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趙玫 > 高陽公主 | 上頁 下頁 | |
四 | |
|
|
唐太宗李世民在紛繁的朝廷政事之後,最大的安慰就是在高陽公主這樣的女兒身上享受天倫之樂了。 然而無論高陽怎樣美麗,怎樣是李世民心頭的肉,眼中的珠,怎樣地不忍她離開後宮離開他的視線,高陽都已經到了她出嫁的年齡。 這便是貞觀十三年。這一年高陽十五歲。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像所有的父親一樣,唐太宗知道女兒是留不住的。如果說,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以往對於女兒們的婚配並不是太在意的話,那麼對高陽公主的婚配就是個大大的例外了。他要高陽在下嫁之後,依然能享受到她在皇室的後宮所擁有的那一切的榮華富貴和一切的權利。慢慢地,高陽的婚事竟成為了他的一件心事,他甚至把此當作一件國家的大事朝政的大事,在朝廷上多次討論,並由當朝的將相們提供可以成為高陽夫婿的候選者名單,以供他進行挑剔的選擇。 而高陽對此竟渾然不覺。她依然天真爛漫地在後宮歡快地遊動著。她心中唯有一重陰影,那就是她最最喜愛的三哥吳王恪到遙遠的江南的吳國赴任去了。她很想念恪。那是種不可名狀的超越了兄妹之情的想念。那一切是那麼好那麼讓她激動不已。高陽抱著她那顆少女的青春的狂跳的心,不知道該往哪兒擱。她夢想著。夢想著能重溫與恪的那美好的一切。她甚至寄希望於這朝野上下都行動起來的她未來的婚姻。 而這是秘密。 是高陽一個人擁有的心靈的秘密。 然後有朝廷的口風傳進了後宮,說皇上在成百上千的將相之子中,選中了一個叫房遺愛的青年。 唐太宗李世民挑中了房遺愛,在某種意義上,並不是挑中了房遺愛本人,而是挑中了房遺愛的家庭,或是說挑中了房遺愛的父親,那位掌理朝政的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 房玄齡同唐太宗一樣,原本也是隋王朝的臣將。在隋王朝大廈將傾、群雄割據的時刻,房玄齡以他銳敏的洞察之力,審時度勢,看准了秦王李世民的氣候。從此他鐵心跟定李世民南征北戰。而在太宗即位之後,他又鼎力相助,為「貞觀之治」立下了汗馬之功。對於唐太宗李世民來說,房玄齡不僅僅是大唐王朝的一名具有真知灼見和謀略忠心的宰相,他是把他當作了一位共過患難的摯友。在即位後任他為宰相,後又封他為梁國公,封他的長子房遺直為銀青光祿大夫。如今,他又把他最最疼愛的他一直視為掌上明珠的女兒拿了出來。 也許,唐太宗對老友房玄齡的那個只粗通文墨但武藝高強的二公子房遺愛並不是那麼滿意,但是他想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因為他選的是一個最好的家庭和最好的公公。 於是合了生辰八字,選了黃道吉日。 於是在這一天,太宗李世民終於嫁走了他心尖兒上的這個寶貝。 高陽公主出嫁的那個時辰,李世民在他的寢宮裡獨自垂淚。他誰也不見。那是他自己的時辰。 那一天從清晨開始,李世民就心情憂鬱,上朝時面對文武百官也不想說話。 於是他早早退朝。他以一個父親的難割難捨的心境在政務殿與房玄齡面對面地枯坐了很久。他本想囑咐或是拜託房玄齡什麼。但是他又想其實那都是多餘的。他選擇了房玄齡就意味著他信任這個老臣,信任這個朋友。 然後太宗離開太極宮。 他什麼也沒說。 他獨自回到他的寢宮甘露殿。 李世民獨自坐在屏風的後面誰也不見。他太愛高陽了,他把她視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當那一部分驟然之間棄他而去的時候,他覺得很疼。心疼。他的心從此荒蕪寂寞。 高陽的離去使他終於清醒地意識到了他的衰老。他為此而傷心不已。走了高陽,這後宮裡就像是走空了一切。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最後,唐太宗李世民狠狠地甩了甩袖子。他想,任由她去吧。 那一夜,他徹夜難眠。他沒有讓任何女人來陪他。 而高陽公主呢? 十五歲的高陽公主如花般美麗。她坐進那輛裝飾得富麗堂皇的皇家的車輦時,竟沒有半點憂傷。她沒有人可以真心告別。母親死了,而父皇又不肯來為她送行。唯有那車輦是父親送給她的。那是她喜歡的。車上的流蘇和風鈴在馬車有節奏的顛簸和晃動中發出音樂般的好聽的響聲。 馬車一直駛向梁國府——宰相房玄齡的宅第。 在宮廷的樂舞喧囂之後,黑夜落下了帷幕。 高陽不知這黑夜意味了什麼。她懷著一種既期待又恐懼的心理。她心裡是她曾經歷過的那個唯一的夜晚。而在那個夜晚之後,她便再也無法觸到那遙遠的吳王了。 高陽公主被貼身的侍女淑兒扶進了她的新房。她覺得這房中的一切都很陌生。那掛著紅色帷帳的木床,她不知那木床意味了什麼。而她一個皇帝的女兒又該怎樣在一個宰相的家裡做媳婦。 房間裡到處是蠟燭和油燈。那柔和的光亮竟使高陽公主的心裡頓生柔情。那柔情在她的身體內鼓脹著,鼓脹著變成了一種渴望和激情。 高陽公主問淑兒,你看見那房家公子了嗎?他怎麼樣? 淑兒站在那裡沉默著。淑兒是高陽從後宮帶來的貼身的奴婢。她們從小在一起長大,高陽已把淑兒當作了自己的姐妹。她的所有的貼心話是唯有說給淑兒的。 也說不上怎麼樣。淑兒低著頭小聲說。 也說不上怎麼樣是什麼話?告訴我他究竟怎麼樣?比三哥吳王恪怎麼樣? 淑兒緊皺著眉頭使勁地搖了搖頭。 那父皇為什麼要把我嫁給這樣的男人?高陽公主說著眼淚漣漣。 那是因為房玄齡的地位顯赫。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