,只是一轉。直是賦盡醉公子也。 皇甫松 蘭燼①落,屏上暗紅蕉②。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③。人語驛④邊橋。 【作者簡介】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工部郎中皇甫湜之子。工詩詞,尤擅竹枝小令。能自製新聲。 【注釋】 ①蘭燼:因燭光似蘭,故稱。燼:物體燃燒後剩下的部分。 ②暗紅蕉:謂更深燭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蕭蕭:同瀟瀟,形容雨聲。 ④驛:驛亭,古時公差或行人暫歇處。 【評解】 燭光暗淡,畫屏模糊,詞人于夢中又回到了梅熟時的江南;仿佛又於靜謐的雨夜中,聽到船中笛聲和驛邊人語,親切無比,情味深長。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調寄《夢江南》,皆其本體。江頭暮雨,畫船聞歌,語語帶六朝煙水氣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情味深長,在樂天(白居易)、夢得(劉禹錫)上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評》:夢境化境,詞雖盛于宋,實唐人開其先路。 徐士俊《古今詞統》:末二句是中晚唐警句。 船動湖光灩灩①秋,貪看年少信舡流②。無端③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注釋】 ①灩灩:水光搖曳晃動。 ②信舡流:任船隨波逐流。 ③無端:無故。 【評解】 一、二句與三四詞寫採蓮秋湖,情態淳樸天真,一如荷之出水,不沾塵染。詞中句末原有小字「舉棹」和「年少」均為傳唱時的和聲,以加強詞的音樂效果。 【集評】 萬氏《詞律》:「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之作,皆言蜀中風景。後人因效其體於各地為之,非古也。皇甫子奇亦有四句體。所用「竹枝」、「女兒」,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猶《採蓮子》之有「舉棹」、「年少」等元遺山《遺山集附錄》:皇甫松以《竹枝》、《採蓮》排調擅長,而才名遜于諸人。《花間集》所載,亦止短歌小令耳。 況周頤《餐櫻廡詞話》:寫出閨娃稚憨情態,匪夷所思,是何筆妙乃爾。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①。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作者簡介】 後唐莊宗李存勖,本姓朱耶,其先沙陀部人,賜姓李氏。武帝李克用之長子。天祐五年嗣晉王位。後即皇帝位,繼唐正統。滅梁,都洛陽。在位四年,兵亂,中流矢亡。 《五代史補》:莊宗為公子時,雅好音律,又能自撰曲子詞。其後,凡用兵皆以所撰詞授之,使揚聲而唱,謂之禦制。 【注釋】 ①一曲舞鸞歌鳳:一本作「一曲清歌舞鳳」。鸞鳳:鸞鳥和鳳凰,古代傳說中吉祥美麗的鳥。 【評解】 那次宴會中「舞鸞歌鳳」的歡樂和別「伊」時「和淚相送」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回憶起來,真是「如夢」一般。 眼前的「殘月落花」,更引起了別後的相思;如煙的月色,給全詞籠上了迷朦孤寂的氣氛。這首小令,抒情細膩,婉麗多姿,辭語美,意境更美。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言《如夢令》曲名,本唐莊宗制。一名《憶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夢令》。莊宗作此詞,卒章雲「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取之以為詞名。 《詞林紀事》卷二引查初白雲:疊二字最難,唯此詞恰好。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五代詞嗣響唐賢,悉可被之樂意,重在音節諧美,不在雕飾字句。而能手作之,聲文並茂。此詞「殘月落花」句以閑淡之景,寓濃麗之情,遂啟後代詞家之秘鑰。 《五代詩話》卷一引《堅瓠集》褚人獲雲:李存勖搽畫粉墨與敬新磨等日鬧優場,粗獷之極,豈有清思者?乃其作《如夢令》詞「曾宴桃源深洞」云云,抑何婉麗如此? 一葉落,褰①珠箔,此時景物正蕭索②。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注釋】 ①褰(qián):揭起。珠箔:即珠簾。 ②蕭索:蕭條、冷落。 【評解】 秋風落葉,景物蕭索。觸景懷人,能不勾起往事的回憶! 「思量著」,餘味無限,耐人尋思。這首小詞借景抒情,睹物思人。 「畫樓月影」,「落葉西風」,意境優美,情韻綿長。 【集評】 《詞譜》:後唐莊宗能自度曲,此其一也。此調他無作者。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莊宗《一葉落》詞,其佳處在結句,與《如夢令》同一機局、「殘月落花」句,寓情于景,用興體也。「往事思量」句,直抒其意,用賦體也。因悲愁而懷舊,情耶怨耶?在「思量」兩字中索之。 薄羅衫子金泥鳳①,困纖腰怯銖衣②重。笑迎移步小蘭叢,嚲金翹玉鳳③。 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④撚弄。楚天雲雨卻相和,又入陽臺⑤夢。 【注釋】 ①金泥鳳:這裡指羅衫的花色點綴。 ②銖衣:衣之至輕者。多指舞衫。 ③嚲:下垂。金翹、玉鳳:皆古代婦女的首飾。 ④同心:即古代男女表示愛情的「同心結」。 ⑤陽臺:宋玉《高唐賦序》:楚襄王嘗游高唐,夢一婦人來會,自雲巫山之女,在「高臺之下」。舊時因稱男女歡會之所為「陽臺」。 【評解】 詩人著意描寫了女子的服飾、體態,抒發內心的思慕之情。這首小詞輕柔婉麗,對後世詞風不無影響。 【集評】 《唐五代詞鈔小箋》按:《陽臺夢》亦莊宗自度曲也。取末三字為名。 《北夢瑣言》:莊宗《陽臺夢》雲:「薄羅衫子金泥鳳。」舊本有改「鳳」字為「縫」字者。 李 璟 手卷真珠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②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③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④,接天流。 【作者簡介】 李璟字伯玉,史稱南唐中主。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已等飲宴賦詩,於是適用於歌筵舞榭的詞,便在南唐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存詞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詞》收四首,《草堂詩餘》收一首。 【注釋】 ①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裡指帶信的人。 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外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裡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評解】 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 李璟的詞,已擺脫雕飾的習氣,沒有晦澀之病。辭語雅潔,感慨深沉。 【集評】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全詞情景融為一體,氣象雄偉,意境深沉委婉,留有餘韻,可稱詞中之神品,不為過譽。 《漫叟詩話》:李璟有曲雲「手卷真珠上玉鉤」,或改為「珠簾」,非所謂遇知音者。 《詩話總龜》:《翰苑名談》雲李璟「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思清句雅可愛。 黃蓼園《蓼園詞選》:清和宛轉,詞旨秀穎。 《南唐二主詞輯述評》引《翰苑名談》雲:清雅可誦。 菡萏①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④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注釋】 ①菡萏:荷花的別名。 ②韶光:美好的時光。 ③夢回:夢醒。 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故址在今內蒙古。這裡泛指邊塞。 ④吹徹:吹到最後一曲。徹,大麯中的最後一遍。 【評解】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的悲秋念遠之情,充滿了感傷和哀怨,從而反映了封建時代夫妻遠離給婦女帶來的痛苦。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寫悲秋,後寫念遠。構思新穎,自然貼切。體現了南唐詞壇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集評】 王國維《人間詞話》: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不僅十分貼切地描繪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達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荊公嘗問山谷曰:「江南詞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對。荊公曰: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妙。馮延已對中主語,極推重「小樓」七字,謂勝於己作。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南唐中宗《出花子》雲:「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鬱之至,淒然欲絕。後主雖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闓運《湘綺樓詞選》:選聲配色,恰是詞語。 黃蓼園《蓼園詞選》:按「細雨夢回」二句,意興清幽,自系名句。 結尾「倚闌幹」三字,亦有說不盡之意。 馮延巳 風乍①起,吹縐一池春水。閑引②鴛鴦香徑裡,手挼③紅杏蕊。 鬥鴨④闌幹獨倚,碧玉搔頭⑤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作者簡介】 馮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多才藝,工詩詞。仕南唐,李璟時為宰相。他的詞雖也寫婦女、相思之類的題材,但不象花間派那樣雕章琢句。他能用清新的語言,著力刻畫人物內心的活動和哀愁,他運用「托兒女之辭,寫君臣之事」的傳統手法,隱約流露出對南唐王朝國勢的關心與憂傷,對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有所發展。 【注釋】 ①乍:忽然。 ②閑引:無聊地逗引著玩。 ③挼:揉搓。 ④鬥鴨:以鴨相鬥為歡樂。鬥鴨闌和鬥雞台,都是官僚顯貴取樂的場所。 ⑤碧玉搔頭:即碧玉簪。 【評解】 馮延巳擅長以景托情,因物起興的手法,蘊藏個人的哀怨。寫得清麗、細密、委婉、含蓄。這首膾炙人口的懷春小詞,在當時就很為人稱道。尤其「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是傳誦古今的名句。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點明時令、環境及人物活動。下片以抒情為主,並點明所以煩愁的原因。 【集評】 四印齋刻《陽春集序》:馮詞類多勞人、思婦之作,「憂生念亂,意內而言外。」 據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一載,當時中主李璟曾戲問馮延巳:「吹縐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答道:「夫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中主悅。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風乍起」二句破空而來,在有意無意間,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後主盛加稱賞。此在南唐全盛時作。 「喜聞鵲報」句,殆有束帶彈冠之慶及效忠盡瘁之思也。 《蓼園詞選》引沈際飛雲:聞鵲報喜,須知喜中還有疑在,無非望幸希寵之心,而語自清雋。 賀裳《皺水軒詞筌》:南唐主(李璟)語馮延巳曰:「『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何與卿事?」馮曰:「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不可使聞於鄰國。然細看詞意,含蓄尚多。又雲:「無憑諧鵲語,猶覺暫心寬」,韓偓語也。馮延巳去偓不多時,用其語曰:「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雖竊其意,而語加蘊藉。 陳秋帆《陽春集箋》:考古今詞家選籍,如《尊前集》、《花庵詞選》、《草堂詩餘》、《花草粹編》、《歷代詩餘》、《唐五代詞選》、《詞林紀事》等,均作馮詞,尤為可證。 誰道閒情①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長病酒②,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③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注釋】 ①閒情:閒愁。實際指愛情、相思。 ②病酒:飲酒過量,醉酒。 ③青蕪:叢生的青草。 【評解】 這首《鵲踏枝》,把「閒情」寫得纏綿悱惻,難以排遣。 詞的上片著重寫愛情。詞中人物為相思所苦,憔悴不堪;下片著重寫景。而楊柳依依牽愁,畔草青青惹恨。全詞情景交融,意蘊深婉。這首詞並不著意刻畫人物的外在形象,也不經心描寫具體景物或情事,而是把筆墨集中在創造纏綿淒惻的感情境界上,形成了馮詞的獨特風格。 【集評】 王國維《人間詞話》:「深美閎約」。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可謂沉著痛快之極,然卻是從沉鬱頓挫來,淺人何足知之。 馮煦《陽春集·序》:翁(延巳)俯仰身世,所懷萬端,繆悠其辭,若顯若晦,揆之六義,比興為多。若《蝶戀花》(即《鵲踏枝》)諸作,其旨隱,其詞微,類勞人、思婦、羈臣、屏子郁伊愴怳之所為。翁何致而然耶?周師南侵,國勢岌岌;中主既昧本圖,汶不自強,……翁負其才略,不能有所匡轉,危苦煩亂之中,郁不自達者,一於詞發之。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詞是描寫相思之情的。隱約地流露出作者對南唐王朝衰敗的關心和憂傷。 譚獻《譚評詞辨》卷一:此闋敘事。 春日宴,綠酒①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注釋】 ①綠酒:古時米酒釀成未濾時,面浮米渣,呈淡綠色,故名。 【評解】 詞寫春日開宴,夫婦雙方祝酒陳願。詞以婦人口吻,用語明白如話,帶有民歌情調。末兩句以梁燕雙棲喻夫妻團圓,天長地久。全詞淺近而又含蓄。 【集評】 《柳塘詞話》:馮正中樂府、思深語麗,韻逸調新,多至百首。有雜入《六一集》中者,而其《陽春集》特為言情之作。此詞清新明麗,語淺情深,有民歌風味,無亡國哀音。 徐釻《詞苑叢談》:南唐宰相馮延巳,有樂府一章,名長命女雲: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其後有人以詞改為雨中花雲:「我有五重深深願。第一願且圖久遠。二願恰如雕梁雙燕,歲歲得相見。三願薄情相顧戀。第四願永不分散。五願奴留收因結果,做個大宅院。」 味馮公之詞,典雅豐容,雖置在古樂府,可以無愧。一遭俗子竄易,不惟句意重複,而鄙惡甚矣。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①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②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注釋】 ①日長:春分之後,白晝漸長。《春秋繁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②慵困:懶散困乏。 【評解】 前人謂「馮詞如古蕃錦,如周、秦寶鼎彝,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此詞寫仲春景色,豆梅絲柳,日長蝶飛,花露草煙,秋千慵困,畫梁雙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時的心情,則僅於「慵困」、「雙燕棲」中略予點泄,顯得雍容蘊藉。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南園美景如畫,春色撩人。寫景句含婉轉之情,可謂情景兩得。詞家之妙訣也。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欄,西南新月眉彎。砌①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②春寒。 【注釋】 ①砌:臺階。 ②特地:特別。 【評解】 雙燕穿柳,池水新綠,已經春滿人間。這首小詞,通過江南春景的描寫,委婉含蓄地反襯出人物內心的孤寂。獨倚朱闌,那樓頭新月,砌下落花,不禁勾起相思之情。全詞以景托情,辭語雅潔,意境清新。「羅衣特地春寒」,雅麗含蓄,饒有韻致,令人攬擷不盡。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純寫春晚之景。「花落春寒」句論詞則秀韻珊珊,窺詞意或有憂讒自警之思乎?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純寫景物,然景中見人,嬌貴可思。 初寫雨後池滿,是閣外遠景;次寫柳院燕歸,是閣前近景。人在閣中閑眺,頗具蕭散自在之致。下片,寫倚闌看月,微露悵意。著末,寫風振羅衣,芳心自警。通篇俱以景物烘托人情,寫法極高妙。 花前失卻遊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簾間燕,各自雙雙。忍①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 【注釋】 ①忍:那堪,怎忍。 【評解】 正當春花怒放,攜手觀賞時,失卻了「遊春侶」!獨自尋芳的心情,縱有笙歌,也不免愁腸欲斷。眼前蝶戲林間,燕穿簾櫳,更使人不堪思量。詞中用「各自雙雙」反襯人物的孤寂。「綠樹青苔半夕陽」韻味無限,耐人尋思。全詞情景相滲,構思新穎,風流蘊藉,雅淡自然。體現了馮詞的特色。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通首僅寓孤悶之懷。江左自周師南侵,朝政日非,延巳匡救無從,悵疆宇之日蹙,「夕陽」句寄慨良深,不得以綺語目之。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觸景感懷,文字疏雋。上片,徑寫獨遊之悲,笙歌原來可樂,但以無人偕遊,反增淒涼。下片,因見雙蝶、雙燕,又興起己之孤獨。「綠樹」句,以景結,正應「滿目悲涼」句。 和 凝 曉月墜,宿雲披,銀燭錦屏帷①。建章②鐘動玉繩③低,宮漏④出花遲。 春態淺,來雙燕,紅日漸長一線。嚴妝欲罷囀黃鸝,飛上萬年枝。 【作者簡介】 和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少好學,年19,登進士第。初仕後唐,繼為後晉宰相。凝生平為文章,長於短歌豔曲,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百卷。其長短名句《紅葉稿》,又名《香奩集》。 【注釋】 ①錦屏帷:錦繡的帷屏。 ②建章:漢代宮名。這裡泛指宮闕。賈至《早期大明宮》詩:「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③玉繩:星名。 ④宮漏:古時宮禁中用以計時之銅壺滴漏。 ⑤嚴妝:妝束整齊。 【評解】 和凝當後晉全盛之時,身居相位。故而他的詞多承平「雅」、「頌」之聲。這首小詞,抒寫了宮中生活的情景。上片以「曉月墜」、「宿雲披」、「鐘聲」、「宮漏」,生動地描繪了春宮破曉時的景色。正象他在《薄命女》中所寫的天曙之狀: 「宮漏穿花聲繚繞,窗外星光少。」生動形象,情辭俱佳。下片寫晨起理妝之所見所感。紅日漸長、鳥啼燕飛,春意淺上花枝,隱約地透露了人物的情思。這首詞意境新、語言美。 【集評】 《草堂詩餘》:此詞與《小重山》詞意相似。乃承平《雅》、《頌》聲也。 《北夢瑣言》:凝少年時,好為曲子詞,布於汴洛,洎入相,專托人收拾焚毀不暇。契丹人夷門,號為曲子相公。 正是破瓜年紀①,含情慣得人饒②。桃李精神鸚鵡舌③,可堪虛度良宵④。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 【注釋】 ①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②饒:饒恕。這裡有憐愛之意。 ③桃李精神鸚鵡舌:伶牙利齒,美麗多姿。 ④可堪:哪堪。 【評解】 一位體態輕盈、豔麗多情的少女,眉目含情,風彩動人。 詩人通過這首小詞,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全詞描寫細膩,抒情委婉。自是《香奩集》中之佳作。表現了和凝詞的特色。 【集評】 徐釻《詞苑叢談》:晉宰相和凝,少年好為曲子。契丹入彝門,號為「曲子相公」。有《河滿子》詞曰「正是破瓜年紀」云云,亦《香奩》佳句也。 栩莊《栩莊漫記》:「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為和詞名句。 其源蓋出於張平子《定情詩》,陶公《閒情賦》,尚在其後。 李 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①,車如流水馬如龍②。花月正春風。 【作者簡介】 李煜,南唐後主,字重光。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7年。降宋後,被太宗趙光義賜牽機藥毒死。他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教養的文人。工書善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章無不擅長。他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決定於他獨特的藝術成就。他用清麗精煉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後世詞壇較有影響。 【注釋】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園。 ②車如流水馬如龍:極言車馬眾多。 【評解】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後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遊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遊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統觀這首小詞,構思新穎,環環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語言明淨流暢。 《唐宋詞鑒賞集》:李煜筆下這個歡樂而又使他悲苦的夢,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詩詞作家創造的形形色色的「夢」的畫廊之中。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車水馬龍」句為時傳誦。當年之繁盛,今日之孤淒,欣戚之懷,相形而益見。 陳廷焯《別調集》卷一雲:後主詞一片憂思,當領會於聲調之外,君人而為此詞,欲不亡國也得乎?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①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②。 【注釋】 ①砧(zhēn):擣衣石。寒砧:寒夜搗帛聲。古代秋來,家人搗帛為他鄉遊子準備寒衣。 ②櫳:窗戶。 【評解】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砧聲不斷」、「月到簾櫳」,從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輕柔含蓄,耐人尋思。這首小令,語言新,意境新,給人以極美的藝術享受。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曲名《搗練子》,即以詠之,乃唐詞本體。首二句言聞搗練之聲,院靜庭空,已寫出幽悄之境。三句賦搗練,四、五句由聞砧者說到砧聲之遠遞。通首賦搗練,而獨夜懷人情味,搖漾於寒砧斷續之中,可謂極此題能事。楊升庵謂舊本以此曲名《鷓鴣天》之後半首,尚有上半首雲:「塘水初澄似玉容,所思還在別離中。誰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案《鷓鴣天》調,唐人罕填之。況塘水四句,全於搗練無涉,升庵之說未確。但露珠月弓,傳誦詞苑,自是佳句。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通篇無點題之筆,但處處寫離情,情包含在景中,從景中透露出感情,極為含蓄,意境清新,是李詞中內容較健康的詞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①。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注釋】 ①清秋:淒清的秋色。 【評解】 這首小詞,通過寫景,抒寫離愁。上片寫秋夜「獨上西樓」的景色;下片寫淒涼寂寞的心境。「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把抽象的離愁別恨具體化、形象化。全詞寫得精煉、深刻而又自然。用簡短樸素的語言,創造出極美的意境,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正是這首詞的傑出成就。也是作者卓越藝術才能的體現。 【集評】 黃昇《花庵詞選》:此詞最淒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思路淒惋,詞場本色。 沈際飛《草堂詩餘續集》: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 破之淺,不破之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句妙。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寫別愁,淒惋已極。「無言獨上西樓」一句,敘事直起,畫出後主愁容。其下兩句,畫出後主所處之愁境。舉頭見新月如鉤,低頭見桐陰深鎖俯仰之間,萬感縈懷矣。此片寫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顯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換頭三句,深刻無匹,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斷,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知。所謂「別是一般滋味」,是無人嘗過之滋味,唯有自家領略也。後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 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雲「別是一般滋味」。 究竟滋味若何,後主且不自知,何況他人?此種無言之哀,更勝於痛哭流涕之哀。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後闋僅十八字,而腸回心倒,一片淒異之音,傷心人固別有懷抱。 簾外雨潺潺①,春意闌珊②,羅衾③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④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潺潺:水聲,這裡藉以形容雨聲。 ②闌珊:將盡;衰落。 ③羅衾:絲綢被子。 ④一晌:片刻。 【評解】 這首詞把慘痛欲絕的國亡家破的感情,通過傷別與惜春表現出來。上片通過夢醒前後兩種境界的對照,抒寫詩人當時的生活感受。下片寫憑欄遠眺的情懷。「春去也」三字,包含了多少留戀、惋惜和無可奈何的悲哀!「流水落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種意境,含有不盡的餘味,留給讀者以想像的廣闊天地。這首詞語語沉痛,字字淚珠,以歌當哭,千古哀音。 【集評】 《樂府紀聞》:後主歸家後與故宮人書雲:「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舊臣聞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賜第作樂。太宗聞之怒,更得其詞,故有賜牽機藥之事。 蔡絛《西清詩話》:詩人(李煜)歸宋後,「每懷故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鬱不自聊。」「嘗作長短句(即指此詞),含思淒惋,未幾下世。」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詞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自然率真,直寫觀感,直抒胸臆,因之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它不僅在舊時曾為人傳誦,現在看來也是我國詩歌藝術寶庫中的一件珍品。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言夢中之歡,益見醒後之悲,昔日歌舞《霓裳》,不堪回首。結句「天上人間」三句,愴然欲絕:此歸朝後所作。尤極淒黯之音,如峽猿之三聲腸斷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殆後主絕筆,語意慘然。五更夢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淒涼可知。「夢裡」兩句,憶夢中情事,尤覺哀痛。換頭宕開,兩句自為呼應,所以「獨自莫憑欄」者,蓋因憑闌見無限江山,又引起無限傷心也。此與「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同為悲憤已極之語。「別時」一句,說出過去與今天之情況。自知相見無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兩句,即承上中說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了語,併合一處作結,肝腸斷絕,遺恨千古。 《南唐二主詞匯箋》引郭麟雲:綿邈飄忽之音,最為感人之至。李後主之「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所以獨絕也。 王闓運《湘綺樓詞選》:高妙超脫,一往情深。 春花秋月①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②應猶在,只是朱顏③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春花秋月:代指歲月的更替。 ②雕欄玉砌:指南唐豪華的宮殿樓閣等建築物。 ③朱顏:紅潤的臉色。 【評解】 李煜由南唐國君變為宋朝囚犯,失去了人身自由,這一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產生了他特有的悲和愁。 他以詞傾瀉了真實感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貼切生動地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體化,造成良好的藝術效果,成為李詞的主要特點,對後代詞家頗有影響。有人說李煜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並非過譽。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亡國之音,何哀思之深耶?傳誦禁廷,不加憫而被禍,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後山詩話》謂秦少遊詞「飛紅萬點愁如海」出於後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白樂天之「欲識愁多少,高於灩澦堆」、劉禹錫之「水流無限似濃愁」,為後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家意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後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懷故國,悲憤已極。起句,追維往事,痛不欲生!滿腔恨血,噴薄而出:誠《天問》之遺也。「小樓」句承起句,縮筆吞咽;「故國」句承起句,放筆呼號。一「又」字慘甚。 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一時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滿,苦痛未盡,仍須偷息人間,歷盡磨折。下片承上,從故國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問答語,吐露心中萬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動盪,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據王輊《默記》載: 「歸朝(指李煜降宋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本詞就是抒寫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歎亡國之痛的情懷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