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呂氏春秋 >
呂氏春秋·呂不韋


  《呂氏春秋》簡稱《呂覽》,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不韋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戰國末年,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
  
  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並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他素來善於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再說秦國猛將如雲,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還有一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等到文章交上來後,五花八門,寫什麼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複。呂不韋又挑選幾位文章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遴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為了慎重起見,成書後,呂不韋又讓門人修改了幾遍,直到確實感到滿意為止。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傑作,誇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例如在相當全書總序的《序意篇》中,對十二世紀的論述也可見一斑:「凡十二世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   
  
  為了精益求精,也是為擴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咸陽的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給千金。消息傳開後,人們蜂擁前去,包括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在內,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當然,這不一定就證明《呂氏春秋》字字珠璣,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都敬畏呂不韋的威勢,沒有人願意出頭罷了。不過,這樣一搞,其轟動效應卻是巨大的,《呂氏春秋》和呂不韋的大名遠播東方諸國。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書作于戰國時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遺文佚事和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呂不韋借門客之手撰寫《呂氏春秋》,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
  
  
  呂不韋(?~約前235年),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   

  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稱之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異人(後改名楚)」,異人的母親叫夏姬,不受寵愛。異人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非常喜歡,說:「異人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成語「奇貨可居」的出典)。於是他就前去拜訪異人,對他遊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異人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異人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倖,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異人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異人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遊說,先拜見華陽夫人的姐姐,把帶來的東西統統獻給華陽夫人。順便談及異人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常常說「我異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讓華陽夫人姐姐勸說華陽夫人道:「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別人的,一旦色衰,寵愛也就隨之減少。現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寵愛,卻沒有兒子,不趁這時早一點在太子的兒子中結交一個有才能而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而又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那麼,丈夫在世時受到尊重,丈夫死後,自己立的兒子繼位為王,最終也不會失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句話能得到萬世的好處啊。不在容貌美麗之時樹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寵愛失去後,雖然想和太子說上一句話,還有可能嗎?現在異人賢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為繼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寵愛,自己就會主動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時提拔他為繼承人,那麼夫人您一生在秦國都要受到尊寵啦。」華陽夫人聽了認為是這樣,就趁太子方便的時候,委婉地談到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非常有才能,來往的人都稱讚他。接著就哭著說:「我有幸能填充後宮,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我希望能立子楚為繼承人,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安國君答應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好多禮物給子楚,而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呂不韋選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於跳舞的邯鄲女子一起同居,知道她懷了孕。異人有一次和呂不韋一起飲酒,看到此女後非常喜歡,就站起身來向呂不韋祝酒,請求把此女賜給他。呂不韋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為異人破費了大量家產,為的藉以釣取奇貨,於是就獻出了這個女子。此女隱瞞了自己懷孕在身,足月之後,生下兒子名政。異人就立此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派王齮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趙國想殺死異人。異人就和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這才得以順利回國,老家是楚國的華陽夫人給這位繼子改名為子楚。趙國又想殺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趙國富豪人家的女兒,才得以隱藏起來,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前251年),終於去世了,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趙政回到秦國。   

  安國君繼位秦王一年之後去世,諡號為孝文王。太子楚繼位,他就是秦莊襄王。莊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莊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後死去,太子趙政繼立為王,尊奉相國呂不韋為「仲父」。秦王年紀還小,太后常常和呂不韋私通。呂不韋家有奴僕萬人。   

  秦始皇越來越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陰莖特別大的人嫪毐(làoǎi,烙矮)作為門客,不時讓演員歌舞取樂,命嫪毐用他的陰莖穿在桐木車輪上,使之轉動而行,並想法讓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誘她。太后聽說之後,真的想在暗中佔有他。呂不韋就進獻嫪毐,假裝讓人告發他犯下了該受宮刑的罪。呂不韋又暗中對太后說:「你可以讓嫪毐假裝受了宮刑,就可以在供職宮中的人員中得到他。」太后就偷偷地送給主持宮刑的官吏許多東西,假裝處罰嫪毐,拔掉了他的鬍鬚假充宦官,這就得以侍奉太后。太后暗和他通姦,特別喜愛他。後來太后懷孕在身,恐怕別人知道,假稱算卦不吉,需要換一個環境來躲避一下,就遷移到雍地的宮殿中居住。嫪毐一直跟著太后,得到的賞賜非常豐厚,而太后凡事也都由嫪毐決定。嫪毐的僕人有數千人,希望成為嫪毐的門客,而自願成為太監的,也有上千人。   

  秦始皇七年(前240年),莊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孝文王后叫華陽太后,和孝文王合葬在壽陵。夏太后的兒子莊襄王葬在芷陽,所以夏太后另外單獨埋葬在杜原之東,稱「向東可以看到我的兒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後,旁邊定會有個萬戶的城邑」。   

  秦始皇九年(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后密謀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於是秦始皇命法官嚴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后遷到雍地居住。秦始皇十年(前237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誅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太后去世,諡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芷陽。呂不韋墓,位於洛陽市東約20公里的偃師市南蔡莊大塚頭村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