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梅森 > 崛起的群山 | 上頁 下頁


  然而,會後,章達人並未將三萬現款立即送給德羅克爾公司工團。他要雪中送炭,要使這筆款子十倍、二十倍的超過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他要使這筆款子浸透感情。他估計工團沒有將一萬一千窯工、幾萬窯工家屬的肚皮維繫三天的財力,他要在工團首腦們焦頭爛額的時候,將這三萬元送去。這樣,他就會成為他們的救星,他高尚的名字就更容易被他們牢牢記住。

  不料,三天安然過去了,工團非但沒有焦頭爛額,反而越鬧越紅火,罷工工人不下窯,工團竟然能夠按日支付半薪。四下一打聽,方才知道,此次罷工,工團方面早有大量的物質準備,各地工會,乃至國際工會組織捐款甚巨。現在,京、津、滬各界也在積極籌款,贊助罷工,章達人這才意識到自己失算了。

  聰明人也難免有失算的時候。

  現在,他決定立即將三萬現款送往五十裡外的劉家窪工團。他想親自出馬,敲鑼打鼓,聲勢浩大地送去,又擔心舉止過火,引出新的弊端。他的捐款目的,決不是為了保障罷工工人的肚皮,他是要使雙方僵持不下。因此,他給查爾斯掛了幾個電話,要他對窯工不要讓步,查爾斯若是讓了步,他這筆錢就算扔水裡去了。為了蒙住查爾斯,捐款又不宜大張旗鼓地送去。

  這是一場機智而惡毒的爭鬥,現在,爭鬥的主動權在他章達人的手裡。

  章達人激動不安地坐在大辦公桌後面的高背椅子上,兩隻炯炯發亮的眼睛不時地盯著桌上的報紙發上一陣呆。他知道,捐款一舉,非同小可,將關係到公司在這塊土地上的命運。如果德公司察覺他介入罷工的真實意圖,向罷工窯工讓步,使礦井恢復生產,他就又一次慘敗了!他就又一次失去了歷史給他提供的機會。

  要謹慎的思索,但是,要大膽的行動!

  謹慎思索,是大膽行動的前提。

  在這種時刻,回顧不但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章達人陷入了對往事的深沉的思索。這思索是沿著歷史為他提供的幾次機會為線索進行的。

  民國九年冬,興華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倒閉,秦振宇破產,孑然一身返回上海,找到了做過官窯局總辦的中國銀行,即前大清銀行監督紀湘南作中人,請他出面集股,組織強大新銀團,以期通過北京政府,收回被英人雷斯特·德羅克爾佔有的古黃河流域的劉家窪煤田採礦權。這是歷史為他提供的第一次機會。他錯過了。他沒幹。他怕冒風險,怕成為第二個秦振宇。自然,他也知道,憑藉幾個實業家的力量,決不可能輕易改變已成為現實的嚴酷局面。

  其時,省府依照礦業法,稟承北京政府的旨意和英商雷斯特·德羅克爾簽訂了為期四十年的《劉家窪煤礦專辦約法》,約法規定:德羅克爾公司以劉家窪鎮為中心,劃地五十平方公里作為礦地,專辦煤炭開採四十年,期滿之日,礦、廠財物,機器設備等,均不遷走,一律報效中國政府。開辦期間,將依照中國之礦業法,交納礦產稅。德羅克爾佔據劉家窪已成事實。

  然而,此事實業界、商界反映強烈,劉家窪鎮周圍三縣紳商代表出面反對,一敗塗地的秦振宇也聯絡眾人屢次上書,擬與其抗爭。北方銀團觀測時局後,放出口風:如章達人願以現有財產作抵押,財團可考慮借款辦礦,並願協助奪回劉家窪煤田之開採權。抗爭的可能是有的,可他沒幹。這是一樁讓他後悔了許多年的事。設若當初他利用這一機會,吃進劉家窪,今天,中國公司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雖然失去了這次機會,他也有了一點收穫,那就是:懂得了辦礦是怎麼回事,辦礦的念頭在腦子裡萌生了。那時,他手裡很有些資本,剛剛從父親手裡接過一個火柴廠,一個造布廠,每年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進項。

  半年之後,他碰到了礦務專家趙民權,辦礦的想法日益成熟了。他在趙民權的慫恿下,擬買下劉家窪西南五十裡的大通公司,創辦一個新公司,和德羅克爾公司抗衡。大通的股東們卻又無意將礦盤出,而是試圖利用章達人的資金,擴大辦礦規模。章達人自然不幹。

  也就在這時候,大通公司發生瓦斯爆炸,四百八十名窯工死於非命,地方鄉民騷動,搗毀公司。大通賠洋十二萬之後,宣佈辦礦失敗,將礦業招標出賣。

  這是歷史為章達人提供的第二次機會。

  章達人沒有猶豫,當即挺身而出,組織銀團,置買大通礦業。這時,雷斯特·德羅克爾又一次站了出來,高價收買大通,擬將礦地擴大到一百公里。大通的股東們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回絕了德羅克爾,答應將礦盤給章達人。章達人求助於北洋保商、交通等銀行財團,不惜借貸重金,吃進大通。

  這一次,他是堅定的。然而,在借款合同上簽字時,他還是遲疑了。借款合同是相當苛刻的,合同規定:借款需將章達人之全部產業作為抵押,如辦礦失敗,抵押產業永歸債權人執掌,欠債期間,債權銀行將監督煤礦公司的一切經營業務。董事會成立時,十二席董事中,債權銀行竟占八席,足足三分之二。

  合同簽字前一個星期,章達人在一大群礦務專家的陪同下,親赴大通公司所在地西嚴鎮,進行實地勘測。專家們告訴他:這裡的煤炭儲藏量極大,屬無限煤田,足以開採八百年,而且水運、陸運都極方便,只需鋪一條几十裡長的鐵路,即可接通津浦線,煤炭可南銷于寧、滬、杭,北銷於京、津、濟,東臨大海,可望通過連雲港,出口煤炭於日本、東南亞各國。

  趙民權當時是這群礦務專家中最年輕的一個,他用地質錘敲著腳下的凍土,深情地告訴他:「達翁,這裡的煤炭是無限的,您的前途也是無限的呵!達翁千萬不要失去機會!」

  他簽了字,在那張「賣身契」上簽了字,抖擻精神,打出了中國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一方面向德國西門子公司、日本礦業機械株式會社訂購採煤機械,準備進行大規模新式機器開採,一方面又維持原有的出煤井,堅持生產,以求溫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