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當代文學 > 長恨歌 >  上一頁    下一頁
7.開麥拉(2)


  再一遍來起就有些人事皆非了。很多情景遠去了,不復再現,本來也是幻覺一樣的東西。王琦瑤清醒過來,寒顫止住了,心跳回復正常。紅蓋頭裡的暗適應了,能辨出活動的人影。燈光亮起,是例行公事的,一連串「OK」也是例行公事,那一聲「開麥拉」雖是例行公事,也是權威性的,有一點不變的震撼。她開始依著導演的交代在臉上作準備,卻不知該如何嬌羞,如何嫵媚,如何有憧憬又有擔憂。喜怒哀樂本來也沒個符號,連個照搬都沒地方去搬的。紅蓋頭搞起時,她臉上只是木著,連她天生就有的那嫵媚也木住了。導演在鏡頭裡已經覺察到自己的失誤,王琦瑤的美不是那種文藝性的美,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間裡供自己人欣賞的,是過日子的情調。她不是興風作浪的美,是拘泥不開的美。她的美裡缺少點詩意,卻是忠誠老實的。她的美木是戲劇性的,而是生活化,是走在馬路上有人注目,照相館櫥窗裡的美。從開麥拉裡看起來,便過於平淡了。導演不覺失望,他的失望還有一點為王殤瑤的意思,他想,她的美是要被埋沒了。後來,為了補償,他請一個攝影的朋友,為王琦瑤拍了一些生活照,這些生活照果真情形大異,其中一張還用在了《上海生活》的封二,以「滬上淑暖」為題名。

  試鏡頭的經歷就這樣結束了,這是片廠裡的小事一樁。王琦瑤從此不再去片廠了,她是想把這事淡忘,最好是沒發生過。可是罩著紅蓋頭,燈光齊明的情景卻長在了心裡,眼一閉就會出現的。那情景有一種莫測的悸動,是王琦瑤平靜生活中的一個戲劇性的片刻。這一片刻的轉瞬即逝,在王琦瑤心裡留下一筆感傷的色彩。有時放學走在回家的路上,會有一點不期然的東西喚起去試鏡頭的那個下午的記憶。王琦瑤這年是十六歲,這事情使她有了滄桑感,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止十六歲這個歲數了。她還有點躲避吳佩珍,像有什麼底細被她窺伺了去似的。放學吳佩珍約她去哪裡,十有九次她找理由拒絕。吳佩珍有幾次上她家找她玩,她也讓娘姨說不在家推了。吳佩珍感覺到王琦瑤的回避,不由黯然神傷。但她卻並不喪失信心,她覺得無論過多少日子,王琦瑤終究會回到她的身邊。她的友情化成虔誠的等待,她甚至沒有去交新的女朋友,因不願讓別人侵佔王琦瑤的位置。她還隱約體會到王琦瑤回避的原委,似乎是與那次失敗的試鏡頭有關,她也不再去片廠了,甚至與表哥斷了來往。這次試鏡頭變成她們兩人的傷心事,都懷有一些失敗感的。後來,她們逐漸變得連話也不大講了,碰面都有些尷尬地匆匆避開。當她們坐在課堂的兩頭,雖不對視,可彼此都感覺到對方的存在,有一種類似同情的氣氛在她們之間滋生出來。去片廠的事情是以一聲「開麥拉」告終的,這有一種電影裡稱作「定格」的效果,是一去不返,也是記憶永存。如今,課餘的生活又回復到老樣子,而老樣子裡面又是有一點新的被剝奪,心都是有點受傷的,傷在哪裡,且不明白的。本來見風就是雨的女子學校,對這回王琦瑤試鏡頭的事,竟無一點聲氣,瞞得緊緊的。兩人雖然沒互相叮囑,卻不約而同地緘口不提。其實在一般女學生看來,能為導演看上去試一回,已是足夠的光榮,成功則是奢望中的奢望。這也是王琦瑤她們原先的想法,可一旦走到了那一步,情形便不是舊時舊地,人也不是舊人,是付出過代價的,有些損失的。若非是吳佩珍這樣將心比心的旁觀者,是體嘗不到這番心境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