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理和文選              附      錄    

                       《原鄉人》·客家人·鐘理和

                              作者:廖楚強

    在臺灣極少數台獨分子為了分裂祖國的險惡目的,千方百計淡化臺灣與祖國大
陸的血緣關係的時候,我們更加懷念臺灣的著名作家、客家人鐘理和。由鐘理和夫
婦一生坎坷事蹟改編的著名影片《原鄉人》曾經在海峽兩岸同時放映,而且引起了
很大的社會反響。這部影片是根據鐘理和自傳體小說《原鄉人》改編的。影片通過
種理和夫婦的崇高形象,展現了客家人的風貌和品質。鐘理和是臺灣新文學的拓荒
者,他一生命運坎坷。影片《原鄉人》以樸素、真誠,毫不誇張的視覺語言記述了
鐘理和的一生,贏得了許多觀眾同情的眼淚。

    鐘理和又名「裡禾」,號「鐵錚」、「鐘堅」,筆名「江流」,臺灣展東客家
人。他的祖先是從廣東梅且白渡區的江南村遷到臺灣的。根據客家源流的歷史探索,
廣東梅且的鐘氏家族,又是從福建寧化的石壁遷過去的。所以可以說,臺灣、廣東、
福建的鐘姓客家人,都是同根同源的「一家親」。影片《原鄉人》所描寫的客家生
活習俗,和閩西粵東的客家人一模一樣。

    鐘理和生於1915年,世居台南屏東縣,18歲隨父遷居到現在和美濃鎮尖山。所
以影片《原鄉人》就是以美濃鎮的山村作背景。這裡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影片中的
客家情調也就特別濃郁。可以說,影片《原鄉人》是一部典型的「客家片」。

    鐘理和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下的臺灣度過的。當時臺灣的各級
學校,都只准讀日本書、日本文,不准讀中國書、中國文。但是在臺灣的客家人,
為了不忘自己「原鄉人」的祖根,暗中辦起了家庭私塾,專心教讀中文。而鐘理和
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私塾中讀了一年半的漢文。以後他又冒著風險,偷偷地閱讀了大
量中國「五四」時期的新文學作品,打下了他的文學基礎,在心底播下了獻身新文
學創作的種子。

    鐘理和一生坎坷。他19歲時,愛上了他本村的一位家家姑娘鐘台妹(即影片
《原鄉人》中的「平妹」),由於同是鐘姓,父親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但鐘理和
為了和這種陳舊的婚姻觀念作鬥爭,大膽地帶領台妹「私奔」,逃到中國大陸東北
的大連、瀋陽、北平等地流浪謀生。由於他的那種「原鄉人」民族氣節,不願替日
本人辦事,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業。而這些日子都是依靠他那一位客家妻子做小
工,賣煤炭來維持生活。鐘理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寫出了第一部小說《夾竹
桃》。

    抗戰勝利後,臺灣光復了,鐘理和帶領妻子和長子鐵民回到臺灣故里。但以後
卻是病魔纏身。他患了嚴重的肺結核,住院開刀。病好了又復發。這時他的父親已
逝,家道敗落,房屋產業幾乎賣光了。在貧困艱難的日子裡,還是依靠他的客家妻
子「平妹」一個人打短工、養豬來維持一個五口之家(當時鐘理和已有二子一女)
的生計。由於生活貧困,鐘理和家中連一個最簡陋的書房都沒有,甚至連一張寫作
的書桌也沒有。

    影片《原鄉人》中的「平妹」,是一個客家婦女的典型形象。在平妹身上,集
中體現了客家婦女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刻苦耐勞,熱情善良,克已忍讓高貴品質。
當鐘理和重病住院的時候,為了籌款動手術,家裡準備將剩下的一點房產變賣時,
鐘理和的母親本來不肯賣,因為她考慮,鐘理和還有兒女,將來一家靠什麼來生活?
但是「平妹」為了救治鐘理和,不顧一切地主張賣掉家業。她說,以後的日子由好
一人來負擔,再苦再勞碌,好也要承受下來。這種精神,是客家婦女中普遍存在的。
看一看閩西粵東的客家人中,許多男人出外謀生,甚至飄洋過海,遠渡南洋,多年
未歸,而家中一切勞務,全落在毫無怨言的女人們的肩上。

    鐘理和受到祖國文化的洗禮,使他成為一個執著的愛國主義者。他本來會說日
語,會寫日文,論理在大陸東北流浪的時候,盡可以在日本人那裡找到一項差事。
當時就有人要他替日本人當翻譯。但他寧可失業,也決不替日本人辦事。他說「原
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一位在日本統治時期生長的中國人,竟保存了如此強烈
的中華兒女的民族氣節,真是難能可貴!

    鐘理和除了在大陸東北做過幾個月的「司機」,在臺灣當過半年多的初中「代
課教員」之外,一生幾乎都是失業,沒有擔任過任何公職。就是在這樣漫長的失業
歲月中,他堅持筆耕,清貧度日;長期都是在病榻之旁,伏案寫作。在他生命的最
後一刻鐘,他仍然伏在最後一部小說《雨》的稿紙上,最終咯血而死。那是1960年
8月4日,當時他才45歲。後來人們稱他是「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在臺灣,出版文學書籍是很困難的,幾乎都要自己掏腰包花大錢,才可能出書。
像鐘理和這樣的窮作家,有許多作品,他生前都無法出版。而是在他死後,由著名
作家林海音等熱心人替他籌款出版。他在生前給廖清秀的信中說:「我的作品不容
於時下雜誌。」「我們中國,『賣文為生』已經是最沒有出息了。倘寫了文章又賣
不出去,那該多麼可憐!」現在,《鐘理和全集》總算在他死後正式出版問世了,
全集共8 卷,包括《夾竹桃》、《原鄉人》、《雨》、《笠山農場》、《奔逃》、
《同姓之婚》、《貧賤夫妻》、《野茫茫》、《祖國歸來》、《故鄉》等短篇、中
篇和長篇小說。其中還包括一部分日記和書簡。這些作品,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以他
和鐘台妹的愛情生活為素材,展示了日據時期和光復以後臺灣的社會生活畫卷。其
中《笠山農場》雖然獲得臺灣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二等獎(第一獎缺),
但當時卻無法出版,結局十分悲慘。如他在致臺灣作家鐘肇政的信裡說:「說到拙
著《笠山農場》,真叫人傷心。既然是自己的心血結晶,然而僅僅一萬元獎金便把
它死死扣住,不再讓它重見天日。」「我們寫來寫去,到底為了什麼?令人費解。
何不乾脆就來賣杏仁茶、油炸鬼,至少還可以喂飽肚子。」

    鐘理和的作品,大部分是以臺灣的農村社會為背景,這對我們瞭解臺灣,特別
是瞭解臺灣的客家社會以及臺灣客家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鐘理和一生貧困,但他死後卻給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留下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學達書庫www.xuoda.com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