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短篇小說選 > 古證今校系列 作者:李景田 楊業 宋軍與契丹軍交戰於幽雁一帶。宋軍接連吃了幾個敗仗,太宗很是灰心,重新 做了一番部署,詔令潘美雄戎守代州,負責將雲、應、朔、寰四州吏民撤出,分置 河東、河西。 潘美這邊調整部署尚未就緒,賀令圖在雄州那邊擅自出兵打了敗仗,被契丹軍 追到了蔚州。潘美率軍往援,與賀令圖合兵再進,又慘敗於飛狐。渾源、應州守將 見形勢不利,早早地棄城逃走。契丹軍趁勢入寰州,殺人如砍瓜切菜。 潘美退兵代州,商議出兵保護雲、朔諸州。副將楊業說,敵軍兵精糧足,士氣 正盛,現在與他正面對抗不利。朝廷不是讓咱們把雲,朔諸州吏民遷徙到內地嗎, 我們不妨出兵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大軍離代州時,雲州吏民可先行 撤出,我軍進至應州時,敵兵必來拒我,那時朔州吏民也可乘機出城;我軍據住石 竭穀,用弓箭手固守陣地,派騎兵在外策應,吏民皆可保全。 按說楊業的意見還是比較穩妥的,既不違背朝廷指示精神,又靈活、實際,錯 在他不該多嘴。身為副將,管那麼多事幹嗎?你主帥看著辦就是了,你的令對路, 我就執行;不對路,你說歸你說,我做歸我做。這樣一來,啥事也沒了。楊業不是 那種人,一腔熱血,一顆忠心,非要發表意見不成。也活該他倒黴,命裡遇了剋星, 他與潘美說話的時候,王侁在場。 王侁是小人,跟小人共事你進退都不落好。 王優抗聲說道:我軍有數萬之眾,肩負保國安民之重任,現在大敵當前,祖國 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到了。懼敵如虎,畏縮不前,不怕人恥笑嗎!我們堂堂正正 與敵人大戰一場,難道就一定他勝我敗麼! 楊業搖頭歎道:不能說一定誰勝誰敗,但我軍已經士氣受挫,若再敗,後果不 堪設想了。 王侁冷笑說:君侯素號楊無故,怎麼今日膽子突然小了,莫非見我軍受挫,你 有什麼想法了不成? 楊業有點吃不住勁,熱血上湧,憤然道:我身為武將,早已將生死置於度外。 我的意見,是因時因勢而發,若王護軍疑我有異志,我願當先驅,叫你看看我究竟 是不是不怕死! 小人的嘴,歷來都毒,氣死人他才高興,不可太介意。 得糊塗且糊塗,何必太較真兒。 延玉、延昭上前勸說父親息怒。 楊業撥開兒子,說:我楊業什麼時候懼過敵? 楊業召集本部兵馬。 王侁冷眼旁觀。 楊業涕泣向潘美道別,我此去,恐怕不能再見主帥了。 潘美笑道:楊家父子,久負盛名,今日未戰先餒,難免令人不解。你儘管放膽 前去,我隨後接應你就是。 楊業說:陳家口地勢險要,請主帥派兵駐守,戰到此處,我可兩路夾擊敵軍, 不敢求勝,但求能保我脫離險境。 潘美淡淡地說,我知道了。 臨行前,楊業仍不放心,又囑咐道:主帥千萬別忘了在陳家穀布兵。 潘美說,放心去吧,你老楊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拖遝了。 楊業率領本部兵馬,直突契丹軍。 契丹軍人多勢眾,裡三層外三層,把楊家軍圍在核心。 楊業率延玉、延昭奮力血戰,突出重圍。契丹緊追不捨,一路死逼。好容易到 了陳家谷,楊業眼巴巴望著穀口,不見動靜。深入谷中,不見人影。楊業仰天歎道: 我被出賣了。完了,完了! 楊業派延昭回去向潘美搬兵求救,與延玉率軍兵固守待援。 楊延昭孑然一身而歸。去的時候,人喊馬嘶,箭如飛蝗;回來的時候,但見穀 內遍地屍骨。 呂端 元侃被立為太子,王繼恩很不受用。元侃聰明過人,洞察秋毫,日後繼了帝位, 他王繼恩想玩點貓兒膩都玩不成;再說,王繼恩的職位是宣政使,跟太子沒什麼工 作關係,跟太子党搭不上線,一旦太子得了勢,自會用自己身邊的一幫人,怎麼也 不會想到他王繼恩。於是,王繼恩看元侃就不順眼,元侃做太子就成了王繼恩的心 病。 王繼恩拉了一幫狐黨,伺機設陷阱,好叫太子翻車。 時機終於來了:太宗病危。 王繼恩和他的狐黨們時刻關注著太宗的病情,隨時準備舉動。 太宗彌留之際,王繼恩叩見皇后說:皇后,您該考慮後事了。 皇后問:什麼後事? 王繼恩反問:何人繼帝位呀? 皇后說:不是有太子嗎? 王繼恩說:立嗣以長,方謂之順。 皇后說:元佐(長子)是個癡兒…… 王繼恩說:這就對了。 太后問:怎麼講? 王繼恩說:癡人繼帝位,日後朝中有事,離不開您哪。元侃精明,您又不是他 的生母,他當了皇上將會把您擺在什麼位置? 皇后頓時有所悟,沉吟不語。 王繼恩催促道:太后,事不宜遲啊! 皇后說:事關重大,怕是光你我還辦不成。 王繼恩說:有您做後盾,再有一宰輔出面主持,這事算成了。 皇后問:你看誰合適? 王繼恩問:太子太保呂端怎麼樣? 皇后說:你看他行嗎? 王繼恩說:我看行。他整天迷迷糊糊的,好糊弄。 皇后說:先帝在世時曾說過,呂端平時糊塗,大事不糊塗。 王繼恩說:我看未必。 皇后說:你再想想,還有誰行? 王繼恩低頭想了想,說:我看沒比他更合適的了。 皇后說:那就快去吧,召呂端進宮。 呂端正在書閣中讀書,忽然門被推開,扭頭一看,是王繼恩。 王繼恩說:呂大人,皇后召你,要你馬上進宮。 皇后召大臣有什麼事?呂端見王繼恩神色緊張,不由得心頭一緊,心想,一定 是皇上駕崩了。他仍然不動聲色,不緊不慢地說: 進來呀,有話慢慢說。 王繼恩一腳跨入門檻,匆匆說:皇后叫你快去…… 王繼恩一句話沒說到頭兒,呂端已閃身門外,撲地將門合閉,哢地落了鎖。王 繼恩拉不開,便捶門大叫:呂大人,呂大人……呂端……你可要為你的行為後果負 責! 呂端急如星火,跨入宮門,謁見皇后。 皇后涕泣說:皇上已經晏駕了! 呂端象徵性地揮灑幾滴淚水,忙又收住,問道:太子何在? 皇后說:立嗣以長,方謂之順,你看現在的事該咋辦? 呂端說:先帝生前立下太子,正是為了今日,事到如今,再生旁議,無異節外 生枝。皇后您馬上就要做太后了,一旦國家出現動亂,您可是責無旁貸呀! 皇后不由得心中慌亂,一時無言以對。 呂端吩咐內侍:快去迎太子! 太子頃刻就到了。 皇后左右望望,不見王繼恩,但見呂端與太子侍立一旁,自知已無回天之力, 便無可奈何地吩咐道:準備一下,太子繼位吧,國不可一日無君。 宋朝故事 樊若水樊秀才是池州大名鼎鼎的才子,熬過十年寒窗之苦,飽讀聖賢之書,深 明人間大義,自覺得學問不淺了,德性也不錯,便滿懷信心地踏上趕考的路。 樊秀才雖然尚未踏入仕途,卻已經為國分憂了。他曾百次千次地思謀過,一旦 掌了權柄,如何憑藉長江天險,拒宋軍于水的那邊,先扼制住趙匡胤那小子的野心, 爾後振興南唐,伺機滅宋,幫助李家一統天下,重振李家祖宗大唐朝的雄風…… 非常遺憾——榜上無名。 怎麼可能呢?樊秀才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榜文,仍然未發現自己的大名。樊 秀才又逐字地篩了一遍榜上的文字,姓樊的倒有,也有叫若水的,卻偏偏沒有將樊 若水三個字連在一起寫的。樊秀才額上有了汗,心跳得咚咚響。 走在回家的路上,樊秀才情緒有些低落。鄉鄰們見他打了蔫兒,猜出了緣由, 怕傷他面子,平時愛跟他開玩笑的人也不敢跟他開玩笑了,只是象徵性地跟他客套 兩句就匆匆而去,樊秀才感覺受了冷落。他媽的,世態炎涼若此,這不是狗眼看人 低嗎? 他發誓:我樊若水做不了人上人就不做人! 樊秀才又接連應考,結果是接連落榜。 樊秀才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樊秀才不能低眉斂氣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叩南唐小朝 廷的門。一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有什麼了不起。我樊若水這麼大的才學都看不中, 只能說明你不識貨,有眼無珠,要麼就是腐敗,嫌我沒走門子。這個國家可真是要 不得!能值得我一愛麼?這球國家若是不亡,天理不容! 從此,樊秀才把促使南唐早日滅亡視為己任。一則,一個昏庸無能的朝廷不該 不亡,二則,他樊秀才不能空負了滿腹經綸。學問派不上用場,對不住自己,對不 住父母,也對不住造物主給的這副好皮囊。 樊秀才肚子裡已經盛滿了學問,再讀書也沒地方盛了,他就改行釣魚。 池州臨採石江邊,樊秀才每天都駕著輕舟沿江垂釣,哪裡水深,哪裡水淺,哪 裡水勢洶急,哪裡水勢平緩,哪裡有礁石,哪裡有漩渦,樊秀才都摸得透徹。 樊秀才常常駕舟去江的北岸。每次去江北岸他都要在船上系一條長長的繩子, 把江的南岸和北岸連起來。有人不解,就問:這是幹什麼?樊秀才笑笑說:你不懂, 我這是釣大魚哩。 趙匡鳳興兵伐南唐,宋軍已兵臨江岸了。 機會終於來了,樊秀才歡欣不已,他駕輕舟直指宋營,說有機密事要見太祖。 營將略加盤問,不敢耽擱,便逐級上送,一直把樊秀才送到汴都。 宋太祖趙匡胤召見了樊秀才。 樊秀才獻上《長江水勢圖》。 《長江水勢圖》上,記載著江水的流勢、深度、水下的礁石、江邊的地形地貌, 採石礬一帶水面的寬窄注說得更為詳細。 趙匡胤拍案叫絕。 宋太祖授樊秀才為右參贊大夫,令其赴軍前效力。 樊秀才,不,應該叫樊大夫了,樊大夫感覺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便格外賣力, 督造戰船,架設浮橋,他幫助出了不少主意,想了許多好點子。按照樊大夫所獻圖 興造的浮橋,往江上一架,不差尺寸,馬隊步兵踏上去,如履平地。北軍將士無不 喜悅,大家說:樊大夫,真有你的!樊大夫謙遜地說: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南唐小朝廷尚在夢中,宋軍已經破了池州城。 樊大夫又踏上了故鄉的土地,有種錦衣榮歸的感覺。樊大夫昂然地走在故土新 朝的長街上,才發現故鄉的風竟然變得輕柔了。 朋友 康海和劉瑾是同鄉。康海有文才,劉瑾覺得有康海這麼個老鄉挺光彩。劉瑾人 不地道,康海覺得有劉瑾這麼個同鄉是恥辱。劉瑾請過康海,康海拒不赴邀。劉瑾 覺得康海這人眼眶太高,不好攀,也就不攀。 劉瑾恨李夢陽,便尋了個茬口兒把他押進大牢。李夢陽被關在陰暗潮濕的屋子 裡,門窗有鐵柵欄護著,手上腳上帶著鐐銬,動一動就稀裡嘩啦響,腳踝手腕磨脫 了皮,冒了血。李夢陽實在熬不住了,巴不得早一天出去。劉瑾在皇上那裡說一不 二,想出獄求誰也沒用,只有劉瑾鬆口兒才行。可是……他知道劉瑾恨他。唉,這 輩子難有出頭之日了…… 透過鐵窗,望天邊一輪明月,李夢陽想到了康海。 康海和李夢陽是文友,二人經常以詩文唱和。 康海收到一封李夢陽的求援信,內中言語猶如深秋孤雁在曠野哀鳴,令康海為 之動情。 康海掂著李夢陽的信,好一陣為難,不停地在屋裡屋外兜圈子。 康海終於發出長長一歎。 劉瑾正在吃飯的時候,有個小太監稟報說,康海來訪。劉瑾連忙放下筷子,邊 往外走邊拂撣袍袖。 出於禮貌,康海向劉瑾施禮。劉瑾滿面笑容,雙手扶住康海,連說鄉里鄉親的, 不必多禮不必多禮。 把康海讓進廳,二人就了座。劉瑾吩咐把飯菜撤下去,重新擺酒上菜。 康海說,我已經吃過了。 劉謹說,再少喝點兒。 杯酒下肚,康海已經紅了臉。 劉瑾說,滿上。 康海說,聽說李夢陽獲罪入獄,不知所為何事? 劉瑾問,先生跟李夢陽相熟? 康海說,我們是朋友,聽說他獲罪,我心不安,想去探監,不知方便不方便? 劉瑾說,你們是朋友,咋不早說呢。實在對不起先生,多有得罪了。 康海說,哪裡哪裡。 劉瑾說,不用去看他了,叫他明日看你去,就是了。 翌日,李夢陽出了獄,登門拜謝康海。 康海已經在家中擺了酒,見李夢陽來,便拉他入座。李夢陽說了些感激的話。 康海說,咱們是朋友不說客套話。 酒過三杯,康海說,今日這酒是為你接風,也算我向你辭行。 李夢陽大惑不解。 康海說,劉瑾給我面子不小,日後他再與我聯繫,實在不好拒絕,可我又不願 與他來往,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躲。我遠遠地走,四海為家,叫他無處 尋我。 李夢陽黯然,戚戚地說,知道你潔身自好,又偏偏讓你替我找劉瑾求情,難為 你了。 康海說,你我是朋友,不說這個。 李夢陽說,我與你一同走。 康海略一沉思說,也行。 倆人相約了出行的時刻。 李夢陽如約而至,但見康海人去屋空。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